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仪器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对比报告

王秀明;李志武

关键词:凝血四项, 德国BE, 法国STAGO
摘要:目前先进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操作简单,检测精密度、准确度越来越高.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是临床上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中的常规检验项目.将同一血凝标本分别用德国BE(凝固法)及法国STA-Compact(凝固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同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统计所测结果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中期妊娠引产是指由于某些因素使得孕妇在妊娠12~28周期间为终止妊娠而采取的一种措施[1],由于中期妊娠引产风险较大,引产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孕妇的身体恢复及后期生活质量,故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的引产方法至关重要.传统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是临床上中期妊娠引产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也有研究报道称羊膜腔内应用利凡诺具有穿刺风险大且成功率低、易伤及膀胱等缺点[2,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72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作者:江华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像,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1].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在是否产生应激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积极应激给人以力量,利于保持身心的平衡;消极应激则耗费能量储备,易破坏个体身心的平衡,导致更严重的身心反应[1].PICU住院患儿的心智发育不完善,在面对住院这一应激时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即以消极应激为主.据报道疾病的程度越严重,患儿的自理能力越低,应对能力也越低[2].因此PICU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变消极应激为积极应激,有利于帮助度过生命的危险期,并利于儿童身心发展.本文结合临床经验,谈PICU的心理护理.

    作者:张银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拇外翻微创手术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拇趾向足的外侧过度倾斜,称为拇外翻(hallux valgus,HAV),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足部结构性畸形.遗传是拇外翻发生的先天因素,80%的患者有家族史,且多数为母系遗传[1].不适当的负重、站立行走过久、外伤、穿用鞋帮较硬的尖头鞋、高跟鞋等原因,使行路时足前方受力,拇趾挤向外侧,则是促使和加重拇外翻发生的后天因素.由于畸形形成后,难以自行矫正,局部疼痛逐渐加重,进而步行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手术矫形是目前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主要选择,但术后有可能发生的伤口感染、足部肿胀、关节僵直或拇外翻复发等问题,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我科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应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拇外翻患者102例,我们通过在院期间的系统观察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报告如下.

    作者:邢国丽;冯建书;姚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术室舒适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分析

    子宫平滑肌瘤又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体检时腹部可触及肿物和出现压迫症状等[1].现有许多方法用来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但因手术产生的创伤及对生理方面的改变使患者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2,3].我院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容斌;邓瑞文;周红菊;周艳红;杨愈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诊PCI过程中护士监测和处理心律失常的作用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例数也在不断增加[1],而不论是急性心肌缺血造成的心电不稳,还是梗塞冠脉血管再通造成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或者交感亢进或者导管导丝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在急诊PCI过程中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又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和凶险;加之急诊PCI过程中术者集中精力关注冠脉病变性质、导管导丝走向,考虑耗材选用等,有时难以及时发现瞬间发生的心律失常而危及患者生命.就此如何发挥护士在急诊PCI过程中监测和处理心律失常的作用[2],我们进行了有效地尝试,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首先对2组患者均进行CHF 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然后对于治疗组患者给予rhBNP 和硝普钠联用;对照组患者行硝普钠静脉泵入.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6%,而对照组有65.6%,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茗;任祝军;赵丽芬;王宝石;张志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护理的更具有现代化、人性化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它告别了传统护理中仅注重患者的基本的生理需求,忽略了患者在心理同样需要护理.舒适护理可以通过使患者的生理、精神达到一种愉快的效果从而分散和降低患者肉体上的疼痛[1].而骨折患者在术后往往产生疼痛,不同部位禁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对机体的恢复会产生不同影响[2,3].为了控制和降低患者在骨折术后所产生的疼痛,使患者更快更加舒适的度过疼痛期.我院通过对骨折患者施行舒适护理治疗以观察其在术后疼痛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谭腾芳;陆孙芩;韩影;陆嘉丽;袁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肝内炎性假瘤的影像学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肝内炎性性假瘤(IPL)又称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黄色瘤、浆细胞性肉芽肿等,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1,2],以肝脏局部炎症增生并形成肿瘤样结节为其主要病理特征[3],多不会癌变.既往因对其认识不足,极易与肝内其他肿瘤或肝脓肿等病变混淆,临床诊断肝内炎性假瘤较为困难,CT对诊断有重要意义.随着CT机的更新换代,扫描速度的加快,增强扫描技术的改良,信息采集量的进一步提升,CT医师对该病认识加深,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CT对肝内炎性假瘤因有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并且方法简便、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故做为肝内炎性假瘤的主要检出手段应用与临床[4].本研究取IPL、肝细胞癌、肝内血管瘤各36例做为资料进行CT扫描对比,着重对CT动态增强扫描在IP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分析、研究.

    作者:秦成;秦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丹参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TGF-β的影响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中心环节,其中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为重要[1].为此我们拟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对体外培养HSC增殖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梅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巨大肺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1例

    患者,女,40岁,不吸烟.11年前因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具体病理不祥),5年前右侧乳腺癌手术治疗,病理为侵润型导管癌,术后化疗3次,术后无特殊不适,体重无减轻,精神、食欲正常.此次咳嗽伴胸闷、憋气2个月于2013年1月10日住院,无明显咳痰,无胸痛,发热1次,体温达38℃.查体: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侧乳房缺如,右肺叩实音,右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无罗音,心脏、腹部无异常,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血肿瘤标志物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CT:右侧第二肋骨破坏性改变,右肺巨大肿物,几乎占据一侧胸腔,边界清,内密度不均,内可见多发点状钙化影,大小为:11.2 cm×11.8 cm×18.6 cm,CT值:36~353 Hu,右上叶支气管受压,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见图1.行经皮肺活检:常规肺活检操作,取出完整4条标本,为淡黄色,用针头移动标本不易断裂,不易变形,出血不多.本院病理检查提示可见软骨细胞,不能明确诊断,后换穿刺部位再次行肺活检,情况同前次,病理科仍不能做出诊断,考虑巨细胞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可能,标本送沧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肺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

    作者:张海燕;李梦杰;刘鹏;施淑静;杨德勇;王彪;刘美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邢台市2009至2012年HIV-抗体人群检测结果分析

    在不同人群中开展HIV抗体的筛查检测,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邢台市已在献血员、医疗机构术前及其他就诊者、公安司法机关被监管人员、男男同性恋、自愿咨询检测等人群中开展常规性HIV抗体检测.对于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样品进行复检和确认试验.在相关的检测中,出现了许多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为此回顾分析了邢台市2009至2012年HIV抗体人群筛查的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敏;徐智贤;王志苏;刘福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内膜癌的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分析

    我们对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病例的超声特点和有关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超声诊断率,以期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参考.

    作者:陈宝霞;王佳旭;王艳丽;张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淋巴结转移度与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分析淋巴结转移度与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38例结肠癌晚期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ⅢA、ⅢB、ⅢC患者5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的5年生存期要显著低于高分化患者(P<0.05);淋巴结分期N1的患者5年生存率要显著高于淋巴结分期N2的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晚期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度与晚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能够为现有的肿瘤分期作一定的补充.

    作者:胡小苗;肖宝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阴式三维彩超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鉴别诊断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占妊娠的0.8%左右[1],如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可能会导致孕产妇死亡.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停经、阴道流血、腹部疼痛等[2].而在异位妊娠无破裂、无流产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困难.临床常用的检查包括血清β-HCG、超声等.本文观察阴式三维彩超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临床鉴别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卓秋銮;卫红艳;黄翠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RF椎弓根系统治疗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临床观察

    腰椎滑脱是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滑移[1].其原因主要分为发育性和获得性.发育不良性是因骶骨上缘或第5腰椎椎弓先天性发育异常 ,或是椎体椎弓峡部有裂隙不连续,或是椎弓峡部延长变细等原因致椎体滑脱[2].获得性腰椎滑脱分为退行性、创伤性、手术性和病理性.本文采用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RF椎弓根系统治疗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46例,汇报如下.

    作者:唐耀华;何福元;何正华;唐振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Rett综合征的基因突变检测

    Rett 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多发生在儿童早期,主要表现为早期发育正常,6~18个月后出现进行性发育障碍,手部出现技巧性动作障碍,语言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患者几乎均为女性,但近年也有男性病例报道[1,2],患病率约为1/15 000~1/10 000[3].RTT是一种性联遗传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呈X染色体显性遗传,1999年Amir等[4]确定位于染色体Xq28的MECP2基因是RTT的致病基因以来,国外发现60%~90%典型和40%非典型RTT患者存在各种基因突变[5,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的RTT患者中,典型患者该基因的突变检出率为84.3%~87.9%,不典型患者的突变检出率达57.1%[7,8].建立基因测定辅助临床早期确诊RTT患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报道2例我院儿科神经专科诊断的散发典型RTT患者及父母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和结果.

    作者:白欣立;窦志艳;卢燕;郭卓平;张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啶在连续股神经阻滞术中的应用观察

    在骨外科手术中膝关节置换术逐渐增多,为了帮助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我们全身麻醉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股神经穿刺置管,进行术后镇痛.在股神经穿刺时患者会紧张焦虑、疼痛,应用一定的镇静、镇痛药是必要的.右美托咪啶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作用而无呼吸抑制的特点,我们在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啶,来观察其镇静、镇痛的效果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何伟;汤洪;刘志奇;孟雅静;张玉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HFMD)是好发于儿童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绝大多数病例1周内痊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合并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3].本研究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型手足口病22例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作者:康翠清;魏建和;王书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流动人口非意愿妊娠终止术后有效避孕方法落实相关因素分析

    近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年轻人的性观念日趋开放,尽管全世界不断推广各种避孕方法,但非意愿妊娠的人工流产发生率仍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工流产例数每年都在1 000万以上,并以2.9%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1].

    作者:于红;谭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功能的影响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性疾病,其中心血管并发症(CVD)是其常见的,在终末期肾衰患者中发生CVD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50倍,发生率高达75%,其中左心室肥厚(LVH)占81.6%[1].50%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部分患者长期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CHF).逆转心肌重构则是改善患者CHF的机制之一.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碱,具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可以改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我们观察了左旋卡尼汀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慧;周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