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淑凤;高雅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汤剂应用较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汤剂的各种特殊煎煮方法中尤以先煎应用广泛,而对此则较难以掌握.在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其煎煮质量,如煎煮器具,煎煮时间,外界压力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先煎药物进行探讨.
作者:李学林;陶继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宏琏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其多年来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辉;苗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肾病水肿、脑血管病水肿、特发性水肿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何更有效、更经济地给予治疗,增进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是临床医生需要研究的课题.2003-07-2008-02,笔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香丹注射液治疗各种水肿17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高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它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65只眼,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代点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血清中SOD、MDA含量,研究针剌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疗效及原理.方法:采用MCA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生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中SOD、MDA含量.结果:针药结合组海马组织神经元的恢复较其他组有明显改善,血清中SOD的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优于单纯川芎嗪和针刺组.结论:针药结合能有效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降低MDA含量,从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成泽东;陈以国;王树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2001-01-2008-01,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RA病人6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闫惠霞;马立森;李秋菊;陈艳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蒿芩颗粒对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方法:蒿芩颗粒组和阳性药物组灌胃给药5 d,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造成感染,观察7 d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结果:蒿芩颗粒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明显大干大肠杆菌.结论:蒿芩颗粒对大肠杆菌、金萄球菌感染小鼠均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勇;杨宁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三仁汤方源于<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初起,邪郁卫气的名方,具有芳香宣气化湿之功.孙玉信老师应用三仁汤加减辩证治疗多种病症如发热、腹胀、纳呆、乏力、咳嗽、痤疮、口糜、便秘等,多获良效.对一些难治的外感发热,灵活加减,取效甚好,兹举案如下……
作者:白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3-01-2008-01,笔者以自拟化瘀补肾利水汤为主,结合针灸及西药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性小便不利症80例,疗效理想,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丙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有人统计约占消化专科的20%-40%[1].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是FD的主要证型.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家兔心气虚证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的药效.方法:用家兔高脂饮食和免疫定向损伤法作为心气虚证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家兔NO与ET的变化,并以益气活血中药进行干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气虚证的效应.结果:造模后心气虚证模型组NO的含量明显下降,ET的含量明显增加.益气活血中药可提高血浆中NO的含量,可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剂量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ET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气虚证可能与NO的下降及ET含量的增加有关.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心气虚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血浆中NO的含量,降低ET的含量有关.
作者:明海霞;金戈;刘喜平;李军;李杨;董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脾润肺片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 Hypersil ODS填料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柱温3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208-1.040u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为2.81%(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临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运用辨证论治诊治子宫颈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为了总结中医辨证论治子宫颈癌的规律,我们对近二十年在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辨治子宫颈癌文献中的中医方药进行了整理.
作者:司富春;刘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宋金时期著名医学专家李东垣所拟制的补中益气汤,组方融益气与升阳为一体,历来被视为调理脾胃的名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可靠,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后代将此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疾病,收到了很好疗效.我科多年来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多,而老年病人非常愿意接受中药治疗,故使用补中益气汤较多,疗效比较好,探析如下……
作者:赵方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李发枝教授(1943-),曾为河南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专家组组长.李师17岁悬壶,业医近50年,学宗仲景,崇尚东垣,旁及诸家,学验俱丰.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项目实施3年来,李师深入临床一线,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对本病见解独特,将其平时治疗疑难杂病经验移治艾滋病,每获良效.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李师治疗艾滋病合并顽固性口腔溃疡和艾滋病反复感冒的验案二则作一介绍,并探讨其辨证机理,总结临证经验.
作者:张明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是引起糖尿病患者终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确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了多个方面[1],其中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孙新宇;张良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记,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续的载体,中医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中医是在东方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成熟的,没有中医药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作者:邱彤;王金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2004-08-2007-07,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牛琦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平消胶囊是以仙鹤草、郁金、枳壳等多味中药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口服胶囊,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005-2007年,笔者选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5例.并与同期单纯化疗的35例作对照,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外周血象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巧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