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复康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

郑淑英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 脾虚湿盛证, 寒湿困脾证, 湿郁化热证, 结复康
摘要: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结复康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全部患者均经肠道门诊的统一严格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28例患者经粪便细菌检查及培养为阴性,4例检查有痢疾杆菌.并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6~73岁之间,平均42.8岁;病程1~2 a 8例,2~3 a 14例,3~5 a 4例,5~8 a 6例;参照1989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拟定标准.慢性复发型19例,慢性持续性13例;中医辨证脾虚湿盛型15例,寒湿内阻型12例,湿郁化热型5例.内窥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者12例,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伴溃疡者8例.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35例

    2002年3月~2005年12月,笔者以自拟方治疗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5例均为2002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上环后经量增长明显者,年龄25~35岁,平均生育1.1次,平均孕次2.2次.所有病例上环前月经均规则,放环时间不超过12月,B超示节育环无异位,子宫大小正常,并排除盆腔内器质性疾病、血液病及其他全身性疾患.

    作者:吴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折后肿胀治疗体会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度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一般说骨折后血管损伤血液渗出,静脉回流障碍,致使肢体水液滞留后形成肿胀.制动、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肿胀有较大作用.临床中发现,不少病人运用制动、抬高患肢和功能锻炼,仍未能及时消除水肿,甚至经过很长时间仍未能消除顽固性水肿,影响了功能的恢复.笔者运用古方,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夏世平;夏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关节灌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以关节骨和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表现为步行时膝关节疼痛和晨僵,上下楼梯困难,膝不稳及运动时有骨摩擦音,膝挛缩,股四头肌萎缩等.影像学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等.2002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关节灌洗加功能锻炼及超短波辅助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82膝,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123例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笔者2002年7月~2005年7月,应用小针刀加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患者1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30~72岁;病程4周~8 a;跟骨脂肪垫炎35例,跟骨刺57例,跖腱膜炎18例,跟骨高压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跟部疼痛,尤以久坐后起立行走时为甚,严重者足跟不敢着地而跛行,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足跟部压痛明显,局部无明显肿胀.X线摄片示: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形成,部分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表现,余均无特殊改变.

    作者:王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肺炎33例

    肺炎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多与吞咽障碍、误吸误咽、脑干损害引起呼吸损害,轻偏瘫引起的呼吸肌无力等有关系.部分意识障碍、营养差、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肺部疾患均可加重卒中后肺炎的发生[1~3].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肺炎33例,并设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张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信息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50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尿石通,配合西药治疗尿路结石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大58岁,小16岁;病程长16 a,短1 d;双侧肾结石4例,单侧肾结石14例,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初次发病12例,反复发病38例;结石大0.1 cm×0.2 cm,大2.3 cm×1.5 cm;合并肾积水10例.

    作者:常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涂福英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

    涂福英教授系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厦门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其治疗胃肠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2 a,收益非浅,特将其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曹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笔者自2003年8月至今运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4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分析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它改善失眠起效快,并能加深睡眠,容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易为病人接受,对不寐具有一定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笔者采用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的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进行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运峰;石延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在各型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为多见,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1].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压痛,并有放射痛.我科多年来运用腹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二黄苦参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在治疗上非常棘手,治疗时间长,疗效欠佳.2000年月1月~2006年12月,笔者在科学、细心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二黄苦参膏治疗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患者1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郑小伟主任医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郑小伟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识渊博,融汇古今,学风严谨,善治疑难杂症,临证30余载,屡起沉疴.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疗效尤为显著,兹将吾师诊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作者:张尊敬;赵红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9例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发病率占总人口的2%~5%,以50~60岁老年人发病率高.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1~5]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大部分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疗法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丽雅;周礼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妇科病运用举隅

    在祖国医学理论中辨证论治是精华,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则是辨证论治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在多年临床诊疗过程中,注重应用这一重要治疗原则,灵活使用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一些妇科疑难杂证,的确能够显著地提高疗效.现结合几例典型病例,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作者:司秀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9例

    笔者2000年3月~2004年8月,运用痛泻要方加味内服、中药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9例患者中,男39例,女5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2岁;病程6月~10 a,平均3.4 a.

    作者:白家温;杜雪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8例

    阑尾炎术后发生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功能恢复,但是单纯的靠禁食补液一般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没有肠外营养的支持是不可靠的.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中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锋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观察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其糖尿病年转变率为14.1%[1].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运用以健脾疏肝为法组成的健脾消糖颗粒,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病人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血脂代谢等指标的变化.

    作者:丁萍;罗玉韵;徐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持续发热辨治4则

    持续发热,临床见于多种疾病,症状表现也错综复杂,外感内伤均可造成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发热,兹整理发热医案4则,以飨同道.1 外感发热谷某,男,42岁,2001年7月8日初诊.患者于5 d前发热,体温39.5℃,某医院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4 d,体温退至39.1℃,恶寒,鼻塞流清涕,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胸闷,纳差,大便溏,小便稍黄,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浮数.证属暑湿表证.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5 g,金银花15 g,白扁豆15 g,厚朴10 g,连翘10 g,石膏30 g(先煎),藿香15 g,佩兰10 g,桂枝10 g.服1剂高热即退,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而愈.

    作者:华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以经常不易入睡,或寝即难以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中医称不寐,患此症者每每苦不堪言.笔者从事内科临床治疗十余年,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尚满意.现就资料较全的5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屈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