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梅;陆峰;田英;刘翠萍;郭力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 研究他汀类降脂药舒降之的抗炎作用及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缺血性脑卒中组),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2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后,观察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研究其非降脂作用即抗炎作用.结果 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组CRP[ (4.7±2.7) mg/L]较未用辛伐他汀治疗组[(7.1±3.2) mg/L]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在连续股神经阻滞术中的应用

    为了配合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麻醉前一般先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股神经穿刺置管,术后接镇痛泵行术后镇痛.但是麻醉后不能引出神经反射,局麻时患者痛苦,且影响穿刺点定位,为了减轻患者清醒穿刺时的痛苦,本试验拟通过在连续股神经阻滞术(CFNB)前静脉注射小剂量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观察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的影响和镇静镇痛的效果.

    作者:陈何伟;陈晶;汤洪;张玉强;刘志奇;孟雅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赖氨酸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注射用灯盏花素含大量灯盏花乙素,具有扩张脑血管作用、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增加外周冠脉和心肌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性,降低血液粘滞度[1],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血流量.盐酸赖氨酸注射液用于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临床上常与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单独应用,在输液管中两种液体有一部分混合,能否与赖氨酸注射液连续应用,是否有配伍变化,尚未见国内文献报道,本研究对2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士敏;张淑惠;赫立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逐渐加强,由过去的有病治病,转变为无病防病,保健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女性而言,宫颈癌正日益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杀手,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2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而新发宫颈癌病例更高达50万人[1,2].在我国,宫颈癌发病目前呈现低龄化趋势,因此,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现就国内外宫颈癌筛查的诊断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春兰;王建;张会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英夫利西单抗临床应用的输注流程及护理

    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新型的抗风湿生物制剂,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iseases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活性克隆氏症、牛皮癣关节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它的治疗作用特点是起效快(数小时即可起效),消炎止痛作用强,同时能阻止关节破坏,改善关节功能,防止残疾的进展[1-3].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纯度很高的蛋白质,注射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心悸、气促、发热、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规范英夫利西单抗输注流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用药安全性,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会;冯亚丽;孟丽;何丽梅;崔淑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NDRG-1、WWOX及P53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基因NDRG-1、WWOX及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NDRG-1、WWOX及P53基因在35例大肠癌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WWOX、NDRG-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WWOX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NDRG-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突变型)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以上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WWOX与NDRG-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1,P<0.05);而二者与P53基因的表达均呈负相关(WWOX与P53组:r=-0.442,P<0.05;NDRG-1与P53组:r=-0.338,P<0.05).结论 WWOX、NDRG-1、P53(野生型)基因同为抑癌基因,且三者之间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对大肠癌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云昌;王凤安;赵培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刮痧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观察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感染[1].而发热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体温不降或降而复升.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儿科门诊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100例患儿进行了口服肥儿丸结合刮痧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芳;李志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HP-1与c-kit基因表达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研究应用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积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通过观察不同分型MDS患者单个核细胞中酪氨酸磷酸酶( SHP-1)、c-ki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SHP-1、c-kit基因在MDS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韩颖;化罗明;范丽霞;王静;庞艳彬;季静;刘晓蕾;李永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包皮环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包皮过长和包茎是男性生殖器疾病中的常见病,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早行包皮环切术[1].我院外科门诊手术室除手术医师及护士外,还配有麻醉师一名,对12岁以下不合作者给予基础加阻滞联合麻醉,这样所有不同年龄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均可在外科门诊手术室手术,术后1~3h患者无特殊不适即可回家,均无需住院,因此医护人员能全面了解手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给予患者或家有属效的针对性指导,以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IL-6及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IL-6及hs-CRP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IL-6及hs-CRP水平,20 mg优于10 mg,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作者:张旭;孙振学;吕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短波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

    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等所引起的肺部炎性反应,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占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28.0%.据统计,中国约占22.6%.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如止咳平喘药、抗生素等,效果欠佳.本研究采用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婴幼儿肺炎10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革;李贺芝;王金池;马金焕;刘宝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细胞角蛋白14和17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17(K17)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以上指标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 皮损处和1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K14、K17的表达情况.结果 银屑病组患者皮损处基底层以上K14、K17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4、K17在银屑病进行期与消退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14、K17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监测银屑病活动的指标.

    作者:郝小军;高顺强;李真;邢文晓;李文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秦皇岛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卫生许可审查评分实施效果评价

    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但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新理念,食品安全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在总结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向全国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2].2004年起我们在市属全部学校食堂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了解秦皇岛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分析与评价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效果,发现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管理对策,为今后开展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我们于2009年4月至6月对我市直管的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卫生许可审查的各项卫生监督项目做一比较.

    作者:冯卿林;齐美芹;乔敬芳;王洪芝;陈瑛;张海滨;吴建民;边吉才;王震;杜宝刚;刘志民;郭志丽;王艳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阑尾血吸虫病1例

    患者,男,58岁,因腹胀痛2d,伴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入院.患者于入院两天前始出现腹胀,无排气排便,未经治疗,继之腹胀痛加重,呕吐1次,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宿食,腹泻2次,为黄稀便,经诊所输液后腹胀痛较前加重而入院.入院时全腹剧痛,伴发热,测体温38℃.查体:一般情况稍差,痛苦病容,心肺正常,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为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作者:刘英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早期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基底节区及丘脑,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因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受到重视[1].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18例基底节及丘脑部位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郭卫东;贾云飞;王丽霞;赵旭辉;刘宏志;郭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白蛋白在ICU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估

    目的 评估重症监护病房中低白蛋白血症的危重症患者,输入白蛋白能否纠正低白蛋白血症,降低第28天病死率.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5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记录基础血浆白蛋白浓度,计算APACHEII评分,试验组(n=21)输入20%白蛋白10 g,对照组(n=24)不输入白蛋白,于第4、7、10、14、21、28天复查肝功能,记录白蛋白浓度,第28天病死率.2组患者视病情可酌情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能量供给20 ~ 30 kg/d.结果 2组病情危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蛋白浓度略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28天白蛋白浓度较初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未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对照组白蛋白浓度无明显变化.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每日输入白蛋白10 g能升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但不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对于病死率无明显改善.

    作者:马海英;申丽曼;王志刚;杜全胜;赵鹤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脂联素及其受体2m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表达及替米沙坦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模型组(FC组,n=15)和替米沙坦干预组(FT组,n=10).FC和FT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其中FT组于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替米沙坦(5 mg·kg-·d-1)灌胃治疗4周.取肝组织测肝指数;检测血清ALT及AST,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FC组血清ALT、AST均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FT组的血清ALT显著降低(P<0.01),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水平较FC组均升高(P<0.05).结论 替米沙坦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肝脏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的表达.

    作者:刘江奎;宁艳;沈毅慧;殷明;郭凤霞;侯慧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血中7种元素回顾性分析

    微(宏)量元素是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在体内超量与缺乏均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为了解学龄前儿童血中Zn、Fe、Ca、Mg、Cu、Pb、Cd微量元素水平,本文搜集了1 600名学龄前儿童测定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坤;李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数字减影成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成像(DSA)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9例因消化道出血行DSA检查发现,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GIST的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5~74岁,男女比为5:4.病灶均为单发.病理诊断良性6例(66.7%)、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33.3%).结论 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本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缺乏特征性,而DSA能够清楚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边缘及毗邻关系,并且能急症进行出血动脉栓塞术,为择期外科手术创造机会.

    作者:武志勇;刘增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修复手部肌腱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与传统手术方法对比,探讨微创手术在手指肌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行手术修复的手部指屈浅、深肌腱均损伤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采用微创修复法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法进行修复.观察2组疗效.结果 传统组优8例,良6例,中8例,差3例,劣3例,优良率50.0%;研究组优15例,良7例,中4例,差1例,劣1例,优良率78.6%.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区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本组患者Ⅱ区疗效好,其次为Ⅳ区,V差,但所有分区的优良率均达到或超过50%.结论 采用微创法进行手部肌腱断裂的修复,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东升;温树正;王润生;王继红;郝增涛;景尚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灵方对药源性胃黏膜损伤大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预先给予参灵方对佐剂性关节炎( 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A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参灵方小、大剂量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治疗(雷尼替丁组给予30 mg·kg-1·d-1;参灵方2组分别给予参灵方3.5g·kg-1·d-1、7 g·kg-1·d-1,28 d后采用皮下注射消炎痛进一步诱导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动物模型,光学显微镜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黏膜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进行细胞计算机医学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参灵方可明显抑制消炎痛致AA大鼠损伤胃黏膜的细胞凋亡,诱导损伤的胃黏膜细胞增殖,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灵方抑制细胞凋亡,对AA大鼠药源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存方;张竟;董魁星;麻继臣;张岩岩;于荣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