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的临床分析

温才国

关键词:冠心病, 静息心率, 脉压, 血脂
摘要:目的:探讨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2例冠心病患者和58例对照组的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静息心率(RHR)、脉压(P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静息心率(RHR)、脉压(P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并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腔镜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腔镜技术用于甲状腺手术获得美容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和微创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行甲状腺手术93例,其中腔镜甲状腺手术38例,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55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美容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出血、声嘶、低血钙等并发症.腔镜组与传统开放组相比,失血量少(14±10 ml vs 19±15 ml,t=-2.270,P=0.023),切口美容满意度高(VAS评分7.0±1.5 vs 2.0±1.4,t=24.549,P=0.000),术后颈前无手术疤痕,无皮肤色泽改变,但手术时间长(70±20 min vs 60±30 min,t=2.260,P=0.022),住院费用高(5843.5±897元vs 4859.4±683元,t=4.463,P=0.000).发生切口积液腔镜手术1例,开放组3例.随访2~30个月,平均14个月,复发2例,其中腔镜组0例,传统组2例.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手术可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手术安全、恢复快,有着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罗光辉;苏兴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2例冠心病患者和58例对照组的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静息心率(RHR)、脉压(P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静息心率(RHR)、脉压(P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并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温才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9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并发症护理对策

    目的: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的心理认知和生理变化方面,进行临床分析,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0岁以上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首次根治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心理认知方面,呼吸系统方面,循环系统方面,泌尿系统方面,阴道引流护理,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护理,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及伤口拆线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9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和护理干预后,而好转、痊愈,并康复出院.结论:对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护士要根据其心理认知和生理变化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有效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老年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作者:赵玲;朱爱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根管钉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牙体牙髓治疗以及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残冠得以保存,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起到美牙作用.笔者于2001年至2006年利用根管钉固位,金属烤瓷冠修复的方法,对185例,265颗牙的残根、残冠进行保存治疗,通过1~4年的临床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海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生儿喂养困难时联合用药探讨

    目的:观察新生儿喂养困难时临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常规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

    作者:江霞辉;侯春阳;李黄菊;梁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创呼吸机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高血压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曲线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选择符合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高血压者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两组,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配合降压药物者为试验组,单纯药物降压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昼夜血压曲线变化.结果:无创呼吸机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非勺型血压曲线,夜间血压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结论:无创呼吸机能改善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避免睡眠结构破坏.

    作者:段玉香;赵美华;高中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替比夫定预防放(化)疗后乙肝再激活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替比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出现再激活(reactivat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近2年来因肿瘤接受放(化)疗期间服用替比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将未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未见HBV-DNA升高,而对照组则有10例升高,治疗组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阻止和治疗因放疗或化疗导致的乙肝再激活,未见有严重的副作用,是安全的.

    作者:庄见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中耳炎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慢性中耳炎45例的CT表现特点.结果:1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CT表现为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密度影,鼓室扩大,窦入口扩大,鼓室壁破坏、硬化.听小骨移位、骨质吸收、破坏.其它征象包括乙状窦、鼓室盖、水平半规管、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29例肉芽肿型中耳炎CT表现为中耳腔内的软组织密度影,部分有液平,鼓室壁增生、硬化,骨质破坏少见,听小骨可出现吸收破坏,但程度较轻,一般无移位.2例单纯型中耳炎表现为中耳腔内的软组织密度影,1例有液平,鼓室壁骨质硬化,无骨质破坏.结论:依据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的形态分布,鼓室壁破坏情况及听小骨改变,通过CT检查可对大部分慢性中耳炎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陈学志;刘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1 慢性病的特点及患者心理行为众多有关慢性病的护理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针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王小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先天幽门肥厚性狭窄Ramstedt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了解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患儿术后幽门形态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89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采用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进行治疗,术后用B超追踪1年,测量指标为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直径和幽门管长度.结果:幽门肌厚度在术后4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幽门管直径及长度在术后2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幽门管长度术后恢复较快.结论:术后4个月幽门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幽门形态的恢复程度无明显关系.

    作者:林涵;郑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5月至2008年5月36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8例中 345例成功完成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23例中转开腹,其中11例是因为胆囊三角解剖不清,5例因为无法控制出血,2例合并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术中发现电凝钩损伤肠管,4例为手术器械故障.结论:经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可行,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车河龙;叶祥燕;陈保华;林洪武;姚斌;邱卫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把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B两组,合并高血压病人71例归入A组,无高血压病人79例归入B组,对比两组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A组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及女性患者的比例均较B组高(P<0.05~0.01);AMI于饱餐后发病者,A组多于B组(P<0.01),因劳累诱发者,A组少于B组(P<0.05);A组无痛性AMI者较B组多(P<0.05),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与室颤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

    作者:李继锋;蔡建生;彭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29例产后出血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处理、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129例出血的相关因素分别是:子宫收缩乏力占84.5%,软产道损伤、血肿占8.5%,胎盘因素占3.1%,凝血功能障碍占3.9%,对出血原因给予正确处理.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早期预防、正确处理、及时护理,有助于降低产妇死亡率.

    作者:温曲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48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宫外孕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治疗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升高(P<0.05),手术率明显降低(P<0.05),腹痛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治疗范围广,而且简单、经济、成功率高,可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海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院对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根据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的特点,将临床路径成功地应用到单病种限价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而临床护理路径(CNP)则与临床路径同步实行,它是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护理工作[1].2006年2月与我院临床路径同步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种道凤;曹丽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物咨询服务在门诊药房的作用

    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正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为患者提供负责任的临床药学服务转变,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药师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重要途径[1].门诊药房应面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经济和安全的药物治疗.通过多年来门诊药房开展的药物咨询服务,我认为这种直接面向患者的工作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袁圣勇;邹国新;杨成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铜绿假单胞菌97株产β-内酰胺酶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耐药性差异.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及ATB药敏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可疑菌株用三维试验确证β-内酰胺酶的表型.结果:97株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有33株(34.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4株(4.1%),产头孢菌素酶有9株(9.3%),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有20株(20.6%).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携带β-内酰胺酶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作者:潘小划;徐艳红;何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层综合医院病案的现代化管理

    目的:病案现代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浅谈病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及重要性,说明推动和加速病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决策者重视,管理人员专业化教育,病案的标准化管理,病案管理方法现代化,病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病案管理信息的交流等各方面,阐述了如何搞好病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结果:可以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病案的信息作用结论:实现病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科学管理和社会服务,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医学需要.

    作者:陈宏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行剖宮手术的患者969例,记录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构成比以及指征的变化,对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年间剖宮产总率为31.77%;969例剖宫产中胎儿因素441例(45.51%),母亲因素183例(18.89%),头骨盆因素217例(22.39%),社会因素128例(13.21%).2003年至2008年剖宫产中胎儿因素分别为30.18%、36.69%、44.38%、47.93%、47.34%、54.44%,呈逐渐上升趋势;近3年母亲因素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9.53%、18.34%、18.93%;而社会因素近6年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8.88%、9.48%、11.24%、13.02%、15.38%、17.75%.结论: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的原因众多,剖宫产指征也发生很大变化,医务人员应重视产前宣教,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引导孕妇及家属对剖宫产利弊的正确认识.

    作者:谭雪梅;吴美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134例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4例直肠癌共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为10.45%.其中男性患者,年龄大于65岁者,长期吸烟酗酒者,低蛋白者,糖尿病者,伴肠梗阻者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小于7cm者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不同.结论:直肠癌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海军;谭震森;金大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