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绚
目的:评价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孤立性结节的HRCT征象进行分析,观察病灶边缘、内部特征以及SPN的强化方式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HRCT显示结节分叶征、毛刺或棘突以及结节完全强化更倾向于恶性结节诊断.钙化在良性结节中比例较高.结论:HR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明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1994年至2003年收治结肠损伤15例,其中8例行部分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7例行结肠修补术,无一例发生肠瘘,避免二期手术的痛苦,从而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其疗效也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翟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生的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梗死面积和左室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AMI患者按发病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48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NIP组,4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左室功能指标、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及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组的心肌酶CK及CK-MB峰值、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均低于NIP组,IP组梗死后左室功能亦优于NI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的损害及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作者:黄飞雄;邓兴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用子宫腔填塞碘伏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用子宫腔填塞碘伏纱条均获成功止血,24~30h后经阴道顺利取出,未发生阴道大出血,产后42d随访20例,子宫复旧良好.结论:子宫腔填塞碘伏纱条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赵正云;游泽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中常见的先天畸形,手术是矫正畸形的唯一方法.会阴型尿道下裂临床处理较为棘手,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璧;陈宝琨;孙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睾丸微小结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TM)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睾丸微小结石症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71例睾丸微小结石症中3例发生于单侧睾丸,68例累及双侧睾丸,可合并精索静脉曲张、附睾头囊肿、睾丸发育不良等.超声影像特征为:睾丸实质内可见散在稀疏或密集分布的强回声光点,直径约1mm左右,后方无声影.结论:睾丸微小结石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与不育和睾丸肿瘤有关,必需定期随访复查.
作者:梁小勤;王晓军;朱惠芬;张帆;汪鲁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失眠病人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20例失眠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辨证施护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按常规护理进行,辨证施护组按各辨证分型特点施护.结果: 辨证施护组与常规施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护,能大程度地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黄坚;何剑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手段.方法:总结142例胆管结石术后的T管造影、B超和胆镜对残余结石的诊断情况.结果:142例T管造影阳性例数37例,假阴性14例.B超诊断阳性44例,假阴性14例.胆镜诊断53例,假阴性5例.三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58.6%、72.4%、91.4%.结论:T管造影及B超虽然是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诊断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而出现假阴性而造成漏诊,胆镜能发现T管造影及B超不能发现的结石,同时可同步处理.提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应常规进行胆镜的检查治疗,以提高胆管结石手术的质量,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车斯尧;叶观瑞;潘思波;黄燕金;陈钦寿;梁永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效果佳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注入0.33%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20ml,实验组采用20#动静脉留置针穿刺给药.成功标志:神经异感或触及第一肋或套针置入顺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语言模拟量表(VR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首次成功率100%,而对照组仅为80.2%.两组患者镇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误穿血管3例,实验组0例;对照组气胸1例,实验组0例.结论: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同传统法相比,操作简便易行、作用确切、并发症少,临床可安全使用.
作者:曹殿青;姚业兴;杨光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肛管术后结肠回流灌肠、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使用留置肛管术后结肠回流灌肠对3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结果:32例患者全部达到Ⅰ期愈合,术后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采用留置肛管术后结肠回流灌肠、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章斐然;郭毓文;李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将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异常[CIN,ASCUS]的160例病人分成两组:对行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为CIN≥II者78例行LEEP 锥切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其病理结果;CINI和ASCUS行活检术,采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术40例,LEEP活检术42例,追踪术后宫颈病变情况.结果:锥切组宫颈病变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术符合率, 占69.2%(54/78),锥切组病理类型比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加重9例,占11.5%(9/78),术中情况相似,LEEP宫颈活检组术后3月复查,持续CIN 3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持续CIN 24例,其他手术情况相似.结论:LEEP 能为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诊断的同时有治疗的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黄锦华;吴淑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丹奥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50万u静滴每日一次,连续3d,同时给予丹奥80mg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4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维脑路通、川芎嗪、脉络宁),每日一次,连续14d.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28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14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PT、APTT的变化,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短期内明显改善,阻止了其病情的恶化,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PT和APTT较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但在正常范围;③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56.7%);④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丹奥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项建平;薛彦忠;张丽娟;刘平毅;郭仕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1例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按Csendes分型本组Ⅰ型13例,Ⅱ型6例,Ⅲ型2例.21例中行单纯胆囊切除10例,胆囊大部分切除3例,胆囊切除、胆管瘘口修补5例,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全部治愈.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较困难,B超结合ERCP、PTC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何旗明;申昌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总结本院的 5 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与随访.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全部为囊性肾癌.随访3月至2年,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综合运用B超、CT等各种先进设备,可以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率.行肾癌根治术后,囊性肾癌的预后良好.
作者:冯宁翰;钱立新;华立新;宋宁宏;夏国伟;乔迪;吴宏飞;张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氯沙坦、苯那普利两药联用为治疗组(n=30),单用苯那普利为观察组(n=30),疗程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对早期DN,均有明显降低血压、UAER和BUN的作用,各组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好,尤其降低UAER作用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FBG、CH、TG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作者:许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环节管理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病人,静滴5-Fu、长春新碱、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等药物,分别选用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手指小静脉、桡静脉注射,进行加强护理环节管理.结果:245例中未发生药液渗漏的240例占97%;发生渗漏的5例占3%.其中对于发生药液渗漏的病人,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均未发生皮下组织坏死.结论: 建立严密的环节管理责任制度,严格掌握技术操作方法,能有效的防止化疗药液渗漏.
作者:邵云霞;朱文娣;梁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疼痛是术后影响舒适的主要原因[1],因此,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效参与镇痛,帮助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作者:蔡于勤;李宗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74例肝内1~3级胆管多发结石的盆式内引流方法、适应征及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均行胆囊功除,胆总管、肝总管肝内1~3级胆管切开,解除狭窄环,取尽结石,胆管成型为盆状,与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所有病例皆解除狭窄,取尽结石,畅通胆汁,并可防止返流.结论:肝胆管盆式吻合术,不但能取尽肝内胆管结石,并能解除狭窄,又能通畅引流,还能避免结石的残留和复发,是目前能治疗肝胆结石并狭窄比较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谢楚平;陈宇辉;吴泽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8例冠心病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CRP的水平.结果: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6.14±1.82)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25±3.82)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73±3.63)mg/L和非冠心病组(2.53±1.26)mg/L(P均<0.01).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P<0 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作者:曾凡源;杨平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对椎基底循环缺血的综合诊断.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主要依靠病人所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标准,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作为确诊的手段,但由于其创伤性,不易被病人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评价脑血流的重要信息,该项技术是通过枕骨大孔对颅内段的椎-基底动脉进行检测,属无创技术,深受病人的欢迎.本文通过对7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颅内段椎一基底动脉检测,结合颈内动脉系血流探查,对VBI病人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仕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