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龙
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心肌病(DCM)可占心血管病的0.6%~4.3%,近年来,心肌病有增加趋势.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多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心脏彩色多普勒为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输出量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病死率较高.对于DCM的治疗,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在常规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基础上广泛使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1].本病预后较差,近年研究表明,参脉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左心功能.常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毒性休克、肺心病等治疗[2].本文通过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参脉注射液对DCM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2000年3月~2004年8月,运用痛泻要方加味内服、中药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9例患者中,男39例,女5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2岁;病程6月~10 a,平均3.4 a.
作者:白家温;杜雪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结复康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全部患者均经肠道门诊的统一严格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28例患者经粪便细菌检查及培养为阴性,4例检查有痢疾杆菌.并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6~73岁之间,平均42.8岁;病程1~2 a 8例,2~3 a 14例,3~5 a 4例,5~8 a 6例;参照1989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拟定标准.慢性复发型19例,慢性持续性13例;中医辨证脾虚湿盛型15例,寒湿内阻型12例,湿郁化热型5例.内窥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者12例,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伴溃疡者8例.
作者:郑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以经常不易入睡,或寝即难以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中医称不寐,患此症者每每苦不堪言.笔者从事内科临床治疗十余年,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尚满意.现就资料较全的5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屈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以关节骨和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表现为步行时膝关节疼痛和晨僵,上下楼梯困难,膝不稳及运动时有骨摩擦音,膝挛缩,股四头肌萎缩等.影像学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等.2002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关节灌洗加功能锻炼及超短波辅助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82膝,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肩痛症是中风偏瘫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因疼痛、肌紧张,常呈现特殊姿势,是康复过程中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2005年2月~2006年8月,我们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服用加味指迷茯苓汤治疗偏瘫后肩痛症患者30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伤寒论》、《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经典著作.张仲景著此书开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其组方配伍严谨,为中医方剂之鼻祖,临床若用之得当,多能应手取效.兹录笔者临床所治验案数则,以窥经方运用之一斑.
作者:王保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笔者自2003年8月至今运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4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桂枝汤加防风治疗风寒湿痹证患者32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男18例,女14例;年龄小15岁,大64岁,平均36.3岁;病变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肩背部13例,胸胁部8例.
作者:贾健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对人心理现象的描述,其医学心理学思想示后人以规矩,对于认识生命现象、分析病因病机、规范诊断原则、指导疾病治疗、用以养生防病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谷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运用自拟养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并与西药地高辛治疗的40例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76例,其中男女各38例,年龄(54.3±7.6)岁,疗程(4.6±2.5)年.风心病18例,冠心病37例,充血性心脏病3例,肺心病18例,按心功能分级(NYHA):属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46例.7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纳少、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3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8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80例进行对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2)岁;病程1~12月,平均(3.4±1.3)月.对照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1)岁;病程1~12月,平均(3.4±1.2)月.两组患者均符合《实用妇产科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生殖系统检查及全身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 mm者56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分别行诊刮病检,结果示简单型增生29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不规则型增生伴内膜慢性炎症23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复杂型增生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冯变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1~6岁的城市儿童多见,其病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偏食等,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兼有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稀不调,多食后脘腹作胀,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含量降低等,病程长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们根据65例厌食患儿的症状及证型不同,以推拿、敷脐治疗,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耀华;马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前列腺炎(CP)是困扰50岁以下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但对其认识的程度远不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高.因此,选择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CP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的期盼,而采用中草药治疗有一定效果.近年来,笔者针对该病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之病机,选用中药银红丸合加味三妙丸治疗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它改善失眠起效快,并能加深睡眠,容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易为病人接受,对不寐具有一定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笔者采用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的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进行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运峰;石延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笔者2002年7月~2005年7月,应用小针刀加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患者1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30~72岁;病程4周~8 a;跟骨脂肪垫炎35例,跟骨刺57例,跖腱膜炎18例,跟骨高压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跟部疼痛,尤以久坐后起立行走时为甚,严重者足跟不敢着地而跛行,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足跟部压痛明显,局部无明显肿胀.X线摄片示: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形成,部分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表现,余均无特殊改变.
作者:王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2年3月~2005年12月,笔者以自拟方治疗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5例均为2002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上环后经量增长明显者,年龄25~35岁,平均生育1.1次,平均孕次2.2次.所有病例上环前月经均规则,放环时间不超过12月,B超示节育环无异位,子宫大小正常,并排除盆腔内器质性疾病、血液病及其他全身性疾患.
作者:吴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2月,运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门诊患者84例,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7.8℃~39.5℃,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或水样便,每日6~16次,左下腹压痛等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均在10.0×109/L以上.大便镜检均有大量成堆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可见少量吞噬细胞、脓细胞等,粪便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将所有病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宋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涂福英教授系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厦门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其治疗胃肠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2 a,收益非浅,特将其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曹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经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反复发作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笔者对13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激素、雷公藤多甙及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雪冰;李良;刘南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