学术投稿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唐硕;姜滔;张宗平;王安果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 尿动力学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排尿时间、平均尿流率、功能性尿道长度、大尿道关闭压。结果:治疗后1月、2月时,观察组的排尿时间(22.5±3.2、25.3±4.4)s、功能性尿道长度(35.7±6.3、38.9±8.4)mm、大尿道关闭压(37.8±9.4、36.9±9.1)cmH2O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尿流率(7.8±1.、6.4±1.1) mL/s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有助于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照组(n=50)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n=50)。对照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8.0%和92.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12.0%,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曾盛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派丽奥局部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派丽奥局部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根管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派丽奥软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 P LI )、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后出血指数(BI)和牙龈指数(GI)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PLI、PD、BI和G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5.0%( X2=5.64,P<0.05)。结论:派丽奥是牙周牙髓综合征较为理想的局部给药辅助治疗药物,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熊萍;唐运涛;陈宏刚;陈思洁;韩梅;元邦凤;孙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发病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对脑出血( ICH)的发生与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载脂蛋白A、B( Apo-A、Apo-B)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取本院自2011年以来因ICH入院的1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在本院经过体检后正常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TC、TG、HDL、LDL、Apo-A和Apo-B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得出ICH的发病与血脂水平的关联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和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DL、Apo-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较对照组更高。上述统计数据具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ICH的发病存在直接的关联性,因而血脂异常可能是ICH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43例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列入实验组,取同期诊治的43例恶性肿瘤且未发生血栓并发症患者43例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该病高发于肿瘤确诊后2个月内,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地塞米松用药、手术刺激、输血、化疗、感染等。结论: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方日;颜娇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晚期胃癌患者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解决胃癌晚期患者因幽门梗阻不能进食问题。为患者提供基本营养成分,保证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方法:对26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中心静脉营养支持,并进行跟踪观察和统计。结果:对26例晚期患者应用中心静脉营养支持,并进行观察和记录,维持生命3个月至6个月者21例,12个月者5例。结论:中心静脉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患者确有维持基本生命活动,解决各种营养需求,提高免疫力,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作者:王丽君;马军捷;刘卫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态检测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对缺铁性贫血疗效的判断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PI)在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疗效判断。方法: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50例缺铁性贫血( IDA )患者治疗前后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网织红细胞数,通过校正公式计算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DA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铁剂治疗3d后50例IDA患者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即开始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后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3)明显升高,达到高峰,与健康对照组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检测可作为反映ID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它排除了网织红细胞假性增高因素,是反应红细胞生成有效性的准确指标,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的动态检测对于IDA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买买提伊明.吐尔逊;李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 SHG )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危重症SHG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强化治疗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泵入胰岛素时间等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并发症主要包括院内感染和低血糖,其中,强化治疗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SHG,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明显。mortality.

    作者:李瑞国;方宏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动脉栓塞化疗(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TACE )结合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55例不适宜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6%;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肝功能损害等,经对症治疗获得缓解;随访发现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为22.7%,远处转移率为13.2%,5年生存率为68.8%,明显高于治疗前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药物及给药方案进行化疗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患者的毒副反应可耐受,且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苏冬;朱奇;康静波;聂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进口与国产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进口与国产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25例。研究1组给予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研究2组采用进口恩替卡韦片进行治疗。结果: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0%、68.0%;治疗成本分别为2784元、5712元;成本-效果比较比( C/E )分别为43.5、84。结论:国产与进口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且国产恩替卡韦治疗成本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丁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免疫反应与支原体肺炎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4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者和68例支原体肺炎恢复期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同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gA、IgG、IgM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者的外周血CD3、CD4、较恢复期患者明显降低,CD8则较恢复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IgA、IgG较恢复期患者明显降低,而IgM较恢复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及恢复过程中,存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参与,自身免疫反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葛雅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山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以中山市东凤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568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痛吸痰法采集患儿深部痰标本,并立即送实验室作细菌培养,然后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检测出细菌162株,阳性率为28.5%。其中革兰阳性菌63株,占38.89%,革兰阴性菌96株,占59.26%,真菌3株,占1.85%。不同年龄段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不同,革兰阳性菌多见0-4岁患儿,革兰阴性菌在不同的年龄段均有分布。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和苯唑西林钠的耐药性为22.5%-87.50%,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性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哌拉西林钠、氨苄西林。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呈增高趋势,须规范使用和加强监控,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黄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Ib1期至IIb期宫颈癌39例,采用DBM方案动脉灌注化疗1-2个疗程后,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前后癌灶的变化、化疗副反应及术后病理结果等指标。结果:全部病例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直径均不同程度缩小,化疗有效率100%;3例IIb期宫旁病灶改善不满意直接行放疗,其余36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成功率100%;有12例(12/36)术后病理结果未发现癌灶。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及I-II度白细胞减少,用药后可缓解。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好,副反应轻。

    作者:余辉;吴楠;王树鹤;高桂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方式对患者牙齿修复的临床影响探讨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对128例牙齿修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128例牙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术后跟踪观察患者6个月及12月,检测体内镍、铬、钛浓度和观察颈缘黑线、牙龈指数、裂纹及折断例数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血清中钛的浓度要显著低于A组镍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血清中铬的浓度相当,无统计学意义。 B组在颈缘黑线、牙龈指数和裂纹及折断例数方面均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通过比较,钛铬合金安全性、耐用性和生物相容性高于镍铬合金。

    作者:卢国友;张树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切口改良手术在甲状腺切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改良手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30例)和小切口手术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美观满意度,探讨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6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以及平均出血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传统手术组的切口大小与平均出血量均大于小切口手术组,其手术时间小于小切口手术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传统手术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小切口手术组;两种患者术后美观满意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低于小切口手术组。结论:小切口改良手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小、美观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生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支气管舒张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3月至2004年4月136例COP D 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合并呼吸衰竭的6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岁(20-62),剩余的76例只患COP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岁(25-67),两组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结论: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组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单独用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克罗米芬、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1142,P<0.05);治疗后两组FSH、LH、T、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极显著(t=2.8107,P<0.01;t=6.0965,P<0.01;t=18.5510,P<0.01;t=8.171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FSH、LH、T、FIN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t=1.9873,P<0.05;t=2.8220, P<0.05;t=2.3198,P<0.05;t=1.9794,P<0.05);此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5%,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并能改善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亚辉;孟焱;黄桂芹;衡丽娜;敖健明;杨树兴;辛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液气胸患者进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对比研究,比较两种引流方法的应用价值及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的穿刺完成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患者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适用性、经济性,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宋瑞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保守治疗方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门诊通过对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内服中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并根据病情酌情行关节冲洗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同时给与中医手法治疗的方法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0例,随访观察期疗效;结果:疗效优60例、良25例、中10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85%,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关节冲洗后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配合中医手法治疗等方法综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是显著的。

    作者:马友发;李鹏斌;武庆梅;王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中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复合应用对全麻苏醒期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复合给药对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镇痛影响。方法:研究组75例应用氟比洛芬酯1mg/kg和曲马多1 mg/kg,对照组75例单纯应用曲马多2mg/kg。比较两组镇痛VAS效果和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h、8h、12h、24h和术后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血压有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全麻手术中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复合应用有利于全麻苏醒期的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曲马多,且安全性高。

    作者:侯轶楠;郝建华;李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DC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AO分型中A/C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微创内固定系统组(L组)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组( D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L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L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D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