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芳;刘清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5年死亡率50%~6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慢性心衰采取综合治疗,目标是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改善长期预后[1],包括各种危险因素的早期发现、治疗,健康教育(限制活动、限盐),药物治疗,治疗时步步为营,患者住院时积极药物治疗,出院后应坚持不懈,服药治疗及生活方式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依从性好,出院后因各种不同原因停药、减药量、不注重指标监测导致反复心衰发作住院治疗,增加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随访尤为重要.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随访进行研究,期望临床医生重视随访,达到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病死率的目的.
作者:李玉芳;王丽娅;赵刚;胡美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积极探索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我院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600例住院孕产妇进行资料回顾,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白文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近年来,生殖健康与不孕不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其患病率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对预防以及控制不孕症有重要的意义[1].临床调查表明,影响妊娠的因素主要包括生育年龄、性行为感染、性生活的变化、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和职业等.本次研究对承德市辖区八县三区内1 000对已婚育龄夫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不同的经济水平进行分层多级抽样,并了解分析承德市不孕症患病率及发生因素.
作者:李越东;洛丽红;邓玉红;刘洋;吉海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患儿,女,出生2个月时发现舌腹部出现肿物来我院就诊.该患儿出生时家人即发现诞生牙2颗,位于下中切齿位置,萌出1/3,长约5 mm,边缘锐利.牙齿白色,质硬,略活动.家人未在意,坚持母乳喂养.出生后1个月患儿吃奶时出现哭闹,仔细观察,在两颗牙齿相对应部位的舌腹处出现2处溃疡面,米粒大小,周围红肿.当时未处理,仍持续母乳喂养.出生后2个月左右发现孩子舌腹溃疡处出现黄白色肿物,突出黏膜表面,吃奶时肿物边缘破裂出血,哭闹明显,遂到我院就诊.
作者:原家祥;李跃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年,其治疗近视、远视、散光的准确性已经被广泛认可,是目前屈光手术中的主流手术方式.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数量的增加,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皱褶为其主要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多关于角膜瓣损伤的问题已经受到重视.我们实施该手术18年,本文报告几种临床上经常遇到的角膜瓣的损伤.
作者:李丽;王建仓;张华;任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例拇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对拇指缺损进行修复再造.拇指修复后观察统计患者的拇指再造成功率.根据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者的拇指再造效果优良率.结果 12例患者的拇指缺损再造均获得成功,即拇指再造成功率为100%.根据功能评定标准,12例患者的拇指再造中效果为优的7例,效果评定为良的有5例,无效果差情况,终统计优良率高达100%.12例患者均为I期愈合,出现动脉危象2例,皮瓣坏死1例,伤口感染1例.结论 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阳钢;王洁;刘瑞祥;梁海;杨永刚;黄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肝内炎性性假瘤(IPL)又称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黄色瘤、浆细胞性肉芽肿等,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1,2],以肝脏局部炎症增生并形成肿瘤样结节为其主要病理特征[3],多不会癌变.既往因对其认识不足,极易与肝内其他肿瘤或肝脓肿等病变混淆,临床诊断肝内炎性假瘤较为困难,CT对诊断有重要意义.随着CT机的更新换代,扫描速度的加快,增强扫描技术的改良,信息采集量的进一步提升,CT医师对该病认识加深,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CT对肝内炎性假瘤因有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并且方法简便、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故做为肝内炎性假瘤的主要检出手段应用与临床[4].本研究取IPL、肝细胞癌、肝内血管瘤各36例做为资料进行CT扫描对比,着重对CT动态增强扫描在IP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分析、研究.
作者:秦成;秦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每次0.5~2 mg,每日早、中、晚餐前15 min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对2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及生化血糖监测等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等指标,并测定观察治疗前后 HbA1c、体重、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FBG、2 hPBG和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BG、2 hPBG和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FBG、2 hPBG和HbA1c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2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 30 与瑞格列奈联合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接近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能够更加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且药物不良反应少,肝肾功能变化小,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杨少河;邱晓东;张舞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患者,女,40岁,不吸烟.11年前因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具体病理不祥),5年前右侧乳腺癌手术治疗,病理为侵润型导管癌,术后化疗3次,术后无特殊不适,体重无减轻,精神、食欲正常.此次咳嗽伴胸闷、憋气2个月于2013年1月10日住院,无明显咳痰,无胸痛,发热1次,体温达38℃.查体: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侧乳房缺如,右肺叩实音,右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无罗音,心脏、腹部无异常,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血肿瘤标志物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CT:右侧第二肋骨破坏性改变,右肺巨大肿物,几乎占据一侧胸腔,边界清,内密度不均,内可见多发点状钙化影,大小为:11.2 cm×11.8 cm×18.6 cm,CT值:36~353 Hu,右上叶支气管受压,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见图1.行经皮肺活检:常规肺活检操作,取出完整4条标本,为淡黄色,用针头移动标本不易断裂,不易变形,出血不多.本院病理检查提示可见软骨细胞,不能明确诊断,后换穿刺部位再次行肺活检,情况同前次,病理科仍不能做出诊断,考虑巨细胞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可能,标本送沧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肺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
作者:张海燕;李梦杰;刘鹏;施淑静;杨德勇;王彪;刘美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Ku80/p53通路在石英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以及对p21、CyclinE、CD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i技术分别建立抑制Ku80及p53蛋白表达的HELF细胞系(H-Ku80及H-p53).200 μg/ml石英处理阴性对照细胞系(H-NC)、H-Ku80及H-p53,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21、CyclinE、CDK2蛋白的表达,并用Image-Proplus 6.0软件对条带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石英刺激阴性对照细胞,G1期细胞所占比例由(83.53±2.24)%下降到(69.11±3.12)%;抑制Ku80表达后,石英诱导的G1期细胞的比例进一步减少,由(85.16±3.73)%下降到(59.92±3.31)%;抑制p53蛋白表达后,也同样显示石英诱导的G1期细胞比例进一步减少,由(73.02±1.43)%下降到(57.72±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英刺激阴性对照细胞,p21、CyclinE、CDK2蛋白表达增高.抑制p53蛋白表达,可明显抑制石英诱导的p21蛋白表达增高,但是对CyclinE、CDK2蛋白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Ku80/p53/p21信号通路负性调节石英诱导的细胞周期改变,石英诱导的CyclinE、CDK2的过表达是p53非依赖性的.
作者:柳建强;刘海峰;李成林;高静;刘秉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L-精氨酸通过干预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和一氧化氮含量对慢性阻塞性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精氨酸静脉滴注.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P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PAP数值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EF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SaO2值均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NO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O升高显著,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L-精氨酸通过干预血流动力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结果为L-精氨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作者:甘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临床检测结果,统计MRI检出病变数量及加用SWI检出数量,并总结各类颅脑疾病的SWI成像特征与共性.结果 SWI扫描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单扫,且SWI检出脑血管畸形率明显高于MRI单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WI扫描对脑内血管分布、结构、出血、以及铁沉积的敏感性较常规MRI更高,尤其在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塞合并出血、神经变性性疾病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检测效果.
作者:陈金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HBeAg 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48周,观察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血清表面抗原(HBsAg)的含量及血清乙肝病毒(HBV) DNA转阴率.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和HBsAg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和HBsAg含量降低的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刘素芬;胡瑞敏;郑欢伟;魏娟;冯娜;林琳;吴秀颀;裴艳涛;董正洪;黄艳;李兵顺;张彦芳;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高、易反复、病程长,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无法长期、稳定地控制病情发作,所以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巩固治疗和护理[1].但患者出院后往往缺乏自我保健康复知识,并缺乏有效的家庭护理,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2].为了提高慢性乙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我们在住院期间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陈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中不同方法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43例因甲状腺癌进行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解剖喉返神经甲状腺全切除术(A组)49例,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全切除术(B组)51例,保留甲状腺后背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C组)43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结果 共有12例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70%,损伤原因中,因解剖层次不清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占2.8%,其次是术野模糊不清和由于出血导致手脚慌乱误伤喉返神经,均占损伤总数的2.10%;所有损伤中,永久性损伤5例,占3.50%,短暂性损伤6例,占4.20%,损伤的总发生率为7.70%.与B组比较,A组永久性损伤和总损伤率降低,短暂性损伤增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永久性损伤、短暂性损伤和总损伤率均增多(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中不同的处理方法确实会对喉返神经造成不同的影响,临床上应该根据病变的部位、病情合理选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医疗安全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加强安全文化管理是整个医疗安全中的重要体现,其中,对于实施安全文化管理应从基础着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护理,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在优质护理的工作中,安全文化的管理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重点探究在我院神经内科的优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与应用效果,具体的分析情况如下.
作者:张素英;郑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的第三大肿瘤,是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主要问题[1].78%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居首位,近年来有明显增高及年轻化趋势,在我国每年有十万多新发病例[2],是女性肿瘤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早期诊断及合适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或盆腔放疗或化疗.
作者:黄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发展,与增龄相关的疾病明显增多.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群体,由于心血管系统增龄性改变,心肌的收缩力、顺应性逐渐下降,代偿能力减低等原因使老年心力衰竭已成为老年人的致死致残病因方面主要原因[1,2].老年人存在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增龄变化,使其疾病临床表现有其隐匿性、非特异性、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对老年疾病早期诊断、鉴别、病变严重程度、近远期预后判断等困难较大.
作者:郭琳娜;肖万舫;董国岭;李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Rett 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多发生在儿童早期,主要表现为早期发育正常,6~18个月后出现进行性发育障碍,手部出现技巧性动作障碍,语言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患者几乎均为女性,但近年也有男性病例报道[1,2],患病率约为1/15 000~1/10 000[3].RTT是一种性联遗传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呈X染色体显性遗传,1999年Amir等[4]确定位于染色体Xq28的MECP2基因是RTT的致病基因以来,国外发现60%~90%典型和40%非典型RTT患者存在各种基因突变[5,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的RTT患者中,典型患者该基因的突变检出率为84.3%~87.9%,不典型患者的突变检出率达57.1%[7,8].建立基因测定辅助临床早期确诊RTT患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报道2例我院儿科神经专科诊断的散发典型RTT患者及父母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和结果.
作者:白欣立;窦志艳;卢燕;郭卓平;张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孕32周前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4例设为A组,孕32周以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8例为B组,在确诊后都给予相应治疗,对比分析2组母体的并发症、围产儿的患病率与治疗时机的关系.结果 A组的母婴预后情况优于B组,A组母体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围生儿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新生儿胎龄及新生儿体重A组较B组更优(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时机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尽早发现并治疗能有效控制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崔毅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