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问题

周秀源

关键词:高频电刀, 灼 伤, 安全使用
摘要:目的:总结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提高电外科知识,防止电刀在手术应用时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病人或操作者电灼伤或击伤.方法:回顾2002年至2004年67例手术患者使用高频电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遵照其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严格操作规程,各司其职,正确使用电刀.结果:67例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灼伤,操作者也无发生电击伤.结论:在使用高频电刀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来操作.这样才能安全使用高频电刀,防止灼伤,避免医疗纠纷.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氯沙坦、苯那普利两药联用为治疗组(n=30),单用苯那普利为观察组(n=30),疗程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对早期DN,均有明显降低血压、UAER和BUN的作用,各组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好,尤其降低UAER作用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FBG、CH、TG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作者:许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效果佳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注入0.33%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20ml,实验组采用20#动静脉留置针穿刺给药.成功标志:神经异感或触及第一肋或套针置入顺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语言模拟量表(VR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首次成功率100%,而对照组仅为80.2%.两组患者镇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误穿血管3例,实验组0例;对照组气胸1例,实验组0例.结论: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同传统法相比,操作简便易行、作用确切、并发症少,临床可安全使用.

    作者:曹殿青;姚业兴;杨光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室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生的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梗死面积和左室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AMI患者按发病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48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NIP组,4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左室功能指标、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及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组的心肌酶CK及CK-MB峰值、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均低于NIP组,IP组梗死后左室功能亦优于NI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的损害及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作者:黄飞雄;邓兴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护肝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G、TC)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和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

    作者:吕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期手术治疗结肠损伤15例体会

    我院自1994年至2003年收治结肠损伤15例,其中8例行部分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7例行结肠修补术,无一例发生肠瘘,避免二期手术的痛苦,从而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其疗效也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翟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外倾角的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效果的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研究脊柱椎弓根螺钉并横向牵引装置的把持力与外倾角的关系.方法:将18只成人腰椎干燥标本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以5°、15°、30°的外倾角打入直径5.5mm的椎弓根螺钉,钉尾用横向牵引装置连接,测定把持力.结果:在5°~30°的范围内,随着外倾角的增加,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增加,但对椎体的应力也增加.结论:在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加用横向牵引装置时,适当增加外倾角,可增大螺钉的把持力,提高固定强度,外倾角过大则易对椎体造成破坏.

    作者:陈群;金正帅;曹晓健;江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吸入方法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气道平滑肌痉挛,肺血管扩张,支气管壁水肿,粘液分泌增多,纤毛运动障碍等多种因素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果哮喘急性发作控制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呼衰,心衰.我科近2年来试用喘乐宁加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鹰;肖冬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肛管术后结肠回流灌肠、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使用留置肛管术后结肠回流灌肠对3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结果:32例患者全部达到Ⅰ期愈合,术后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采用留置肛管术后结肠回流灌肠、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章斐然;郭毓文;李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子宫腔填塞碘伏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附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用子宫腔填塞碘伏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用子宫腔填塞碘伏纱条均获成功止血,24~30h后经阴道顺利取出,未发生阴道大出血,产后42d随访20例,子宫复旧良好.结论:子宫腔填塞碘伏纱条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赵正云;游泽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手段.方法:总结142例胆管结石术后的T管造影、B超和胆镜对残余结石的诊断情况.结果:142例T管造影阳性例数37例,假阴性14例.B超诊断阳性44例,假阴性14例.胆镜诊断53例,假阴性5例.三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58.6%、72.4%、91.4%.结论:T管造影及B超虽然是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诊断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而出现假阴性而造成漏诊,胆镜能发现T管造影及B超不能发现的结石,同时可同步处理.提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应常规进行胆镜的检查治疗,以提高胆管结石手术的质量,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车斯尧;叶观瑞;潘思波;黄燕金;陈钦寿;梁永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检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对椎基底循环缺血的综合诊断.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主要依靠病人所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标准,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作为确诊的手段,但由于其创伤性,不易被病人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评价脑血流的重要信息,该项技术是通过枕骨大孔对颅内段的椎-基底动脉进行检测,属无创技术,深受病人的欢迎.本文通过对7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颅内段椎一基底动脉检测,结合颈内动脉系血流探查,对VBI病人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仕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护理环节管理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环节管理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病人,静滴5-Fu、长春新碱、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等药物,分别选用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手指小静脉、桡静脉注射,进行加强护理环节管理.结果:245例中未发生药液渗漏的240例占97%;发生渗漏的5例占3%.其中对于发生药液渗漏的病人,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均未发生皮下组织坏死.结论: 建立严密的环节管理责任制度,严格掌握技术操作方法,能有效的防止化疗药液渗漏.

    作者:邵云霞;朱文娣;梁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1例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按Csendes分型本组Ⅰ型13例,Ⅱ型6例,Ⅲ型2例.21例中行单纯胆囊切除10例,胆囊大部分切除3例,胆囊切除、胆管瘘口修补5例,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全部治愈.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较困难,B超结合ERCP、PTC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何旗明;申昌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颈电圈切除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将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异常[CIN,ASCUS]的160例病人分成两组:对行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为CIN≥II者78例行LEEP 锥切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其病理结果;CINI和ASCUS行活检术,采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术40例,LEEP活检术42例,追踪术后宫颈病变情况.结果:锥切组宫颈病变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术符合率, 占69.2%(54/78),锥切组病理类型比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加重9例,占11.5%(9/78),术中情况相似,LEEP宫颈活检组术后3月复查,持续CIN 3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持续CIN 24例,其他手术情况相似.结论:LEEP 能为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诊断的同时有治疗的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黄锦华;吴淑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临床163例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复杂,可在呼吸系统和其它系统疾病中出现.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科临床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胸腔积液患者163例,就其病因、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探讨B超诊断阑尾炎分型的价值

    目的:探讨阑尾炎的B超图像特征及其分型.方法:7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阑尾炎,对其B超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加以分型.结果:急性阑尾炎B超图像特征均显示阑尾增粗,成人直径大于0.7cm,儿童直径大于0.6 cm,粘膜增粗、中断或缺损,回声明显减弱.根据图像特征将其分为:①单纯性阑尾炎(包括慢性阑尾炎2例);②化脓性阑尾炎;③坏疽性阑尾炎;④阑尾周围脓肿;⑤急性阑尾炎合并间接征象.结论:B超对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燕琼;肖诺茵;饶海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附1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1990年至2003年我院收治15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15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中,腹腔穿刺诊断率,X线检查诊断率,B超及CT检查诊断率分别是91.3%,38%,84.6%.腹腔镜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X线检查,B超及CT检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仍有一定误诊率,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后怀疑内脏损伤病人,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者,腹腔镜检查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少华;陈少逸;文军;郭国湖;林李波;何新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腰椎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疼痛是术后影响舒适的主要原因[1],因此,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效参与镇痛,帮助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作者:蔡于勤;李宗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74例体会

    目的:分析74例肝内1~3级胆管多发结石的盆式内引流方法、适应征及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均行胆囊功除,胆总管、肝总管肝内1~3级胆管切开,解除狭窄环,取尽结石,胆管成型为盆状,与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所有病例皆解除狭窄,取尽结石,畅通胆汁,并可防止返流.结论:肝胆管盆式吻合术,不但能取尽肝内胆管结石,并能解除狭窄,又能通畅引流,还能避免结石的残留和复发,是目前能治疗肝胆结石并狭窄比较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谢楚平;陈宇辉;吴泽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125例NEC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NEC与早产、低体重儿、缺氧、感染、喂养、再灌注损伤等因素有关.结论:减少早产,窒息的发生,及时控制感染,合理喂养是预防NEC的关键.

    作者:薛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