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出血并低钠血症46例临床分析

马明轩

关键词:脑出血, 低钠血症, 老年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281例脑出血病例中筛选出的老年人并发低钠血症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6例老年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中,符合脑性耗盐综合症12例,占26%,符合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4例,占8.7%.结论:老年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临床表现多样,需认真分型管理,及时治疗,能有效地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X线与CT诊断的比较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生在婴幼儿 ,临床多依靠病史,症状与体征及影像检查来确定异物的有无与位置. CT检查可准确显示异物的大小,位置及肺部改变,并对临床治疗起指导做用.对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物证实的2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X线, CT的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彬;李勇;高瑞芝;郎小波;梁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并予围手术期精心护理.结果:本组出现膀胱痉挛92例,术后出血较多l例,尿道外口狭窄5例,尿失禁1例,无褥疮、下肢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唐媛;冯湛华;彭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脑出血并低钠血症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281例脑出血病例中筛选出的老年人并发低钠血症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6例老年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中,符合脑性耗盐综合症12例,占26%,符合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4例,占8.7%.结论:老年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临床表现多样,需认真分型管理,及时治疗,能有效地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马明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对我院26例难治性PCOS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及输卵管通液术.手术前后分别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水平、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术后的LH及T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FSH及PRL水平无明显变化,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排卵,14例成功妊娠,3例即使在加用cc后仍无排卵与妊娠.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机会,不失为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张传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躁狂型精神病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与碳酸锂药物治疗躁狂型精神病疗效.方法:将68例躁狂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龙胆泻肝汤加减合用碳酸锂34例(实验组),和单用碳酸锂34例(对照组),治疗6周为一疗程,采用躁狂症量表(BRMS)减分法进行评分.结果:龙胆泻肝汤加减合用碳酸锂(实验组)治疗躁狂型精神病,可以加快病情痊愈,总有效率为94.1%;单用碳酸锂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实践证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合用碳酸锂治疗躁狂型精神病,疗效更显著.

    作者:陈淑珍;杨小霞;张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预测PACU病人苏醒和拔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对全麻插管术后PACU病人意识恢复判断的有效性,及其预测苏醒和拔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ASA I-II级.术毕病人带管送至PACU后,待呼吸恢复(VT≥400ml/次,RR≥12次/min),病人对言语指令有反应(OAA/S =3),且脱氧10~20min 维持SpO2≥95%,拔除气管导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及呼之睁眼(OAA/S=3)、吸痰、拔管后1min、5min各时点(分别记为T0、T1、T2、T3、T4、T5)的AAI、BIS、HRV、SEF、MAP、HR,计算T2时点AEPindex和BIS的ED50和ED95.结果: ①T1时点,AAI、BIS、SEF所测数值均明显低于术前病人清醒时所测基础值(P<0.01),HRV则与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 T2时点的AAI值明显高于T1时点,接近术前清醒值;BIS值虽较T1有所升高,但仍低于T0时点;SEF与BIS反应一致.③AAI在T3时点明显高于T0(P<0.01),T4时回复至T0水平;BIS在吸痰拔管强刺激下可上升至基础值T0水平,拔管后1min与T0值接近(P>0.05),SEF与其变化一致;HRV在T3时点则明显高于T0(P<0.01).结论: AAI对全麻插管术后PACU病人意识恢复的判断是有效的,其对拔管刺激较其它几项指标反应更灵敏,可作为预测病人苏醒和拔管的一项可靠指标.

    作者:闫焱;佘守章;许学兵;许立新;邬子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进展

    当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世界有结核病患者2000万,每年新增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300万[1].我国结核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

    作者:王永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Boerhaave's 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的1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均为胸段食管破裂,其中中段5例,下段10例;破裂至右侧胸腔8例,左侧胸腔6例,破裂至纵隔但尚未穿破纵隔胸膜者1例.结果:12例通过口服美蓝、碘剂造影得到确诊,3例行内镜检查得到确诊.1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行单纯胸腔引流+冲洗,死于破裂后严重感染;11例于发病24h内手术修补,其中10例治愈,1例死于再破裂;另2例于发病24h后行破裂段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均治愈.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详细采集病史及查体,口服美兰后胸穿及碘剂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和诊断.充分引流和及时开胸手术是有效而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军涛;张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承德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为了加强餐饮业餐饮具消毒卫生监督管理,2007年对承德全市范围内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进行了监督监测,下面将监督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姜亦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6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随机分为3组.Ⅰ组应用2SHRZ/4HRE,Ⅱ组在Ⅰ组方案中加用激素,Ⅲ组在Ⅱ组方案中强化期加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观察6个月,分析3组疗效.结果:患者在症状及胸液吸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选用合理化疗方案,加用激素,积极抽出胸腔积液是治疗的关键.若用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未增加疗效.

    作者:刘全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25例脐带绕颈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将2007年1~12月在我院头位分娩125例胎儿脐带绕颈与随机抽取125例头位分娩无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产程及其分娩情况作对比观察.结果:有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剖宫产率增高,且与绕颈周数成正比.结论:加强产前B超检查和监护,重视脐带绕颈这一因素,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以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作者:陈艳;黄世金;陈秀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6例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视神经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6例确诊为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诊断和治疗.方法:连续收集2003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后发展成为多发性性硬化的视神经炎患者6例,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同期住院治疗的视神经炎患者51例,6例后发展为MS.6例发病年龄为16~62岁.其中3例为单眼发病,3例为双眼先后发病.发病时视力下降低为无光感,高为0.8,4例存在眼球转动时疼痛.瞳孔光反射在视力较好的两眼表现为正常,无光感1眼直接光反射消失,其余为迟钝. 6只近期发病眼中有3只眼发病时为视盘炎,2只眼为球后视神经炎,1只复发眼表现为视盘颜色变淡;3只先前发作的均有视神经萎缩表现.其中3例检查血沉,结果为12~18mm/h,均正常范围.6例患者中有1例无眼外症状,第二次发病时行头部MR检查发现颅内多发病灶,确诊为MS.5例出现下肢无力等全身症状,其中4例检查脊髓MR发现病灶确诊,1例依靠病史诊断.结论:MS是视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视神经炎的11.8%.因检查手段和观察时间等原因,这一比例应该更大.在我国多以脊髓损害为主.患病时年龄,视力下降程度,视乳头是否波及,有无眼部疼痛对判断视神经炎是否终发展成为MS没有帮助.

    作者:赵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社区麻风治愈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社区麻风治愈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韶关市下属两个县的155例社区麻风治愈者与59例健康成人进行了调查.结果:社区麻风治愈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较差;社会支持和患者的个性特征都明显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结论: 在注重改善麻风治愈者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加强躯体功能康复的同时,应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雄鹰;梁军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79例宫外孕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宫外孕危险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明确其病因.方法:本文综合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79例宫外孕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就发病因素,误诊原因及个别特殊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流产史、放置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生殖系统病理改变对宫外孕的发生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流产史、放置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生殖系统病理改变是宫外孕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流产史为根本原因.

    作者:郑美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与延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h内溶栓组(23例),延迟溶栓组(6~12h,25例)两组,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h内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9%,死亡率为4%,延迟溶栓组则分别为52%、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6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

    作者:劳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9例角膜内皮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19例(19眼)确诊为角膜内皮炎的病例进行分类,采用皮质类固醇和/或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治愈,但是在随访7~16个月期间,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5.26%.结论: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和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更昔洛韦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健章;尹转通;古乐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7年244例内分泌科门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分为两组,非老年组173例,年龄14~59岁,男性67例,女性106例;老年组71例,男性29例,女性42例,年龄60~81岁.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老年甲亢患者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结果: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起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和消化道系统症状为主.甲状腺肿大多伴结节,占47.9%,突眼占8.5%.结论:老年甲亢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被误诊、漏诊,须加以注意.

    作者:林榕;唐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乳腺癌药物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等治疗,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的进一步认识,药物治疗越来越重要,现在就目前乳腺癌药物治疗的一些新观念、新进展叙述如下:

    作者:陈莲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6例,分为ACEI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44例),随访2年,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CEI治疗组房颤再发率、转为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及缺血相关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EI类药物早期、长期应用于ACS,对治疗ACS合并房颤是有效的.

    作者:张凌宇;梁岩;徐国帆;陈聪;叶海鹏;陈杰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定采用Ashwarth评分法评定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前后两组Ashwarth评分比较,观察组康复干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康复前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康复后两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莹莹;冯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