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强;刘海峰;李成林;高静;刘秉慈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中不同方法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43例因甲状腺癌进行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解剖喉返神经甲状腺全切除术(A组)49例,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全切除术(B组)51例,保留甲状腺后背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C组)43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结果 共有12例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70%,损伤原因中,因解剖层次不清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占2.8%,其次是术野模糊不清和由于出血导致手脚慌乱误伤喉返神经,均占损伤总数的2.10%;所有损伤中,永久性损伤5例,占3.50%,短暂性损伤6例,占4.20%,损伤的总发生率为7.70%.与B组比较,A组永久性损伤和总损伤率降低,短暂性损伤增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永久性损伤、短暂性损伤和总损伤率均增多(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中不同的处理方法确实会对喉返神经造成不同的影响,临床上应该根据病变的部位、病情合理选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并可累及多脏器和结缔组织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其肺部病变较为多见,尤以肺间质纤维化常见.肺间质纤维化多发生于50岁左右,70~80岁达高峰.RA是较易引起肺纤维化的结缔组织病,其发病率约为3%,另外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常常是RA致死的重要原因,它一旦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我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联合风湿免疫科共同治疗了此类患者32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力;顾洁;马丽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舒适护理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护理的更具有现代化、人性化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它告别了传统护理中仅注重患者的基本的生理需求,忽略了患者在心理同样需要护理.舒适护理可以通过使患者的生理、精神达到一种愉快的效果从而分散和降低患者肉体上的疼痛[1].而骨折患者在术后往往产生疼痛,不同部位禁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对机体的恢复会产生不同影响[2,3].为了控制和降低患者在骨折术后所产生的疼痛,使患者更快更加舒适的度过疼痛期.我院通过对骨折患者施行舒适护理治疗以观察其在术后疼痛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谭腾芳;陆孙芩;韩影;陆嘉丽;袁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孕32周前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4例设为A组,孕32周以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8例为B组,在确诊后都给予相应治疗,对比分析2组母体的并发症、围产儿的患病率与治疗时机的关系.结果 A组的母婴预后情况优于B组,A组母体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围生儿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新生儿胎龄及新生儿体重A组较B组更优(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时机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尽早发现并治疗能有效控制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崔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高达15%~25%[1,2],糖尿病足并发感染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或者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以来,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调查问卷方式,发现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现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小娟;王海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首先对2组患者均进行CHF 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然后对于治疗组患者给予rhBNP 和硝普钠联用;对照组患者行硝普钠静脉泵入.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6%,而对照组有65.6%,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茗;任祝军;赵丽芬;王宝石;张志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高、易反复、病程长,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无法长期、稳定地控制病情发作,所以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巩固治疗和护理[1].但患者出院后往往缺乏自我保健康复知识,并缺乏有效的家庭护理,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2].为了提高慢性乙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我们在住院期间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陈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内瘘的成熟可以保证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1]
作者:齐素艳;刘俊霞;胡江敏;马素伟;李洁;项目来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子宫平滑肌瘤又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体检时腹部可触及肿物和出现压迫症状等[1].现有许多方法用来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但因手术产生的创伤及对生理方面的改变使患者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2,3].我院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容斌;邓瑞文;周红菊;周艳红;杨愈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远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困难程度、整体临床状况、尿量的变化.监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24 h、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变化.结果用药后24 h rhBNP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尿量、尿量与入量的差值、EF值、Te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8 h时,rhBNP组的血浆rhBN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好转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BNP组EF值及Te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6个月时,rhBNP组Tei指数、EF值较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5),而rhBNP组LVEDV及ΔLVEDV%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rhBNP 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并且可以延缓远期心室重构,改善远期心功能.
作者:孟晓京;李晓刚;杨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L-精氨酸通过干预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和一氧化氮含量对慢性阻塞性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精氨酸静脉滴注.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P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PAP数值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EF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SaO2值均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NO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O升高显著,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L-精氨酸通过干预血流动力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结果为L-精氨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作者:甘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前,由于生活节奏的迅速变化,生活及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结果导致许多失眠者睡眠质量严重不佳.相关世界权威组织研究发现,有超过25%的失眠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所以,部分研究把睡眠障碍认为是当前危及人类健康的潜在致命因素.失眠的含义:一种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症状有入睡困难、易醒及早醒三种表现形式,可单独出现,也可共同存在[1].失眠程度较严重者,其机体及精神均受到严重影响,终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次问卷调查法及多元素回归析法对56例程度不同的失眠患者进行分析统计,研究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芳;李博;李仓霞;肖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所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7例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应用美国Hamo scope公司的TEG分析仪测定其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值,根据血栓弹力图仪所测ADP诱导抑制率差异分为3组,>70%划入达标组(A组),ADP抑制率小于30%划入未达标组;入选未达标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大剂量组(B组),加用阿司匹林300 mg/d,1月后改用100 mg/d,长期服用;同时改氯吡格雷为100 mg/d,长期服用.另一组(C组)保持常规剂量不变.随访6个月记录一般情况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半年随访期内共发生MACE事件28例,其中A组10例(9.7%),B组7例(15.2%),C组11例(22.9%);3组中MACE发生率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如辉;许嘉鸿;李铭;黄飞飞;石炜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Ku80/p53通路在石英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以及对p21、CyclinE、CD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i技术分别建立抑制Ku80及p53蛋白表达的HELF细胞系(H-Ku80及H-p53).200 μg/ml石英处理阴性对照细胞系(H-NC)、H-Ku80及H-p53,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21、CyclinE、CDK2蛋白的表达,并用Image-Proplus 6.0软件对条带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石英刺激阴性对照细胞,G1期细胞所占比例由(83.53±2.24)%下降到(69.11±3.12)%;抑制Ku80表达后,石英诱导的G1期细胞的比例进一步减少,由(85.16±3.73)%下降到(59.92±3.31)%;抑制p53蛋白表达后,也同样显示石英诱导的G1期细胞比例进一步减少,由(73.02±1.43)%下降到(57.72±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英刺激阴性对照细胞,p21、CyclinE、CDK2蛋白表达增高.抑制p53蛋白表达,可明显抑制石英诱导的p21蛋白表达增高,但是对CyclinE、CDK2蛋白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Ku80/p53/p21信号通路负性调节石英诱导的细胞周期改变,石英诱导的CyclinE、CDK2的过表达是p53非依赖性的.
作者:柳建强;刘海峰;李成林;高静;刘秉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积极探索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我院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600例住院孕产妇进行资料回顾,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白文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占妊娠的0.8%左右[1],如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可能会导致孕产妇死亡.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停经、阴道流血、腹部疼痛等[2].而在异位妊娠无破裂、无流产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困难.临床常用的检查包括血清β-HCG、超声等.本文观察阴式三维彩超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临床鉴别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卓秋銮;卫红艳;黄翠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手足口病(HFMD)是好发于儿童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绝大多数病例1周内痊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合并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3].本研究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型手足口病22例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作者:康翠清;魏建和;王书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凶险,治疗棘手,由于长期禁食、炎性反应、肠道动力紊乱、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等原因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al barrierdysfunction,IBD)[1],进而出现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继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研究针对保护肠黏膜屏障,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丙氨酰谷氨酰胺、中药管饲等方法,可阻断病情进展,改善肠道血运促进肠蠕动,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胰酶,利胆,改善微循环,提高患者营养状况,疗效满意.
作者:殷小莉;马建亭;胡美红;郭爱霞;李江红;苗江雨;郭炳勋;刘伟;董耀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腰椎滑脱是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滑移[1].其原因主要分为发育性和获得性.发育不良性是因骶骨上缘或第5腰椎椎弓先天性发育异常 ,或是椎体椎弓峡部有裂隙不连续,或是椎弓峡部延长变细等原因致椎体滑脱[2].获得性腰椎滑脱分为退行性、创伤性、手术性和病理性.本文采用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RF椎弓根系统治疗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46例,汇报如下.
作者:唐耀华;何福元;何正华;唐振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例拇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对拇指缺损进行修复再造.拇指修复后观察统计患者的拇指再造成功率.根据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者的拇指再造效果优良率.结果 12例患者的拇指缺损再造均获得成功,即拇指再造成功率为100%.根据功能评定标准,12例患者的拇指再造中效果为优的7例,效果评定为良的有5例,无效果差情况,终统计优良率高达100%.12例患者均为I期愈合,出现动脉危象2例,皮瓣坏死1例,伤口感染1例.结论 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阳钢;王洁;刘瑞祥;梁海;杨永刚;黄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