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褥式医用升温毯对患者术中皮肤损伤因素观察及处理对策

郑慕华;李越颖;胡文环;张玉芳;米娜;王丽芸

关键词:围手术期, 低体温, 医用升温毯, 皮肤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医用升温毯患者后背部皮肤损伤情况,分析损伤因素及提出应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术中使用医用升温毯的方式以及升温毯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垫布种类不同所致患者后背部及骶尾部皮肤损伤情况.根据以上两个因素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升温毯连续加热+使用一次性中单)、B(升温毯连续加热+使用棉质中单)、C(电热毯间断加热+使用一次性中单)、D(电热毯连续加热+使用棉质中单)四组,统计皮肤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与B比较,P>0.05;C与D比较,P<0.05;A与C比较,P>0.05;B与D比较,P<0.05.结论:对于需要使用电热毯的手术患者,使用间断加热模式以及将电热毯与皮肤之间用透气棉质中单隔开,可减少术中皮肤损伤.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承德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管现状调查

    随着临床血液透析技术的普遍应用,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山西、安徽、甘肃等省接连发生多起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事件[1],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规范管理血液透析室成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2].为了解我市血液透析管理现状,提出有效监管对策,我们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血透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于2011年4月对全市11个县(区)18家医疗机构血液透室诊疗活动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波;刘劲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2例患者都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联合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R率分别为16.7%、11.9%;两组患者PR率分别为:38.1%、16.7%;两组患者SD率分别为:28.6%、23.8%;两组患者PD率分别为:16.7%、38.1%;两组患者有效率(CR+PR)分别为:54.8%、28.6%.且治疗组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少.结论: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疗效比较好,不良反应比较少.

    作者:黄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无针型针灸按摩仪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漏风肩等.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约3:1),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们应用三特牌无针型针灸按摩仪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山;李英;邓淑云;王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家庭出诊安全防范对策探讨

    社区护理是将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理论相结合,应用公共卫生中的相关知识及技术,通过各种护理活动用以促进及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模式的逐步推广,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护理家庭出诊服务逐渐成为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正承担着日益增多的家庭出诊任务,同时也在家庭出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风险,如何将风险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如何确保家庭出诊服务对象的医疗安全以及自身的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就成为社区护士的重要责任.

    作者:杨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SYSMEX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女性尿液1501例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UF-500Ⅰ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女性尿液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收集住院及门诊女性患者尿液1501份,分别用尿沉渣镜检和UF-500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女性尿液容易被分泌物污染,其中细菌,上皮细胞,粘液丝,结晶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干扰比较大,易造成UF-500Ⅰ的结果假阳性.结论:全面分析UF-500Ⅰ的各项指标结果,对阳性结果的标本及时镜检,并建议使用女性人群尿液参考值的新标准.

    作者:温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变化.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102例,根据“自愿、知情、选择”的原则,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对其进行干预及治疗.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签约前及签约1年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测评.结果:签约前高血压知晓率31.4%、治疗率24.5%、控制率15.7%;签约1年后高血压知晓率100.0%、治疗率98.0%、控制率84.3%;签约1年后较签约前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提高68.6%、73.5%、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显著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广泛开展.

    作者:秦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PCIA对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术中使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术后PCIA和不使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单纯用PCIA,对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使用PCIA镇痛的病人106例,年龄35-64岁,体重指数(BMI) 20-25,性别不限,ASA分级1-2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手术结束30min前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ug/kg,清醒拔管后接PCIA,泵内加舒芬太尼4 ug/kg,托烷司琼10mg,0.9%盐水100mL,输注量为2mL/h,48h后拔除.B组直接于清醒拔管后接PCIA泵内药物及拔出时间同1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常规吸氧监护24-48h.并分别记录术后1h、2h、4h、8h、12h、24h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进而评估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术后4h内的镇痛效果及镇静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4h后无明显差异.且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使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术后PCIA的镇痛及镇静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PCIA术后镇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王晓丽;李平;朱士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喘息性支气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及三凹征、双肺湿罗音、哮鸣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74.4%(29/39)、有效率92.3% (36/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20/39)与72.8%(28/39)(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源渊;张会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胸腰椎脊柱骨折现代治疗的研究进展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L1-L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据有关统计[1],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年发病率约为1/20000.有研究表明[2],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的相关损伤中,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的患者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作者:常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显示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显示及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以VR、MPR、MIP重建,观察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相关重要征象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MPR对病灶的显示能力与轴位成像相比并无明显优势(P>0.05);VR在显示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及胸膜凹陷征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示病灶边缘形态及灶周支气管方面显著优于轴位成像(P<0.05).结论:三维重建成像可显著提升CT诊断的准确性,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春英;杨西海;激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伤性眼病的心理护理和有效沟通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病心理护理和有效沟通的意义.方法:对36例外伤性眼病患者,入院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常规指导;住院期间进行疾病知识、用药知识、休息饮食等多方面的宣教;出院给以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有效的沟通,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率,使其早日康复.结论:护理工作是联系医生和患方有效的桥梁,心理护理和有效沟通在外伤性眼病患者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护士有责任为患方提供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沟通.

    作者:吴艳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23例5-8岁儿童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的耐药性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5-8岁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23例患儿的尿样本进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筛查;结果:123例感染患儿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占60.61%,药物敏感实验显示其对四环素等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对泰能和丁胺卡那不耐药,其对小儿泌尿感染的治疗率分别为98.33%和95.24%,效果良好.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耐药现象的出现,治疗前进行药敏实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柴顺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图像,重点观察原发肿瘤信号特点、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宫旁组织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等MRI征象,按照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将所有病例行MRI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正确度、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肿瘤位于浅肌层为90.2%、91.2%、88.2%、93.9%、83.3%,肿瘤累及深肌层为90.2%、77.8%、92.9%、70.0%、95.1%,肿瘤子宫颈浸润伴周围脏器侵犯为100.0%、100.0%、100.0%、100.0%和100.0%,总的准确率为90.2%.结论:MRI能多角度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浸润深度、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福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合理用药临床研究进展及有关措施

    目的:探析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措施,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从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及促进合理用药的相关措施等方面,来分析合理用药在临床的研究进展.结果:明确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加强用药指导等措施,可促进患者享有合理用药的利益.结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对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臻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急诊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60例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的ASE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O锁骨钩钢板用于治疗骨科创伤急诊疗效显著,可以促进患者局部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道锋;蔡晖;马俊剑;甘桂安;陈云;卢荣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 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ULB)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而且可以改善脉压差情况.

    作者:苏华;谢睿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孕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甲状腺激素(TSH)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TSH是生长和发育重要的调节因子,大量研究证实,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TSH缺乏,甚至是轻度的减少,也会影响脑的发育,严重者导致智力低下[1].妊娠合并甲减临床比较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5‰-0.625‰[2],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围生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筛查的规范化,Blazer等[3]报道妊娠合并甲减的发病率为0.9%,Casey等[4]报道则高达2.3%.近年来,妊娠期甲减对母儿的严重不良影响,备受医学界的关注,现就妊娠期甲状腺生理,及其对孕期母儿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冰;任东平;侯朝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并对比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n=29)给予卡维地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BNP(B型钠尿肽)与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在LVEF、LVDD、BNP和6 min步行距离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相对于治疗之前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A组的总有效率和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卡维地洛的效果更加优秀,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肖静;易星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原因,探究其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04名产妇进行产后心理状态评估及问卷调查.结果:其中有6例被诊断为产后心理障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2.94%.2例诊断为产后重度抑郁症患者,在精神科及妇产科经专业治疗后康复.4例轻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人员通过情绪疏导及心理沟通,动员家人给予精神慰藉,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及时掌握产妇心理反应是临床护理中关键环节,对其采取心理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及各类与生育相关的精神及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红梅;张燕;付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穴位重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比较研究,探寻有效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方法:将我院就诊的55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采用穴位重灸与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对其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穴位重灸组总有效率优于口服抗过敏药物组.结论:采用穴位重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起效快,远期疗效亦显著,弥补了目前其他治疗方法易复发的缺点.

    作者:张丽;郑丽艳;符健;陈霞;张贤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