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SMA 与 MM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赵晶洁;张学东

关键词:α-SMA, MMP-3, 乳腺癌
摘要:乳腺癌是现今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1,2]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大约有近4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3,4],死亡率在女性癌症中位居首位,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浸润、转移。近年来发现,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转移都与肿瘤间质密切相关,而肌纤维母细胞是肿瘤间质中主要的功能细胞,由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是肌纤维母细胞的细胞表型可靠的标志性蛋白,所以α-SMA可作为间质细胞表型的转化指标。再者,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组织屏障是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而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MMP-3)不仅与肿瘤的生长有关,还能破坏基底膜,从而促使肿瘤的浸润、转移。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环酶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结果比较

    比较循环酶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中的结果,探讨快速简便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选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以及正常健康志愿者各2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应用循环酶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循环酶方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低值血清批内CV为3.06%,中值血清批内CV为3.97%,高值血清批内CV为4.01%;低值血清批间CV为3.11%,中值血清批间CV为3.92%,高值血清批间CV为4.05%;回收率为102.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98X+0.06,r2=0.98;血氨浓度<70μmoL/L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值与原始值的偏差均<5%。经循环酶法检测,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健康组观察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为8.87±1.21(μmoL/L)、10.21±1.02(μmoL/L)、14.52±1.31和8.11±0.14(μmoL/L),比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环酶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可获得可靠准确的结果,且成本较低,操作较简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urvivin与 C-myc 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Survivin与C-myc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43例HCC手术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基因染色均为免疫组织化学S-P 法,行光镜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HCC组织中Survivin和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77%和62.79%,癌旁组织为11.8%,16.28%。Survivin的表达与血中AFP及HCC Edmondson 病理分化程度相关,Survivin与肿瘤的侵袭危险度相关。C-myc的表达分别与血中AFP浓度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 Edmondson分级)有关;Spearman相关分析, HCC组织中C-myc与Survivin 表达正相关。结论:C-myc 与Survivin 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均参与HCC发病过程,共同调控肝组织恶变的病理过程。

    作者:王立成;任玉皎;于淑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们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效果观察和比较,旨在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总结如下。

    作者:杨秋平;钱满芹;王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对比

    对动力髋螺钉( 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 PFLCP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分别经动力髋螺钉( DHS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 FNA )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 PFLCP )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25例,PFNA组18例,PFLCP 组17例,三组分别从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较PFNA组和PFLCP 组明显延长,且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 P<0.05),而术后1个月随访PFNA组患者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和PFLCP 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PFNA和PFLCP 相比DHS均具有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但PFNA术后患者在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FNA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徐沁;田守进;倪善军;周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法、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法分别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46例在我院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不良情绪程度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3.9%,差异有显著性;手术、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观察组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术后不良情绪程度观察组患者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可;王伟;曾详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干预组给予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睡眠质量,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有幅度下降,但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易接受,且安全有效。

    作者:曹佳;卢立立;徐蕾;王晶;王莎莎;王翠;杨春燕;王佳佳;谷沫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雷公藤多甙加固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雷公藤多甙加固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提高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了雷公藤多甙的消化系统的副作用及对男性及女性生殖系统的损害。

    作者:郭金琢;曹秋生;唐晓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消化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若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浆内脂素水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 COS )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PCOS患者(观察组)及6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的体重指数( BMI)、血浆内脂素以及腰臀比等资料,根据BMI将两组再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并在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PCOS患者血浆内脂素与BMI、腰臀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肥胖率(78.4%)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BMI、血浆内脂素水平以及腰臀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内两组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两组( P<0.01);PCOS 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BMI、腰臀比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PCO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增高,且与BMI及腰臀比密切相关,可作为PCOS的一种新型实验室指标进行辅助诊断。

    作者:谢家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左旋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研究

    研究左旋甲状腺素( L-T4)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分服药组(口服L-T4)和未服药组,经3-7年随访,使用B超、CT等检查手段,分析口服L-T4及持续服药时间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研究1161例患者中术后复发率为9.24%,未服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22.09%)明显高于服药患者(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年以内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服药1-2年的患者(P<0.05),服药1-2年与服药2-3年,服药2-3年与服药3年以上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服药患者中S-TSH≥3.6uTU/mL的患者复发率较S-TSH<0.4及0.4≤S-TSH<3.6的患者均显著升高( 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1-2年且将S-TSH控制在3.6uTU/mL对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有利。

    作者:韦启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进行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1.00%、19.67%,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都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涂少龙;陈自主;庄显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α-SMA 与 MM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是现今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1,2]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大约有近4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3,4],死亡率在女性癌症中位居首位,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浸润、转移。近年来发现,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转移都与肿瘤间质密切相关,而肌纤维母细胞是肿瘤间质中主要的功能细胞,由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是肌纤维母细胞的细胞表型可靠的标志性蛋白,所以α-SMA可作为间质细胞表型的转化指标。再者,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组织屏障是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而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MMP-3)不仅与肿瘤的生长有关,还能破坏基底膜,从而促使肿瘤的浸润、转移。

    作者:赵晶洁;张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平衡促进训练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研究

    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平衡促进训练,探讨平衡促进训练对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9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其中有160例是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单束(腘绳肌腱)重建,有30例为双束重建。对190例患者均行12周的常规康复训练。12周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试验组95例,试验组进行4周的平衡促进训练,对照组继续予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肌力及步态训练)。对所有患者测定术后12周及16周采用专业平衡功能评定系统测定所有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试验组在16周时,睁眼状态下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闭眼状态下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采用平衡促进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电图在颈心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探讨心电图在颈心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选取的197例不合并其他疾病的单纯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病分型,并对其颈椎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各种心电图改变发生率的组内比较: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窦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与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相比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交感型颈椎病中ST-T改变与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相比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中ST-T改变与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相比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各种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不同,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心电图对颈心综合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志永;郝金凤;郑秀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手术或对疾病的诊断制定的相关护理、治疗方式,它是由参与工作的医护人员完成的,要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必须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来接受治疗和护理[1]。

    作者:何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10月就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1]。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3.7岁。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8岁;秋水仙碱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3.6岁,两组在病情、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P>0.05)。

    作者:李爱平;王振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饮食疗法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探讨

    探讨饮食疗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12月间诊断的40例Ⅱ型社区糖尿病患者,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降糖药物和健康教育治疗,而实验组进行降糖药物、健康教育和饮食疗法三种方式的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维持半年的治疗后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的血糖等指标的改善和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的血糖等指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改善情况较好,实验组患者的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和肥胖等症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优于对照组。以上对比结果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饮食疗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理想,饮食疗法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社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浓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饮食质量。

    作者:吕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针刀加菱形阻滞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研究

    探讨针刀加菱形阻滞治中老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中老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加菱形阻滞组58例和微波组44例。针刀加菱形阻滞组每周治疗一次;微波组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两组在治疗结束时统计近期疗效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统计远期疗效。结果:针刀加菱形阻滞组的近期有效率为96.49%,远期疗效为94.73%,微波组的近期有效率为69.76%,远期疗效为67.44%;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刀加菱形阻滞通过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减轻膝关节内张应力,恢复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力平衡状态,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刘英民;赵雪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齿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对比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器对牙齿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包括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菌斑指数( PLI)。结果:两组患者矫治1、3、6个月后GI、SPD、SBI、PLI等牙周指数与矫治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其中对照组GI、SBI、PL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2.770、3.590、3.788,P<0.05),且高于试验组外(P<0.05),但试验组各指标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PLI在治疗1、3、6个月时分别高于试验组( 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会损伤患者牙周组织,患者佩戴期间口腔卫生清洁方便可能是对牙周组织健康的有效保护。

    作者:周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磷酸组织胺脱敏联合 H1 H2抗体阻滞剂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观察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性荨麻疹( factitial urticari-a, FU ),属物理性慢性荨麻疹( urticaria chronica , UC),是皮肤受到外压而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1],是常见皮肤病之一。临床常单用一种H1抗体阻滞剂或联合一种H2抗体阻滞剂治疗UC[2],但因FU相对特殊,病因复杂,通常无明显诱因,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迁延性病史,导致易反复发作,较难根治,且可与其他类荨麻疹共存,增加发病因查找难度,致使治疗时间延长,疗效却不理想,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因此,亟需寻求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1年起,采用磷酸组胺脱敏联合H1、H2抗体阻滞剂治疗FU,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颖;杨艳;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