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周;韩建新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TIVAP)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按照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将其分为PICC组( n =50)和TIVAP组( n =50)。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带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TIVAP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较PICC组患者低( P <0热.05),TIVAP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ICC组( P <0.05),同PICC组患者比较,TIVAP组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P <0.05)。结论对于需要行乳腺癌化疗的患者,虽然TIVAP操作较为复杂,价格较高,但是其具有使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特点,具有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推广的价值。
作者:阮育凤;甘建辉;史金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与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食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做食管支架置入术的148例患者,年龄55~85岁,AS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利多卡因地佐辛组(试验组, n =80)、舒芬太尼组(对照组, n =68),试验组首先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手术开始前用止血带法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 mg,对照组术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烫.1μg/kg,2组患者首次均注射丙泊酚1.5~2 mg/kg,询问静脉注射过程中疼痛情况,观察记录2组在注射药物前后及术中的BP、HR,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满意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除2例因肿瘤位置太高不能手术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检查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满意程度评分高,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短,丙泊酚用量少,术中烦躁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低( P <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无痛食管支架置入术,可以降低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基础病的发生,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是经济有效的组合。
作者:崔晓艳;梁永祥;郭月琴;司延晨;李桂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胃镜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食管裂孔疝( EHH)中的临床价值及运用方法。方法采用胃镜及超声造影检查对168例高度怀疑为EHH的患者(反酸、胃部烧灼感及胸背疼痛等表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终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方法诊断EHH的诊断学价值进行分析,同时总结EHH患者在两种检查方式下的表现特点。结果168例患者中,终临床确诊为EHH的患者27例(16怂.07%);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27例患者的胃食管连接部上移到食管裂孔环以上,门齿距离胃连接部的距离<38 cm,平均距离为(35.1±4.0)cm;18例患者可见较为明显的膈疝囊;13例患者可见反流性食管炎。超声造影检查可见26例患者表现为疝囊,疝囊直径4.38~5.51 cm,平均年龄(4.82±3.71)cm,17例患者表现为食管裂孔变宽,宽距离约为3.86 cm,11例患者发现胃底部横隔异常,13例患者见胃壁滑动征。超声造影诊断EHH的灵敏度=92.59%、特异度=97.87%、误诊率=2.13%、漏诊率=7.41%、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0.891, P =0.000。胃镜诊断EHH的灵敏度=85.19%、特异度=94.33%、误诊率=5.67%、漏诊率=14.81%、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0.750, P =0.000。胃镜+超声造影诊断EHH的灵敏度=96.30%、特异度=99.30%、误诊率=0.71%、漏诊率=3.70%、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0.956, P =0.000,ROC曲线下面积AUC=0.969。结论胃镜与超声造影检查诊断EHH各具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作者:李博璋;黄越前;丁飞跃;孙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社区医疗卫生建设服务中心与医院互动式健康管理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择本市区内人民医院及市区内17家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作现场试点,本次健康管理及高血压干预活动研究为期4年。研究组为8家参与医院互动式管理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对照组为9家未参与医院互动式管理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互动式健康管理干预高血压模式模式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等形式制定。对2组高血压患者进行4年观察,对比前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管理依从性情况,对患者健康管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在对2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前,遵医嘱服药、管理参与积极性以及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2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在进行上述管理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出现较大改善,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不良行为改变率、规范管理率及血压控制率等指标方面进行对比,前者均高于后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间进行互动式管理模式,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管理更具依从性,健康管理质量高,因此可在基层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志峰;胡蕊;宋志领;庞建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为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患者联合应用米氮平、益心舒胶囊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应用米氮平、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应用米氮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抑郁评分为(23.59±4.56)分,低于对照组的(30.53±4.95)分( P <0.05);试验组抑郁情绪控制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4.0%( P <0.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3.15±3.6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2±3.21)分,与对照组的(66.11±4.12)分、(23.10±3.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0%( P <0.05)。结论米氮平、益心舒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患者,疗效满意,安全性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王红霞;冯艳光;高翠芳;赵翠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红细胞生成素与输血阈值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8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均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 n =40)与加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 n =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NGB表达量在入院时无明显差异( P >0?.05),入院后经积极治疗,在第7天、第14天均呈明显升高表现,其中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入院时行APACHEⅡ评定,分值无明显差异( P >0.05),但入院后第7天、14天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病例输血阈值经评估为(73.4±4.5)g/L,低于对照组(83.7±4.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无死亡事件,观察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脑干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3例,肾衰竭2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输血阈值,防范严重并发症,提高神经保护作用,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远期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邓巍;张巧敏;李秋平;崔艳玲;赵永红;王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未婚女性人流的次数、原因及避孕知识知晓状况,为降低的未婚女性再次妊娠率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60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文化水平人流次数首次性生活的年龄避孕方式避孕知识、药具获得途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0例未婚女性人工流产中年龄16~24岁,平均19岁;首次妊娠268例,再次妊娠332例;未采取避孕措施278例,避孕失败322例,未避孕、避孕失败及重复人流占很大比例。结论未婚女性缺乏科学避孕知识,避孕方法了解不足,避孕信息获得渠道不当,重复流产、高危人流的比例越来越高,为降低未婚女性再次人流的发生,关键是重视青春期男女的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知识的普及,做好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提高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刘俊霞;任学利;聂文华;于荣彦;韩淑琴;田彦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复合单次硬膜外麻醉在会阴区(及下肢)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会阴区,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8~12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单次硬膜外复合多模式镇痛组;B组:单次硬膜外组。观察术中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2组呼吸的频率与幅度、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殚.01);术中、呼吸( RR)、心率( HR)、血压( BP)均平稳,吸氧条件下血氧饱和度达100%,PETCO2在正常范围,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无明显变化。术后各时点VAS评分,A组24 h满意率达100%,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B组能提供术后8 h满意镇痛。2组均无躁动、谵妄、恶心、呕吐及术后尿潴留发生,无肢体感觉异常,活动障碍,皮肤瘙痒等。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复合多模式镇痛组较单次硬膜外及骶管麻醉提供更完善的术中镇痛,更满意的肌松,术后并发症少且提供更满意的术后镇痛,更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有利于患儿身心发育及术后康复。
作者:刘宝珍;边焕欣;宋子贤;张艳红;成玉红;邱东洁;肖彩兰;刘义静;陆丽洁;刘敏肖;周美联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收治的430例新生儿手术患儿采取术前及时观察和护理,术中重视保暖、监测、观察和护理,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采取复温措施后,80例回房体温<36℃患儿,1 h内体温恢复至36℃以上65例,2 h内体温>36℃10例,3 h内体温>36℃3例,2例患儿由于体温持续不升且合并凝血障碍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结论术前、术中和术后加强护理,不但能降低低体温对机体的不利影响,而且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的转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丽;赵猛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 THP)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2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前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28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1年内肿瘤复发9例,2年内复发7例,复发率12?.5%,均未出现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未见尿道狭窄和膀胱挛缩现象。结论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疗效确定,而灌注前、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小娜;郭顺利;聂彦花;李博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接诊的100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钾血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钙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效果。记录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钠水平、血钾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d后和治疗后2周,患者血钠值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周后,患者血钠值低于基线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653, P <0.01)。治疗2 d后,患者血钾值低于基线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9.4350, P <0.01);治疗1周后,患者血钾值也低于基线值( P <0.05);治疗后2周,患者血钾值仍低于基线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5.3189, P <0.01)。治疗2 d后、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2周,患者血钙值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00%。结论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为了控制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和提高护理质量,采用PDCA循环法的管理模式,同时联合进行家属探视的指导管理,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行PDCA循环法之前的新生儿53例为对照组。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行PDCA循环法之后的新生儿6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行探视指导,观察组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探视指导的健康教育措施。比较2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9 D.4%,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模式进行探视指导,能够减少患儿的院内感染,提高患者家属的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丹;李敏;苗桂杰;吴丙美;王希柱;孙国华;刘会静;冯丽娟;张茹;孙亚军;周金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髁间撞击征的疗效。方法66例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髁间撞击征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的变化。结果经关节镜下观察将其分为磨损型、挤夹型及混合型,磨损型多。术后1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怂.05)。术后1、6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术前、术后1周显著升高,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及VA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髁间撞击征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清理术同时行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显著缓解了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金辉;王华军;聂喜增;李锋;刘树民;关健;谢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进行HIV患者HBV感染率与正常体检人群HBV感染率比较研究,为进一步阐明HIV与HBV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研究共纳入206名2013至2014年门诊及住院艾滋患者及体检人群,分为体检人群组与HIV患者组,分别进行HBV两对半检测。结果 HIV患者组HBV阳性率26%,体检组HBV阳性率36%。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厖.05)。结论我院门诊及住院艾滋病人合并HBV感染与体检人群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红梅;赵磊;王建芳;王念跃;张永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患有脑梗死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情况,观察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栓通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而试验组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的方法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8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细胞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厖.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患有脑梗死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梁友云;马佳丽;王灵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 Cur)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Cur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对细胞LC3B及P62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囊泡的改变。结果 Cur可以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P <0怂.01)。 Cur诱导T24细胞发生自噬,显著上调LC3蛋白表达,下调P62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自噬囊泡的数量(P<0.01)。 Cur增强顺铂(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CDDP)的促凋亡作用( P <0.01)。结论 Cur可显著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激活细胞自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Cur可增强CDDP的抗肿瘤效果。
作者:仇炜;沈永青;倪晓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银杏叶分散片中总黄酮醇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pak C18(5μm,3殚.9 mm ×150 m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结果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素呈良好线性关系的范围分别为0.001~0.01 mg、0.02~0.2、0.004~0.04/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6%,100.15%,99.40%,RSD为0.37%、0.72%、0.66%( n =9)。结论本方法准确性好,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银杏叶分散片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齐惠珍;周霞瑾;田培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2006年)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1%。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约2000万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乙肝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部并对肝细胞有极大的损害,易引发炎症、坏死、纤维化等,它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表现为乙型肝炎或肝硬化者占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约为1/3[2-4]。而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乙型肝炎患者不光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而且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5]。本文将对近年来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心理状况的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程月红;杜义敏;刘云燕;王灵君;李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奥拉西坦注射液,2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降低,同组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倐.05);治疗组治疗后的MoCA、MMSE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前者评分远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奥拉西坦注射液可较好改善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尹楠;段瑞生;齐亚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优思明)预防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患者130例,根据自愿原则,以术后即开始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的患者98为研究组,术后无激素药物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随访术后月经恢复情况以及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有无息肉复发。结果随访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月经期、经量及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的厚度等的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创.05)。结论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复发有显著效果,同时满足避孕要求,减少月经量。
作者:史建萍;孙亚楠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