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惠霞;马立森;李秋菊;陈艳丽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我们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自拟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补肾活血汤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瑕;刘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宏琏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其多年来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辉;苗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三仁汤方源于<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初起,邪郁卫气的名方,具有芳香宣气化湿之功.孙玉信老师应用三仁汤加减辩证治疗多种病症如发热、腹胀、纳呆、乏力、咳嗽、痤疮、口糜、便秘等,多获良效.对一些难治的外感发热,灵活加减,取效甚好,兹举案如下……
作者:白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赵炳南教授(1899-1984)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的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发展中医皮肤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赵老勤研中医经典著作,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在诊治皮肤科疾病的理法方药方面有许多创新.赵炳南学术思想的传承者众多,许多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专家.进行赵炳南学术思想及其学术流派的研究.对中医皮肤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耿学英;宋乃光;赵岩松;蔡念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运用辨证论治诊治子宫颈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为了总结中医辨证论治子宫颈癌的规律,我们对近二十年在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辨治子宫颈癌文献中的中医方药进行了整理.
作者:司富春;刘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药传统之主流理论是指:一、从历史上看,长期占据中药理论之主导地位,为主要的、多数的中医药著作所采用,作为论述药物功能,解释临床疗效的主要依据之理论;二、从现代来讲,被编入历版大学本科中医教材之中药理论.符合此二条者,即可称为中药传统主流理论.主流理论之外的中药理论,即为传统的中药非主流理论.按新版大学本科中药教材所编,主流理论之主要内容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和合,有毒无毒,归经引经等.
作者:许颖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本文主要探讨古医籍对癫痫辨证的认识.历代医家主要通过脏腑病位辨证、病因辨证、寒热虚实辨证、气血辨证等辨证方法认识本病,把握其实质,并将癫、痫、狂、痉、惊、厥、中风等病证鉴别,有利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葆青;刁娟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1 研究目的1982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运动性疲劳被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机能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作者:丁利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平消胶囊是以仙鹤草、郁金、枳壳等多味中药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口服胶囊,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005-2007年,笔者选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5例.并与同期单纯化疗的35例作对照,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外周血象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它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65只眼,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代点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尤以中年人为多见,常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005-2006年,我科采用自制筋骨消肿止痛膏外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薛爱荣;张向阳;薛爱霞;王丽娟;杜书萌;魏薇;王新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3-01-2008-01,笔者以自拟化瘀补肾利水汤为主,结合针灸及西药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性小便不利症80例,疗效理想,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丙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是引起糖尿病患者终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确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了多个方面[1],其中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孙新宇;张良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汤剂应用较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汤剂的各种特殊煎煮方法中尤以先煎应用广泛,而对此则较难以掌握.在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其煎煮质量,如煎煮器具,煎煮时间,外界压力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先煎药物进行探讨.
作者:李学林;陶继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脾润肺片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 Hypersil ODS填料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柱温3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208-1.040u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为2.81%(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临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家兔心气虚证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的药效.方法:用家兔高脂饮食和免疫定向损伤法作为心气虚证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家兔NO与ET的变化,并以益气活血中药进行干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气虚证的效应.结果:造模后心气虚证模型组NO的含量明显下降,ET的含量明显增加.益气活血中药可提高血浆中NO的含量,可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剂量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ET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气虚证可能与NO的下降及ET含量的增加有关.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心气虚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血浆中NO的含量,降低ET的含量有关.
作者:明海霞;金戈;刘喜平;李军;李杨;董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记,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续的载体,中医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中医是在东方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成熟的,没有中医药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作者:邱彤;王金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肾病水肿、脑血管病水肿、特发性水肿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何更有效、更经济地给予治疗,增进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是临床医生需要研究的课题.2003-07-2008-02,笔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香丹注射液治疗各种水肿17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高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由于病毒感染的增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小儿常见的、多发的心脏疾病.2004-09-2007-10,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1例,收到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成淑凤;高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血清中SOD、MDA含量,研究针剌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疗效及原理.方法:采用MCA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生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中SOD、MDA含量.结果:针药结合组海马组织神经元的恢复较其他组有明显改善,血清中SOD的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优于单纯川芎嗪和针刺组.结论:针药结合能有效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降低MDA含量,从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成泽东;陈以国;王树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