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云;陈霞
目的与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对鼻息肉、鼻窦炎、鼻窦囊肿等疾病手术治疗106例,深感较肉眼直视下手术优点殊多。结果与结论:镜下观察局部解剖特点清楚,病变范围及其形态明确,手术操作细致,创伤小,因而避免了病变的残留,减少了健康组织过多切除,经过6~12个月的手术后观察,近期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徐志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于1999年2月至4月连续收治3例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胃肠穿孔患儿,这种病例本属少见,加之HIE患儿常表现为反应低下、腹胀、呕吐、拒乳,发生胃肠穿孔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为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特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1:患儿男,5d,2.8Kg,孕37+5W,在本市某医院出生。羊水少,Ⅲ°污染,生后即刻Apgar3',给予复苏抢救,大剂量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头颅CT示:HIE,因经济困难于生后d3病情稍稳后带药出院,出院后患儿吸乳差、呕吐、腹胀直至拒乳,于生后d6拟“新生儿败血症”、“HIE”收入我院。查体:体温不升,足月儿貌,前囟紧,鼻扇,面色灰,唇周轻度紫绀,颈略抗,心肺(-),腹部高度膨隆,叩呈鼓音,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张力低下,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未引出,即摄胸腹片见腹中部大片卵圆形低密度影区,周围为高密度组织影,呈“足球征”考虑消化道穿孔、气腹,于生后d6转外地手术。证实为回肠距回盲瓣5cm处穿孔,术后d2死亡。
作者:姚林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妊娠与分娩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生活事件,是女性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也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里程碑。分娩一旦发生,孕妇即刻变成一个婴儿的母亲。她不但需要生理上的恢复,更要适应母亲这一个新角色对她的挑战。她需要从十月怀胎的生理变化中回复戒接近于孕前的生理状态,需要接受一个现实的孩子,需要确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再属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需要接受自己体型的暂时性改变,需要转变妻子的角色为妻子及母系角色,需要承担护理孩子的责任,需要改变原有的家庭生活方法,需要处理新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母亲角色的适应是主要的重要的方面,它对于母亲、孩子及整个家庭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母亲的角色适应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认识这些影响,有效地扩大积极的影响因素,控制消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母亲的角色适应并应该成为产科护理的内容。许多护理研究者对这些母亲进行探讨,综述如下。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避孕工具,在我国约有半数需节育的妇女采用IUD,近几年来,产后42d,自然产、剖宫产即时上环较为普及,本人在2000年2月22日至2000年3月31日于全镇及各系统厂矿、企事业单位12000名育龄妇女B超“查孕、查环、查病”中对3000名不同时期上环对象术后B超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2000年2月22日至2000年3月31日全镇及各系统厂矿、企事业单位B超“查孕、查环、查病”中,随机抽取年龄在23~43周岁之间,分别在产后42d,自然产时,剖宫产时上环术后3月~10年的育龄妇女各1000例。
作者:赵祝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及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30例均行手术探查,手术均在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抗感染后6~12h实施。手术时机因术前保守治疗效果而异,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减压、松动胰床彻底清除坏死胰腺组织和胰周的坏死组织,腔内充分引流。10例合并胆囊、胆道结石及胆管炎的病例加做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引流。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应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综合治疗体系”。
作者:杨振淮;李均乐;李关宁;袁小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也相继地不断更新,骨科手术中C臂X光机的应用日趋频繁,我院手术室自1998年11月至2000年5月,骨科手术中使用PhilipsBV25型C臂X光机221例。由于使用得当,防护措施得力,从未给手术病人造成过污染,从未给工作人员带来直接损害。现将有关使用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221例,其中男153例,女68例,年龄小7岁,大78例,平均45.6岁。其中: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21例,胸腰椎骨折AF钉内固定术56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23例,Richard钉内固定术8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48例,关节内骨折43例,其他22例。
作者:孙乐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炎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虽然有不同的致病诱因,但却遵循共同的免疫发病机制。其中细胞因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炎症前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被视为IBD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1~3],成为近十年来IBD研究的热点[4、5]。 细胞因子是由许多细胞产生的小分子量的可溶性多肽,参与机体广泛性的生物活动,如免疫、炎症、造血、愈合、损伤反应等。根据细胞因子的大体作用,细胞因子可分为三类,炎症前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因子以及生长因子。炎症前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L-6、IL-8、IL-12、TNF-α、TNF-β、IFN等,其中多数因子由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产生,参与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10、IL-13等,主要由T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生长因子包括增殖刺激因子、转移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对不同的细胞具有生长调节和增殖作用。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严重阶段,可伴多种危险的并发症。大量资料证明,子痫除药物治疗外,适时剖宫产是抢救子痫的一种有效手段[1]。现将我院近5年来对62例子痫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痫剖宫产指证、时机、麻醉等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剖宫产率:1995年1月至2000年9月,我院住院分娩总数7086例,其中行剖宫产1375例,剖宫产率为19.4%。产前子痫剖宫产62例,占剖宫产的4.5%。
作者:汪丽云;陈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又称急性心原性脑缺氧综合征,是指一种暂时性脑缺血、脑缺氧引起的急性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并伴有抽搐,面色苍白,紫绀的综合病征,由爱尔兰医师阿当斯和斯托克二人首先描述,故名。此征主要由于心室停顿或过缓(<20次/min)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速,心室扑动或颤动,窦性停搏伴全心暂停所致。本文收集我院有阿—斯综合征记载的病例32例,发现直接病因均为上述某一心律失常所致,但原发病相去甚远,现统计如下:
作者:林乐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先天性尺桡骨连接手术方式较多,但效果多不确定,我院自1985年开始对7例病者施行尺骨切除,桡骨旋转截骨手术,随访6个月~3年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0~18岁,平均12岁,均为1型,右侧5例,前臂固定于旋前位10~40,平均20,左侧2例,前臂均固定于旋后30位。1.2 手术方式:麻醉后于前臂尺侧切口显露尺骨,在靠近骨性连接处切除远段尺骨,修整残端;前臂中段桡侧切口显露桡骨,线锯截断,桡骨远段旋转左侧置旋后30位,右侧置旋前15位,钢板固定,取尺骨小头植骨。
作者:钱普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手术后伤口一旦发生感染,脂肪液化,皮下出血等,往往愈合不良,不但病人很痛苦,也增加了临床工作量,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的费用,严重则导致医疗纠纷,直接影响医疗质量与医院的声誉。因此,我们对在本院三年来的345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就其治疗方法与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年至2000年三年来妇产科手术病人3456例,切口愈合不良81例,其发生率2.34%,究其原因分析为:有菌手术及无菌手术两类,具体见表1:
作者:潘美玲;张长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新生儿因窒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性病变。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即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部损害,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HIE仅根据临床表现很难确诊,而CT却能作出准确诊断,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自出生后5h~21d。临床表现为抽搐、激惹、兴奋或抑制,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或呼吸异常等。使用GE公司Sytec1800iCT机。层厚10mm,层间距10mm;矩阵512×512;窗宽90~135Hu,窗位,30~35Hu。全部为平扫。其中3例进行1~2次CT随访观察。
作者:汤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将1997年以来我院250例高龄病人手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年龄均在70岁以上,所行手术均为一类以上手术;男性198例,女性52例,其中伴有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损害的201例,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184例,衰竭状态36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有3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左右,直接死亡原因依次为原发性心脑疾病,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
作者:沈满飞;石亚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将我院骨科自1996年至1998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病人110例的特点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男性50例,女性60例,年龄60~8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多见占5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占20例,其他的还有肱骨骨折10例,科雷氏骨折10例,髌骨骨折15例。2 特点
作者:吕红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1998年7月至1999年共完成心内直视手术50例,其中小儿35例,成人15例。年龄小者2.5岁,小体重10kg。重度肺动脉高压者15例,其中10kg1例,12kg1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2 护理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术后的病人,保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产生,是保证病人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部分。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均是因心内的左向右分流,大量的血液涌向肺部造成肺动脉血管的高动力性增高,加之患儿体质差,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使肺血管及肺功能受到严重损伤。而心内直视手术因体外循环灌注等因素,使肺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打击。术后呼吸机应用加之输血、输液以及切口和麻醉等问题,也是引起呼吸道并发症的直接原因,尤其小儿的上呼吸道管腔狭小,再加上麻醉插管的刺激、粘膜水肿、充血以及肺不张、胸壁损伤等,如果不能进一步的预防和处理,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呼吸道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产生,维护肺功能是心内直视术后ICU护理工作中主要的环节。同时术前的呼吸道管理以及小儿呼吸道各种病理生理情况,护理人员应详细的了解。比如肺高压的程度,肺功能以及术前血气分析的情况等。以便在术后呼吸道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是保证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作者:杜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和大量腹水,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大量输注白蛋白,又促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速肾小球的硬化,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自1985年以来,我们用腹水回输方法治疗II型糖尿病引发的肾病综合症,疗效好,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56例病人系1985年5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其中男21例,女35例,有11例尿量<400ml/d,BUN>9mmol/l,Cr>140umol/l,21例心功能低于III级,全部病人符合以下条件:①II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经限盐、限水、利尿治疗15d以上无效,③腹水检验符合漏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涂片阴性,腹水脱落细胞阴性,腹水染色体检查阴性,④近期无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阴性。
作者:王玲;张曙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曾应用“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对20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进行单肺通气麻醉,其目的是观察单肺通气在麻醉及手术期间,存在哪些优点或弊端,并对副作用进行讨论与分析。现将应用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术中进行单肺通气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20例食管癌病人中,男性为12例(占60%)、女性为8例(占40%)。年龄47~65岁,平均年龄56.5岁,老年患者(60岁以上)有10例,肥胖患者有2例,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方式全部为左侧开胸,所有病例根据患者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均无异常。病人全部使用右侧双腔气管导管,其中选用39号管型有13例、37号管型有6例或35号管型有1例。
作者:叶建新;孟瑞霞;王培山;范解放;刘先岭;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表现 该6例病人均急性起病,表现为左下腹绞痛,数小时后突然加剧,并逐渐波及全腹,恶心、呕吐,有或无轻微腹泻,个别病例出现少量血便,随病情发展有不同程度发热。全腹有肌卫、压痛及反跳痛,以左下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或阴性、肠鸣音先活跃,后减弱或消失。腹透5例见到膈下游离气体,该5例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另1例发病后先行保守治疗,腹痛减轻,1周后因左下腹仍隐痛,左下腹扪及包块,有压痛而作剖腹探查。该6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史或冠心病史,无慢性腹泻,无脓血便史,无反复发作性左下腹痛史,无下午潮热、盗汗史。腹痛前无持续高热史。
作者:徐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呼吸道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临床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呼吸道支架的种类、性能、适应征、植入技术、并发症及研究进展。1 支架的种类及性能1.1 硅酮支架:1968年Montgomery[1]研制并应用硅酮T型管支架治疗气管狭窄。1983年Westaby[2]改进制成硅酮Y型管支架治疗支气管狭窄。1987年Dumon[3]对硅酮支架进一步改进,在支架外表增加了规则的螺帽状突起,以防支架移位,取得较好疗效,但硅酮支架存在明显缺陷:支架质硬不能变形,需在全身麻醉下经气管切开才能植入,且改进后的支架仍未解决与气道的嵌贴问题,支架植入后仍有较高的脱落、移位率。
作者:张耀亭;钟翠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临床中,减轻腹部手术病人切口疼痛是一个重要内容。术后切口疼痛往往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对病人的康复带来一定的影响。1 一般资料 对30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观察,年龄为18~60岁,其中胃手术10例、胆道手术l0例、肠梗阻手术10例。
作者:王礼娇;张静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