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3例

蒋黎云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针刺, 穴位注射
摘要: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三叉神经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间歇期可无症状,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本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发作时患者非常痛苦[1].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理想.现介绍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35例

    2002年3月~2005年12月,笔者以自拟方治疗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5例均为2002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上环后经量增长明显者,年龄25~35岁,平均生育1.1次,平均孕次2.2次.所有病例上环前月经均规则,放环时间不超过12月,B超示节育环无异位,子宫大小正常,并排除盆腔内器质性疾病、血液病及其他全身性疾患.

    作者:吴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

    2004年3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8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80例进行对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2)岁;病程1~12月,平均(3.4±1.3)月.对照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1)岁;病程1~12月,平均(3.4±1.2)月.两组患者均符合《实用妇产科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生殖系统检查及全身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 mm者56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分别行诊刮病检,结果示简单型增生29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不规则型增生伴内膜慢性炎症23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复杂型增生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冯变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舌诊在烧伤治疗中的运用

    祖国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窍,又为脾之外候,人体许多经络皆与舌有联系,所以体内许多变化,如脏腑的虚实、病情的深浅,津液盈亏、气血盛衰等,都可客观地反映在舌象的变化上.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舌质反映人体脏腑的寒热虚实、气血和津液的盛衰与盈亏;而舌苔反映病邪的深浅、寒热燥湿的变化以及脾胃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观舌质主要是察脏腑等正气,看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看舌苔主要察邪气,看病机的性质、正邪消长.烧伤是由火毒引起,由外及内,燔灼脏腑,煎熬津液,传变过程舌象有明显的变化.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肢体烧伤、渗液、肿胀等,往往切脉困难,观察舌象变化具有特殊意义.烧伤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的病程中病情变化,常能敏感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对协助早期诊断、既病防变、早作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将十余年来我们的观察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陈龙金;刘全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川苏喷雾剂对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川苏喷雾剂是在速效救心丸、苏冰滴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采用喷雾剂型给药,经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解放军208医院、丹东市中医院、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等五家医院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品在对心绞痛治疗上与速效救心丸无显著差异,在迅速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速效救心丸.

    作者:季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华佗壮骨散在膝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临床运用观察

    目前关节镜技术在临床运用广泛,尤以膝关节镜为.在膝骨关节病(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关节镜术后用药上,现代医学多使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软骨保护剂(现称为改变病情药)等,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无法阻止病理变化,易反复发作,且胃肠道副作用大.笔者自2000年5月~2006年5月,使用中药华佗壮骨散作为膝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笔者自2003年8月至今运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4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8例

    阑尾炎术后发生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功能恢复,但是单纯的靠禁食补液一般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没有肠外营养的支持是不可靠的.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中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锋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以经常不易入睡,或寝即难以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中医称不寐,患此症者每每苦不堪言.笔者从事内科临床治疗十余年,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尚满意.现就资料较全的5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屈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1].癌变发生率为2%~4%[2].近年来,我们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治疗该病120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薛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二黄苦参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在治疗上非常棘手,治疗时间长,疗效欠佳.2000年月1月~2006年12月,笔者在科学、细心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二黄苦参膏治疗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患者1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123例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笔者2002年7月~2005年7月,应用小针刀加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患者1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30~72岁;病程4周~8 a;跟骨脂肪垫炎35例,跟骨刺57例,跖腱膜炎18例,跟骨高压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跟部疼痛,尤以久坐后起立行走时为甚,严重者足跟不敢着地而跛行,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足跟部压痛明显,局部无明显肿胀.X线摄片示: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形成,部分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表现,余均无特殊改变.

    作者:王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腺癌治验1例

    李某,女,67岁,农民,1999年4月25日初诊.绝经18 a后阴道出血3 d,伴小腹阵发性疼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腰酸腿软,有大量米泔样腥臭白带,小便时亦腥臭难闻,面色白光白,语音低微,脉沉细数,舌苔灰黑.余思其出血未止,又兼湿毒下注,遂自拟方如下,以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处方:土茯苓30 g,生地炭15 g,蜀羊泉30 g,金银花炭24 g,半枝莲30 g,生白芍15 g,贯众炭30 g,薏苡仁30 g,地骨皮24 g,黄柏12 g,连翘24 g,蒲公英30 g,黄芩12 g,山豆根30 g,甘草3 g.3剂,水煎服,日1剂.

    作者:郑华英;李朋桧;李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关节灌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以关节骨和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表现为步行时膝关节疼痛和晨僵,上下楼梯困难,膝不稳及运动时有骨摩擦音,膝挛缩,股四头肌萎缩等.影像学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等.2002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关节灌洗加功能锻炼及超短波辅助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82膝,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折后肿胀治疗体会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度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一般说骨折后血管损伤血液渗出,静脉回流障碍,致使肢体水液滞留后形成肿胀.制动、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肿胀有较大作用.临床中发现,不少病人运用制动、抬高患肢和功能锻炼,仍未能及时消除水肿,甚至经过很长时间仍未能消除顽固性水肿,影响了功能的恢复.笔者运用古方,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夏世平;夏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郑小伟主任医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郑小伟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识渊博,融汇古今,学风严谨,善治疑难杂症,临证30余载,屡起沉疴.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疗效尤为显著,兹将吾师诊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作者:张尊敬;赵红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花粉山药灵仙汤治疗前列腺增生29例

    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花粉山药灵仙汤治疗前列腺增生29例,每取良效,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年龄60岁以下18例,60~69岁7例,70~79岁4例;病程长8 a,短3月.排尿困难者24例,急性尿潴留者5例.B超提示:全部病例均有前列腺肿大,Ⅲ°肿大者6例,Ⅱ°者7例,Ⅰ°者16例,其中合并感染者10例.

    作者:柏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按摩加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观察及护理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1~6岁的城市儿童多见,其病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偏食等,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兼有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稀不调,多食后脘腹作胀,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含量降低等,病程长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们根据65例厌食患儿的症状及证型不同,以推拿、敷脐治疗,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耀华;马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及粉外用治疗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为临床常见病症,笔者多年来运用白及粉外用治疗,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1 治疗方法取白及适量,研极细末备用.常规消毒感染伤口后,将白及粉撒入伤口内,约2 mm厚,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换3次后改为2天换药一次.

    作者:林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50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尿石通,配合西药治疗尿路结石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大58岁,小16岁;病程长16 a,短1 d;双侧肾结石4例,单侧肾结石14例,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初次发病12例,反复发病38例;结石大0.1 cm×0.2 cm,大2.3 cm×1.5 cm;合并肾积水10例.

    作者:常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降压增视汤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2例临床观察

    2005年元月~2006年12月,笔者运用降压增视汤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肝阳上亢、瘀血阻滞证)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跃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