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邢台市2009至2012年HIV-抗体人群检测结果分析

李雪敏;徐智贤;王志苏;刘福宝

关键词:HIV抗体, 检测, 分析
摘要:在不同人群中开展HIV抗体的筛查检测,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邢台市已在献血员、医疗机构术前及其他就诊者、公安司法机关被监管人员、男男同性恋、自愿咨询检测等人群中开展常规性HIV抗体检测.对于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样品进行复检和确认试验.在相关的检测中,出现了许多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为此回顾分析了邢台市2009至2012年HIV抗体人群筛查的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积极探索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我院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600例住院孕产妇进行资料回顾,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白文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嗜酸细胞性胃炎CT影像表现2例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以胃肠壁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是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可广泛累及胃和小肠或仅局限于胃.可多次反复发作,预后良好[1].目前相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常在吸入过敏原或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易误诊为一般胃肠炎等.我院经胃镜病理证实诊断2例均行CT扫描.

    作者:尹继磊;宋利宏;李海燕;霍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疗效观察

    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状况是患者能否恢复的关键所在.而这些病人术前已存在营养不良,术后恰当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纠正负氮平衡.本研究入选我院69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肠内营养(PN+EN)序贯支持的疗效.

    作者:王东升;夏彩宁;何立新;闫瑞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的眩晕,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或称颈性眩晕的定义争议较多[1],其致病原因及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种学说认为由于颈椎的生物力学改变或者是其退行性病变导致椎动脉直接受压,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眩晕,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因为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从而导致颈性眩晕[2,3].为了进一步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特进行本次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郭庆新;王树虎;张立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ICU患者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ICU是采用现代化生命体征检测仪器和设备,集中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使危重患者得到好的治疗,平稳度过危险期[1].其感染几乎涉及所有临床学科,故ICU抗菌药使用很广泛,常需联合用药.为了解我院ICU患者抗菌药应用情况,在2010年我院ICU住院患者,随机抽取200例,对抗菌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抗感染用药是否合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作者:徐咏;王荣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癌兔模型的建立及经皮肺穿刺后癌细胞转移的研究

    在诊断癌症患者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时主要的临床问题在于癌细胞的往往通过血管、淋巴转移而这种由于穿刺导致的转移是无法在治疗癌症原发病灶的同时进行切实可行有效治疗的.而目前没有可靠的数据表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是否会促使肿瘤细胞经针道转移到脏层胸膜、壁层胸膜及胸壁,因此我们设计肺癌兔模型实验来探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FNAC)是否会促使肿瘤细胞经针道转移到脏层胸膜、壁层胸膜及胸壁.

    作者:张重辉;张冬红;王强;李建科;王运仓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胆囊癌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

    胆囊癌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1],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切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所以不易发现,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本文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总结胆囊癌的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从而使患者能够今早得到准确的治疗.

    作者:樊一萌;孙峰;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内膜癌的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分析

    我们对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病例的超声特点和有关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超声诊断率,以期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参考.

    作者:陈宝霞;王佳旭;王艳丽;张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拍背排痰对肺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肺炎死亡率占儿童死亡的第一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多变时常见[1].治疗上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原则为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防止和治疗并发症.经常翻身,经常拍背,能促进分泌物沿气管向上移动并通过有效的咳嗽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组织缺氧[2].拍背排痰正是基于这种原理,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的一种护理手段,报道如下.

    作者:伍心莲;乔玉香;寇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栓弹力图对冠脉介入患者抗血小板疗效的监测价值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所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7例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应用美国Hamo scope公司的TEG分析仪测定其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值,根据血栓弹力图仪所测ADP诱导抑制率差异分为3组,>70%划入达标组(A组),ADP抑制率小于30%划入未达标组;入选未达标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大剂量组(B组),加用阿司匹林300 mg/d,1月后改用100 mg/d,长期服用;同时改氯吡格雷为100 mg/d,长期服用.另一组(C组)保持常规剂量不变.随访6个月记录一般情况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半年随访期内共发生MACE事件28例,其中A组10例(9.7%),B组7例(15.2%),C组11例(22.9%);3组中MACE发生率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如辉;许嘉鸿;李铭;黄飞飞;石炜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临床检测结果,统计MRI检出病变数量及加用SWI检出数量,并总结各类颅脑疾病的SWI成像特征与共性.结果 SWI扫描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单扫,且SWI检出脑血管畸形率明显高于MRI单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WI扫描对脑内血管分布、结构、出血、以及铁沉积的敏感性较常规MRI更高,尤其在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塞合并出血、神经变性性疾病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检测效果.

    作者:陈金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利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发展,与增龄相关的疾病明显增多.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群体,由于心血管系统增龄性改变,心肌的收缩力、顺应性逐渐下降,代偿能力减低等原因使老年心力衰竭已成为老年人的致死致残病因方面主要原因[1,2].老年人存在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增龄变化,使其疾病临床表现有其隐匿性、非特异性、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对老年疾病早期诊断、鉴别、病变严重程度、近远期预后判断等困难较大.

    作者:郭琳娜;肖万舫;董国岭;李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颅内动脉瘤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征与动脉瘤发生、发展和破裂的关系.方法 利用一名患者动脉瘤的三维DSA影像,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ICEM CFD软件建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使用ANSYS CFX软件进行求解,计算出颅内动脉瘤内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动脉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存在差异.动脉瘤内部的血流速度及壁面切应力有在瘤颈高,瘤顶部及子瘤顶部低的特点,瘤内压力差异不显著.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内的壁面切应力和壁面压力都与血流速度正相关.结论 动脉瘤顶部血流流速、壁面切应力值均为低,这种特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这些区域动脉瘤壁变薄弱的因素而与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密切相关.动脉瘤瘤壁压力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壁面压力无明显差异,压力可能不是动脉瘤的破裂主要原因.

    作者:付凯亮;王春霞;刘怀军;宗会迁;柳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内瘘的成熟可以保证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1]

    作者:齐素艳;刘俊霞;胡江敏;马素伟;李洁;项目来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症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高、易反复、病程长,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无法长期、稳定地控制病情发作,所以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巩固治疗和护理[1].但患者出院后往往缺乏自我保健康复知识,并缺乏有效的家庭护理,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2].为了提高慢性乙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我们在住院期间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陈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翼状胬肉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在我院的门诊病例中,约占眼表疾病的30%左右.手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手术将侵犯角膜的胬肉组织切除干净或进行转位,但无论何种胬肉手术均可复发,术后复发率约为5%~29%,因此,相当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再者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胬肉手术.所以选用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治疗翼状胬肉相当必要.我院眼科门诊自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翼状胬肉患者68例(74眼),报告如下.

    作者:甄玉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奇正消痛贴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TO)列入全球癌症综合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目前临床推行的治疗疼痛的方案是三阶梯法,其中第三阶梯重度疼痛常用药有吗啡片、吗啡缓释片、吗啡控释片等[1],使患者疼痛得到了缓解,但仍有部分癌症患者临终前严重的疼痛得不到控制,且部分患者出现了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2].奇正消痛贴是由独一味、水柏枝等天然药物组成的藏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急慢性扭挫伤、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等疼痛[3].我们将盐酸吗啡缓释片(商品名:美菲康)联合奇正消痛贴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报道如下.

    作者:倪春芳;刘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体会

    限于基层医院的脊柱外科技术的条件有限,对于寰椎骨折能够应用操作简单的非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我院2011年共收治寰椎骨折患者11例,均给予非手术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李宏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MRI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打软腿、膝关节交锁、膝关节间隙局限性压痛等,由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正在与日俱增,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因此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MRI在临床诊断各种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为了提高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科学的治疗,本文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就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侯波;张拓;姚仲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

    目的 探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例拇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对拇指缺损进行修复再造.拇指修复后观察统计患者的拇指再造成功率.根据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者的拇指再造效果优良率.结果 12例患者的拇指缺损再造均获得成功,即拇指再造成功率为100%.根据功能评定标准,12例患者的拇指再造中效果为优的7例,效果评定为良的有5例,无效果差情况,终统计优良率高达100%.12例患者均为I期愈合,出现动脉危象2例,皮瓣坏死1例,伤口感染1例.结论 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阳钢;王洁;刘瑞祥;梁海;杨永刚;黄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