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洁华;郑静云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全子宫切除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皆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3个月填写SAS、SDS测量表,于入院时、术后7d、术后3个月填写 WHO-QOL-100测量表,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组在术前1d、术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焦虑以两组在术前的差异大,提示护理干预改善焦虑于术前效果明显,抑郁状况以两组在术后3个月的差异大,护理干预改善抑郁于术后效果明显.干预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术前、术后7d各项评分接近(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缓解子宫全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尤以手术后期愈显著.
作者:曾映琼;张汉英;陈理兰;周永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5年至2009年,本院对50例骨科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实施两种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老年病人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75~90岁,体重51~80kg.ASAⅡ-Ⅳ级,心功能Ⅰ~Ⅲ级.手术为股骨头置换术,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髌骨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内外踝骨折内固定术.其中,合并脊柱中度后突畸形1例,肺部疾患4例,脑血管后遗症2例,心电图有各种异常、右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糖尿病等,皆为各种合并症并存,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内科治疗,完善检查及稳定控制病情,使其达到手术容许范围内,择期手术.
作者:邵明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使用日产电子胃镜进行诊断性胃镜检查,注意排除溃疡、肿瘤、食道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同时注意有无钩虫发现,并运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查钩虫卵.结果:40例病例中,大便中发现钩虫卵32例,胃镜下发现钩虫卵虫体28例,胃十二指肠粘膜出血斑出血点16例,粘膜下活动性渗血6例,其中5例钩虫经内镜下发现并取出后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破损出血不止.结论:钩虫叮咬胃肠粘膜并不断叮咬的部位造成粘膜广泛性机械损伤,钩虫可引起粘膜下嗜酸细胞浸润,钩虫吸血时同时分泌抗凝物质,使破损出血的粘膜不易凝固,对消化道出血的农民要想到钩虫感染出血的可能.
作者:蒋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颈椎融合成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加强围手术护理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包括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加强气道护理、保持颈椎稳定性和合理的功能锻炼等措施.
作者:戴艺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通过健康管理手段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综合防治的效果观察.方法:将569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5例和干预组284例,干预组在对照组药物个体化治疗相关疾病的基础上,应用健康管理手段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知晓率、遵从率和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对代谢综合征知晓率、遵从率和各项观察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与行为干预,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池红井;王海燕;刘晓丽;董晓悦;冀玉君;赵艳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个性特征,以期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门诊36例肠易激综合症病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及临床表现,结合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评定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用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MMPI)评定个性特点.结果:36例肠易激综合症中存在精神症状100%,其中有焦虑症状突出.个性调查(MMPI)二点编码法13/31、17/71、37/73、16/61型集中.因子中疑病、癔症、神经衰弱的得分高于中国常模.结论: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与精神个性特质有关.除了消化道症状以外,焦虑为主要的精神症状.治疗上应重以精神心理疏导,辅以适当药物治疗.
作者:王亚瑞;陈丹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病人肾功能状况及特点,分析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FR, eGFR )的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内科系统的464例≥60岁住院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估,分析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本组患者有肾脏基础疾病患病率为10.6%,高血压60.8%,糖尿病22.4%,冠心病64.5%,脑血管意外47.8%,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3%.②肾功能中、重度受损疾病谱eGFR<60ml/min*1.73m2中,其合并症占前三位为:冠心病为103例(72.7%);高血压为96例(67.1%);糖尿病36例(25.2%).③病因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酸、高血压、冠心病是肾功能中、重度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病人中肾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尿酸、高血压、冠心病是肾功能中、重度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琦;仝霖;刘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行改良式经阴道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非脱垂子宫行改良式经阴道切除术19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病例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切除子宫的理想术式.
作者:徐慧;金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胸腔积液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回顾45例行原位肝移植的病例的资料,分析其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 结果:术后32例次(32/45,71.1%)发生胸腔积液.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肺功能异常、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总量>l0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手术时间、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合并肺感染、术后合并腹水是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肺功能异常、术中输血总量>l000 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 h、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合并肺感染、术后合并腹水与胸腔积液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胸腔积液的原因是多样的.术前改善肺功能、术中尽量减少出血,控制输血量,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可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
作者:赵湛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绒毛膜羊膜炎及潜伏期长短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PPROM患者70例,相同孕周健康孕妇50例,检测血清PCT、CRP,记录患者自胎膜破裂至分娩发动的时间,PPROM患者分娩后,常规行胎盘胎膜病理检查.结果:PPROM组孕妇血清中PCT、CRP阳性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T和CRP阳性诊断PPROM患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22%、43.75%、60.87%、29.17%和57.78%、54.29%、67.86%、32.14%.两者同时阳性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6%、96.77%、61.54%.两者同时阳性者潜伏期为4.23±1.87d,其他患者潜伏期为6.78±1.84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同时检测血清中PCT、CRP浓度,可大大提高对PPROM孕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并可预测潜伏期的长短.
作者:代聪伟;韩璐;吴晓玲;李丽;于凤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隐性护理知识在大专生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的运用方法.方法:先将隐性护理知识外化,使其显性化;再通过建立科室内隐性护理知识的共享机制, 组织各种护理活动,增进带教老师之间、护生与老师之间以及护生之间的接触面、增进相互间信任等方法,促使隐性护理知识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和共享.结果:大专实习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促使隐性护理知识在大专生临床带教工作中得到共享,从而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翠华;汪秀云;徐琴;陈华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4cm肺内孤立性结节30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集中征,而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 CT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贡明虎;于寅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糖耐量减退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目前,我国糖耐量减退(IGT)即餐后高血糖人群明显增多.糖耐量减退的主要危害为:①转化为糖尿病.
作者:刘夕芝;李增辰;张群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45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HP联合HD治疗,对照组 24例采用 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5或0.01),治愈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P联合HD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显著,应作为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首选方式.
作者:廖雪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无差异性(P>0.05).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纳络酮0.4mg~0.8mg静推,严重患者间隔30min可重复使用1次,随后给予10%Gs500ml+纳络酮0.8mg~1.2mg静滴.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清醒时间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蔡榴辉;马柏森;徐远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其临床症状体症、磁共振检查和关节镜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期间资料完整可供分析的膝关节镜手术病例中诊为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46例52膝,就其临床表现,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检查作比较.结果:46例52膝中,主要病史症状体征有:上下楼蹲起时膝前痛35膝,膝前内侧压痛30膝,麦氏征阳性29膝,活动时弹响23膝,膝关节过屈试验阳性25膝,过伸试验阳性21膝,患膝无力打软36膝,有交锁史28膝,有明确外伤史15 膝,髌骨压痛18膝,股四头肌萎缩48膝,髌骨内侧痛性条索18膝.磁共振检查提示有髌内侧滑膜皱襞增生42例44膝.关节镜下可观察髌内侧滑膜皱襞全貌,行手术切除.术后行股四头肌训练.结论:根据临床表现难以诊断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磁共振检查在术前判断膝关节内是否有结构紊乱时有一定的优势,关节镜为目前确诊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好方法,同时可以治疗.
作者:陈群;冯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论文署名表明成果归谁所有,便于读者与作者直接联系.医学论文署名,应当是谁设计了该项研究课题,并进行或组织完成了该项工作,一般由谁撰文章,并署上谁的名字,多数人共同完成的,署名应根据贡献大小,排出前后顺序,对于一些协助者,不应列入作者栏目中.国内杂志要求署名一般不宜超过5~6人.
作者:李金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脂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患者10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各50例,诊断符合1997 JNCVI报告标准,且心功能2级以上,正常对照组50例,为同期非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三组均排除恶性肿瘤、肝胆疾病、贫血、出血性疾病、近期献血、中等程度以上感染与发烧等疾病,2周内未服用过还原性维生素、铁剂及影响铁代谢的药物,女性绝经期超过1年.SF(血清铁蛋白)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铁蛋白含量,试剂盒由美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血清胆红素检测所用试剂及标准由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采用钒酸氧化法一双试剂测定.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批标本均用标准血清进行质控,测定时间SA于入院后d2抽血化验,UA于疼痛发作24h以内抽血化验 . 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含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内铁储存增加与老年CH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老年CHD来说,有高血清Fe、SF和高血清LDL-C的人有明显的心脏病高发危险,故在临床上测定血脂的同时测定血清Fe、SF对冠心病(CHD)的诊断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杜新芳;张妍;刘宝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为了研究肿瘤患者留置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且带管回家休养的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对策,既为肿瘤患者多程化疗提供了方便,又确保患者留置PICC带管的安全.方法:在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对25例肿瘤患者行PICC导管留置,男17例,女8例,年龄35~69岁,均为多程化疗的患者,留置全程时间18~302d.留置PICC后一般在医院化疗观察10d;消化道肿瘤患者5~8d;晚期肿瘤病人可达15~20d.然后均带管回家休养,回家休养期间采取每周电话随访,嘱病人若有问题及时与责任护士联系.结果:本组患者共有11例出现护理问题:其中置管不到位1例,静脉炎3例,导管异位出现心律失常1例,穿刺口出血3例,穿刺点感染1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不全脱出1例.责任护士对护理问题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患者在行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用药安全.23例完成治疗计划拔管,1例因患者病故拔管,1例因细菌性静脉炎拔管.结论:结果表明,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且带管回家休养期间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责任护士采取随访联系,能及时准确作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患者在化疗期间用药的安全,而且还能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作者:胡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对世界上大多数地区而言,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年发病率低于1/10万而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从15/10万~50/10万不等[1].目前,放疗仍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其局部控制率约为50%~90%,但多数病人仍出现了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作者:徐瑞凤;廖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