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球蛋白与甲状腺99mTc04-显像对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的分析

揭育丽;叶静

关键词:甲状腺球蛋白, 99mTc04-显像, 甲状腺结节
摘要:目的:了解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与甲状腺99mTc04-显像对不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含量;采用静脉注射99mTc04-185MBq15min后行甲状腺前位静态显像,采集总计数300K.217例患者按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三组:甲状腺癌38例,甲状腺腺瘤3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6例.结果:217例甲状腺患者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的有102例,总阳性率占47%,其中甲状腺癌占19.6%(20/102),甲状腺腺瘤占25.5%(26/102),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4.9%(56/102);217例患者中131例做了甲状腺99mTc04-显像,冷结节为8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31.3%(26/83),甲状腺腺瘤占18.1%(15/8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0.6%(42/83);凉结节为4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27.9%(12/43),甲状腺腺瘤占34.9%(15/4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37.2%(16/43).结论:TG的阳性不能作为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指标,但TG的升高不可忽视,应引起重视;多种性质的甲状腺疾病均可表现为冷结节,其反映了甲状腺局部组织的无功能或功能低下,但不同的疾病其病理基础和改变不同,冷结节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紧密联系病人的病史及血清甲状腺指标等其他相关检查.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患者洛汀新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RP浓度水平及洛汀新降压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CRP的浓度水平,洛汀新口服12周后两组的血浆CRP浓度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组血浆CRP浓度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高血压3级与高血压2级血浆CRP浓度水平有显著差异,与1级无显著差异,洛汀新在控制血压同时,亦降低血浆CRP浓度水平.结论:洛汀新在控制血压,同时能降低血浆CRP浓度.

    作者:朱秀龙;张灿;孙喜文;陈炎;黄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采取特别问卷调查69例(男38例,女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失眠状况;同时记录他们的临床资料、生活方式和透析情况.结果:45%的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有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延迟和清晨觉醒过早.失眠组中透析时间超过12个月、早上进行透析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和血红蛋白的情况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常出现的睡眠障碍的类型是夜间易醒(92%)、入睡困难(68%)和清晨觉醒过早(61%).结论:MHD患者失眠的发生率很高.老年患者、长期透析患者和血PTH高的患者易出现失眠.血压和血红蛋白可能对睡眠障碍无影响.

    作者:梁钰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25例分析

    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对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行溶栓、抗凝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其伟;张国栋;马廷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临终老人的安乐护理

    安乐护理是一种临终关怀的护理服务,其大的特点是对临终老人提供安宁和支持,对家属提供一系列全面照顾,包括心理、生理、社会支持.由于临终过程以治愈为目的的治病,已转变为以对症为目的全面照料,因而决定了安乐护理(Hospice.Care)在临终关怀中的重要地位,并使安乐护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专科护理[1].安乐护理主要服务项目是用药物、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等方法,缓解老人的临终身心痛苦,保持临终老人的尊严,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我院老年病房送走27位老人,对这些老人由衰老死亡、疾病死亡,实行了安乐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BKM Ac.T 5diff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PLT、MPV、PDW 、PCT结果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 、PCT值做对照.结果:化疗前ALL患者PLT、MPV、PC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LT、PDW、PC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MPV比化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恢复早期可见MPV、PDW、PCT比骨髓抑制期及化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LT明显高于骨髓抑制期(P<0.01),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期PLT、PCT、MPV、PDW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PLT、MPV、PDW和PCT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治疗前后ALL患者的骨髓代偿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日成;钟彩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生儿破伤风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47例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护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积极抢救和采取周密的护理措施,47例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破伤风病便于工作,抢救成功40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85%,较文献报道的30%左右抢救成功率有明显提高.结论:呼吸衰竭是重型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死亡原因,严格细致护理措施,减少呼吸衰竭诱因,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梁美合;李瑞庆;曾广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抗精神病药合并舍曲林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合并舍曲林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对6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和安慰剂,疗程12周.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各评定一次.结果:治疗第8周起合用组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同时联用舍曲林可改善阴性症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作者:郭赛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行微创治疗+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治疗效果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 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12 %,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P<0.05).结论: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杨淼;张青松;桂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压迫止血 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 Angio-seal血管缝合器在冠脉介入术中应用对比

    目的:观察人工压迫止血,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术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对象本单位共完成冠状动脉介人诊治406例,男171例,年龄(62.5±7.8) 岁,女235例,年龄(64.2±8.9 )岁.进行人工压迫止血174例,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127例,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105例.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与人工压迫法比较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P<0.01):介入治疗中,Angio-seal血管闭合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6%,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为4.7%,均较人工压迫组9.2%,明显减少(P均<0.05 ),止血成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Angio-seal血管缝合器, 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而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适用性更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

    作者:蔡玉宇;吴沃栋;黄焕亮;郑臻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血元素钙与总钙的检测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元素钙与总钙测定的结果,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元素钙,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总钙,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元素钙低于正常参考范围,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血清总钙虽然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总钙虽然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仍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钙.

    作者:陈聪;陈忠;陈康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比较

    目的:比较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和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2年至2007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68例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近远期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术式仅手术时间(5.41±0.99h VS 4.51±1.28h)、住院时间(34.50±8.87d VS 21.24±8.99d)、术后尿瘘(37% VS 12%)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回肠膀胱术虽早期并发症较多,但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仍值得优先采用.

    作者:庄伟;李毅宁;刘为安;陈家璧;苏学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探讨

    我院是医学院教学医院,实习护生人数多,来源于不同省市的院校,水平参差不齐.手术室又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环境特殊,专业性强,知识面广,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使实习护生未到手术室实习前就有恐惧心理,给手术室的带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我们多年的临床带教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规范的带教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松脱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松脱的主要原因. 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我们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364例,其中有12例术后椎弓根螺钉出现松脱.结果:椎弓根螺钉松脱的主要原因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骨质疏松、感染、术后康复锻炼不当等有关.结论:有效的骨折节段融合、术中仔细操作、预防感染、正确的康复锻炼等,可有效地减少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松脱.

    作者:骆立荣;涂少龙;缪海雄;赖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00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DVT 10例,发生率为2.00%.10例DVT患者中,≥65岁者8例,占80.00%;心肺功能不全者6例,占60.00%;卧床时间≥4周者6例,占60.00%;血液高凝状态者8例,占80.00%;静脉损伤者7例,占70.00%;以上因素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应根据其形成原因对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护理,以避免DVT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冬;甘建玲;蔡伟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180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年龄34~85岁,平均58岁,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30例,脑叶20例,丘脑20例,脑室出血10例.出血量:30~60ml130例,60ml以上50例.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手术后2周第1组给以卡介苗60mg加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第2组给以卡介苗100 mg加生理盐水40ml灌注.对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第1组2例在手术后6月出现血尿,经B超检查为肿瘤复发,无发热、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第2组患者中有12例在灌注卡介苗后出现尿痛、尿急、尿频,1例发热,全部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于灌注后3d消失,在随访的2年内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卡介苗100 mg适当加大灌注液的量既可以达到减少肿瘤复发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谢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当归羊肉生姜汤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体会

    我们在肝癌介入术后立即应用当归羊肉生姜汤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进一步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史慧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本科收治的23~40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65例,采取专人与患者沟通的方法,评估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状态,分析总结心理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65例患者情绪稳定,使治疗计划顺利完成,达到了治疗目的.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的化疗,为控制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命得到保障.

    作者:廖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2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孕妇21岁,孕2产0,停经34周2d,无不良家族史及孕产史,常规产科超声所见:胎儿1:胎方位,臀位,双顶径7.8cm,股骨长5.3cm,腹围22.8cm,膀胱较小,胎体略贴于子宫后壁.胎儿2:胎方位,头位,双顶径8.4cm,颅骨光环周围皮肤增厚约1.4cm,股骨长5.9cm,腹围30.5cm,胎儿腹壁与内脏间见大量无回声区,约6.8cm×4.3cm,膀胱可见.双胎儿胎心胎动良好,颜面清晰,脊柱双光带平行排列,整齐连续,胃泡可见,双肾可见.

    作者:张国荣;杨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回肠固定术无助于预防小儿肠套叠的复发

    目的:本研究分析三种不同小儿肠套叠手术方法后的复发率,以便了解回肠固定术是否有助于预防肠套叠复发.方法:总结了本院15年来23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的资料,并追踪至术后6年.分析三种不同小儿肠套叠手术方法(单纯肠套叠复位;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后腹膜上;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升结肠上)的患儿肠套叠的复发率.结果:单纯肠套叠复位的患儿复发率为5.9%,;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后腹膜上的患儿复发率为6.0%;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升结肠上的患儿复发率为6.2%.三组间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肠套叠手术复位相比,回肠固定术无助于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

    作者:林涵;郑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