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妇医院感染调查研究

陈淑贤;张玉洁

关键词:医院感染, 产妇, 剖宫产
摘要:近年来多次发生的产妇医院感染事件为产科的医务人员敲响警钟.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引起产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次研究对我院近三年的产妇医院感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产妇医院感染防控的质量.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 702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尔茨海默病中白介素-10作用机制

    炎性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使用非固醇类抗炎药物对该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1],提示控制炎性反应在该病预防中的重要性.作为体内重要的抗炎因子,细胞白介素-10(IL-10)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发挥以下作用:通过抑制致炎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活化,发挥其抗炎作用;通过下调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的表达,抑制细胞免疫;通过刺激神经增生因子的表达或启动神经元内的抗凋亡信号,促进神经元的存活.近年来研究发现,IL-10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目前关于IL-10在A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简单概述.

    作者:肖伏龙;魏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8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结果 17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一次成功完成,7例因肌瘤数目过多二次手术完成.并发症均低于开腹手术.结论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密监测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作者:张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输血后丙型肝炎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方法 以年龄≥60岁的64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以年龄<60岁的56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HCV感染情况.结果 64例老年HCV感染者输血时间主要集中在1989至1996年;观察组中,慢性丙型肝炎3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0例,原发性肝癌7例.对照组中,慢性丙型肝炎4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7例,未有肝癌发生.观察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37例患者自输血至首次诊断丙型肝炎时间(13.9±1.3)年37例;自输血至首次诊断肝硬化时间(13.6±1.5)年37例;自输血至诊断肝癌时间(16.2±2.6)年7例.结论 老年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发生率较青壮年高,且合并多脏器疾病,预后较差.

    作者:邓玉花;曹建国;张瑞芳;索成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方式的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生往往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有关,对它的治疗及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中较复杂棘手的难题.近年来,我们对分别采用全视网膜光凝、睫状体冷冻或小梁切除术三种方法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梅;王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状腺手术与喉返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RLN损伤率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115例甲状腺手术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甲状腺手术115例(153侧);男23例,女92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3岁.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3例,双侧甲状腺瘤15例,单侧甲状腺瘤76例.原发肿瘤小0.8 cm,大6 cm.其中3例为2次手术.

    作者:刘岳松;李明宏;王建华;周松阳;郝明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表软组织良性肿块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浅表软组织良性肿物发生于人体肌肉、脂肪、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种类比较繁多,大多数为体表可触及肿块.X线片对软组织病例变化的结构显示不清,其他放射检查又太昂贵,只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便而又可靠地影像检查.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仪器及高频探头的应用使浅表肿物的超声图像更加清晰,结合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肿物内部及周边的血流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可以大大提高浅表良性肿物的诊断.我院对60例浅表良性肿瘤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各种浅表良性肿瘤超声影像学表现,讨论鉴别要点,分析漏误诊原因.

    作者:刘立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奇正消痛贴膏是由独一味、棘豆、姜黄、花椒、水牛角(炙)、水柏枝等组成的藏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疼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的治疗,一般认为其疗效较好.在治疗骨关节炎(AO)方面有人认为也有好的疗效[1],但可查阅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对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冯明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时期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0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下发了<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在中国农村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新一轮医改实施的背景下,作为微观操作层面工具的乡村一体化,将被卫生管理者用于深化农村卫生改革这一宏观大局[1].

    作者:王伟;高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营养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了解营养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回顾体重指数(BMI)、实际体重占标准体重的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等营养相关指标,分析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程转归及预后等与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 营养不良者多有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且住院天数长(P<0.05)、住院费用高(P<0.05),病程转归差、预后差.结论 营养不良作为肺外独立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王海劲;陈永华;李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比较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引起新生儿早期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合并胆红素脑病,若治疗不及时,可遗留脑瘫、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需早期积极治疗.对本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将结果进行研究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孙鹏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失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目前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40%以上[2].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均在不同条件下起作用.因此寻求一种简便、高效、易于推广的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近几年在产后处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的同时,降低子宫切除率以保持器官完整性.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们采用水囊压迫止血,取得较好效果,并与子宫背带式缝扎术治疗产后出血做对比.

    作者:曹艳敏;刘厚敏;史俊巧;王芝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YL-1型穿刺针联合生化酶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YL-1型穿刺针联合生化酶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取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进行血肿穿刺、抽吸、注入生化酶液化剂、引流清除血肿.结果 应用YL-1型穿刺针联合生化酶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4例,有效率87.1%,病死率12.9%(12/22).结论 YL-1型穿刺针联合生化酶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方便、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或家属易于接受,适合具有CT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阴庆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阿乐)短期治疗对高血压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晚顿服,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和颈动脉IMT的测量;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TC、TG、LDL-C、hs-CRP均有明显降低(P<0.05),HDL-C升高(P<0.05),颈动脉IMT变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祖凤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CSHD)是指外伤后3周以上才出现临床症状的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大多数能通过手术治疗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导致预后不良,我院2002至2008年收治CSDH手术患者中有10例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5.5岁.外伤前均无脑血管疾病,有明确外伤史9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6例,入院前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7例.1.2 术前临床表现进行性肢体活动障碍7例,认知障碍2例,嗜睡1例,癫痫大发作1例,小便失禁2例,以及他可用CSDH解释的临床症状.

    作者:祁金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OPD患者痰菌类型对PBMC中胞核NF-κB活化水平和诱导痰液及血液中IL-8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菌类型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PBMC)中胞核核因子-κB(NF-κB)活化水平、诱导痰液及血液中白介素-8(IL-8)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渗雾氯化钠溶液化诱导痰液,以革兰氏染色对诱导痰查痰菌谱.以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法对COPD患者不同痰菌类型PBMC进行NF-κB活化水平及血清和诱导痰中IL-8水平进行同步检测.结果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病原菌检出率为100%;稳定期组诱导痰病原菌检出率为30%.正常对照组检测未发现病原菌,检出率0%.COPD急性发作期3组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IL-8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液中IL-8水平(P<0.01);正常对照组痰液IL-8水平虽然高于血液中IL-8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病原菌类型对PBMC中NF-κB活化水平和诱导痰、血液中IL-8水平均无影响.诱导痰检测和血液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部分代替血液检测.

    作者:李晓云;程爱斌;郑维国;孙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胃癌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22例胃癌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22例胃癌中Borrmann 1型3例,Borrmann 2型6例,Borrmann 3型11例,Borrmann 4型2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胃腔内肿块,溃疡及环堤,邻近器官转移,腹腔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螺旋CT能清楚显示进展期胃癌的范围、大小、形态及有无邻近脏器及组织转移侵犯,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较胃镜检查更有优势.胃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胃腔内肿块是其主要的CT征象,逐层分析溃疡周围环堤的境界清楚与否,有利于Borrmann 2型、3型的鉴别.

    作者:曹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进展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后3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其病理表现类似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心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病因之一[1],占孕产妇死亡率的6.5%~28.1%[2].因此应重视对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从而改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病死率,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此病及对此类患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癌合并低血糖昏迷2例

    原发性肝癌可出现多种伴癌综合征,如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等,其中低血糖是常见及严重的伴癌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预后较差[1].我科于2009年收治2例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昏迷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慧;王肇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可冲洗气管导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为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1,2].国外研究表明,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培养与下呼吸道保护性毛刷取痰培养相同的菌株占85%,说明气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可能是导致VAP的重要因素[3].气囊滞留物位于声门与气管导管气囊之间,常规吸痰方法难以达到气囊上吸取滞留物.本研究通过应用一种可以进行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对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爱丛;张丽娟;康梅;马爱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锁定接骨板治疗 32 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恢复情况良好,肱骨头坏死1例.根据CMS评分,平均得分94.5分.结论 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邢宝瑞;韩广普;袁福禄;王洪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