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品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综述

黄旭

关键词:食品, 维生素E, 检测方法
摘要: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食品中,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维生素。由于其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相,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提取就非常困难,在测定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现存的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简要介绍维生素 E的检测技术的状况,目前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测定法、光谱测定法、电化学测定法以及色谱测定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本文阐述了这些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着重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检测器在维生素 E 分析中的应用,后提出目前维生素E分析检测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保鲜中冰温技术的使用分析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水平要求的提升,对于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食品的保鲜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冰温技术在上述产品的保鲜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保鲜效果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本文就此其在上述产品保鲜中的具体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陈青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管理培训防止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我县在已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80%以上的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都是因农村聚集性聚餐而引发的事件,而农村流动厨师是这些事件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的管理是一个关系到食品安全、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大事。

    作者:冯敏;雷玉林;习中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后定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分析

    诺如病毒可通过食源传播、水源性传播及人与人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1]。其感染感染引发的呕吐、腹泻暴发易发生在封闭或半封闭场合,如幼儿园、学校、养老院[2]。自2011年至2014年无锡市发生5起诺如病毒感染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由于疫情以“疑似食物中毒”形式报告,所以每次由食品安全部门组织流调,在流调过程中,由于目的不同易出现片面性,加之专业知识和流行病学的工作经验不足,对调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以我市2011年4月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疑似食物中毒,后确定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为例,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区分食物中毒与诺如病毒感染的不同点,提出及对疑似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建议。

    作者:艾永才;孙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产品质量监督中的标准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也逐渐深入。产品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进行记录和分析。标准监督是指建立一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并实施监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众多原因,食品质量问题屡见不鲜,食品安全也就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作者:何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单位主体个体问责及追究力度

    宣传新食品安全法征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严《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实施将充分体现“四个严”,即用“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广大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此,笔者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如何用“严肃的问责”,加大追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力度进行粗浅探讨分析。

    作者:中国食品报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工程中营养强化剂的应用方案

    食品营养强化剂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生理需要和职业需要,是保证人们在各种劳动条件下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的需要,以维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为补充食品中营养素的不足,可以添加食品营养强化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强化剂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其保藏性能。本文叙述了食品强化剂营养强化剂的作用,阐述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原则,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作者:焦延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提升法制水平促进食品安全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实施仅四年后,启动了修订工作,2013年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的立法计划,本次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法律进行修订的情况并不多见。

    作者:中国食品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河南省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评价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16个省直辖市的DEA模型分析

    本文运用DEA模型来分析现阶段河南省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的绩效,且分析了补贴效率不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在河南也有问题,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地区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和扩大粮食补贴规模。

    作者:赵予新;宋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综述

    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食品中,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维生素。由于其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相,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提取就非常困难,在测定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现存的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简要介绍维生素 E的检测技术的状况,目前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测定法、光谱测定法、电化学测定法以及色谱测定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本文阐述了这些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着重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检测器在维生素 E 分析中的应用,后提出目前维生素E分析检测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作者:黄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食用菌对镉元素富集作用的研究

    利用食用菌的富集作用来探究平菇、香菇、鸡腿菇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能力。通过测定三种食用菌在含有不同浓度镉标准溶液的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在液体培养基上菌体的湿重和干重,采用ICP设备检测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内镉含量来评价其富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菌体中镉含量也随之升高,食用菌菌丝干湿重逐渐减少,富集能力为香菇>鸡腿菇>平菇。

    作者:王馨萍;魏志刚;陶艳丽;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述国内外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效价检测方法异同

    利用琼脂分散法检测Nisin的效价是由英国 Aplin & Barrett公司的Tramer, J.& Fowler, G.G(1964)[1]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该方法成为国际公认的Nisin效价检测法。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2]中关于Nisin的检测方法也是依据该文献。另外欧盟2006年出版的Nisin专刊[3]中亦提到食品中Nisin的检测法是依据Fowler, G.G & Tramer, J.(1975)[5]。我国Nisin的执行标准为QB 2394-2007[4],其效价检验方法参照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第五版制定。因此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Nisin效价检测法进行简要归纳,比较各方法的异同点。

    作者:洪超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离子型亲水胶体对马铃薯原淀粉膨润性质的影响

    本文利用离心方法测定了酸、碱对不同种类的阴离子型亲水胶体-马铃薯原淀粉复合体系溶解度、膨胀势及持水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胶体的种类、酸、碱等均显著影响亲水胶体-马铃薯淀粉复合体系的膨润性质。除亚麻多糖外,添加其它亲水胶体均不同程度的导致马铃薯淀粉的膨胀势、持水力降低,但对溶解度无显著影响。

    作者:冷云;郭传祯;马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色谱分析中标准物质管理和使用

    食品色谱分析标准物质管理使用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常用色谱法定性定量。色谱分析是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一般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对分析物质定性定量。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由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的准确复现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食品检测色谱分析中对检测数据起关键作用,加强色谱分析用标准物质采购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追溯性。

    作者:张念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玉武:用生物酵素保卫餐桌安全--记“生物酵素”研发人、中国生态学理事连玉武教授

    2012年至2014年,一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技术,植物精华酵素营养液微生物肥料,分别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军川农场、五常市进行小规模水稻栽培试验,经过有关部门监测,3年的生产实验中,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下,分别获得23.17%,31.2%和45.5%的增产效果。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豆渣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生产豆奶或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豆渣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随着人类逐渐认识到充分利用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提高粮食作物的经济价值,必须走科学综合利用之路”。同时豆渣具有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还原糖、高钾低钠、钙镁含量较高的营养特点,营养价值较高。可见如何更好的利用豆渣成为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产量日益增长的豆渣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徐松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油炸食品的成分安全与烹饪食用问题探究

    油炸食品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食品,无论是我国传统节日餐桌上的炸春卷、炸麻花、炸丸子,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炸油条、炸酥饼,或者国外餐桌上的炸薯条、炸鸡块等,均属油炸食品之列。油炸食品以其酥香可口、品种多样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长期食用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针对油炸食品的毒性成分、卫生安全、烹饪工艺、食用危害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作者:常雅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杀菌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食品杀菌新技术不断更新并广泛应用于使用加工过程中。采用杀菌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还能够避免出现微生物。本文重点介绍了杀菌的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指导食品加工。

    作者:王娅玲;王永林;李维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香菇柄松加工工艺的研究

    我国是香菇的种植大国,每年的年产量大约有五十万吨,因此贮藏了丰富的香菇柄资源。通过对其进行加工,将制作出的美味香菇柄松投入市场,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能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时的零嘴选择,这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新途径,为香菇的运用打开了新的市场。

    作者:龙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降脂营养保健油的有效研制

    本文阐述了降至营养保健油的基本概念及使用降脂营养保健油的意义,并对其制备工艺以及所选用的原材料进行分析与讨论。

    作者:张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天水苹果质量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国际市场果品质量安全的新形势,结合天水苹果在质量安全现状,对提高质量安全给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作者:金文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