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文;田金华;吴月芳;王少英
隐形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少见,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诊治1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4例,女7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1.7岁;11例均无糖尿病史,其中1例有多饮、多食、多尿现象,还有1例有多食表现,这2例均认为胃口好,未到医院检查;病程2~10 d 10例,3个月1例.1.2体征 左侧周围性面瘫7例,右侧周围性面瘫4例,其中严重面瘫8例,患侧眼睑不能闭合,睑裂2 ~5 mm;膝反射消失1例,减弱1例;跟腱反射消失5例,减弱1例.1.3辅助检查首次化验血糖(空腹、餐后、随机血糖)异常者7例,正常者4例,但复查时均超过正常范围,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本组颅脑CT扫描10例,颅脑MRI检查1例,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黄娣;冯俊艳;许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T分期和Borrmann分型价值,探讨CT对进展期胃癌T分期和Borrmann分型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 174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分2次口服1 000ml水充分扩张胃后行低张动态增强扫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分别依据横断位、多平面重建( 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通过协商对胃癌的T分期和Borrmann分型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组织结果对比.结果MSCT能够显示黏膜和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的侵犯程度,对进展期胃癌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3.47%,76.06%和90.74%,总准确率为79.89%;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 Ⅰ型、BorrmannⅡ型、BorTmannⅢ型和BorrmannⅣ型的准确率分别为86.36%、71.93%、67.74%和63.63%,总准确率为70.69%.结论 MSCT常规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及多种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高T分期和Borrman分型的准确性.
作者:李如迅;时高峰;焦志凯;王琦;杜煜;杨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和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耳聋以及试管婴儿和正常受孕的婴儿在听力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出生的孕28 ~36周的早产、低体重试管婴儿14例和正常受孕28 ~36周的早产、低体重婴儿14例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连续监测异常者,后由中耳分析仪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确诊.结果 正常受孕婴儿3次不通过的1人行中耳分析仪和ABR测试:为A型曲线,ABR测试单耳通过(ABR≥50 dBSPL).试管婴儿3次不通过的1人行中耳分析仪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为A型曲线,ABR测试单耳通过( ABR≥60 dBSPL).结论 对试管婴儿及正常受孕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进行早期听力筛查,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也为试管婴儿与正常受孕儿在听力学方面是否会有差异提供依据.
作者:齐月娥;杨燕燕;张黎平;陈晶;刘佳;高芳;王晓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腹部外伤剖腹探查后再次手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笔者将首次术后1个月内再手术列为早期再手术范畴.我院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需手术治疗的腹部外伤患者468例,16例腹部创伤(3.4%).经非计划性早期再手术做回顾性分析,对腹部创伤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旨在避免或减少再手术的机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 组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1.5岁.钝性伤8例,坠落伤4例,穿透伤3例,马蹄踢伤1例.腹部多脏器伤8例(多5个脏器),合并腹部以外多发伤9例,首次手术时有休克11例.再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4 h~27 d,平均9d.16例共行再手术17次,其中1例加初次手术急诊剖腹3次.再手术原因:5例为初次手术时漏诊多脏器损伤,其中遗漏胰腺损伤1例、胃、十二指肠损伤各1例、肾破裂出血1例、胆道损伤1例.本组6例处置失误及术式不当所致,脾切除术后再出血2例、外伤性肝破裂术后出血2例、降结肠损伤1期修补术后结肠瘘1例、后腹膜血肿术后出血1例、5例因非直接技术原因的并发症,1例引流管自行拔出、粘连性肠梗阻2例、切口裂开2例.
作者:刘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UA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因此,正确评价UA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并进行积极的针对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的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是判断冠心病发生猝死危险的重要指标.1 HRT概念、病理生理基础与检测方法1.1 窦性心率震荡的概念窦性心率震荡是窦房结对室性期前收缩的一种双向生理反应,即一次室性早搏之后窦性心律周期的短期波动,表现为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见于正常人或低危患者.而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伴有猝死高危的患者.
作者:邰炜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肩锁关节脱位约占肩部损伤的12%[1].男性发病是女性的5~10倍.随着肩锁关节生物力学研究深入,笔者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异体肌腱重建肩锁关节韧带,及锁骨钩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中,男29例,女9例;年龄21 ~56岁,平均年龄39岁;左侧23例,右侧15例;合并胸、腹部外伤4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高处坠落或摔伤.伤后距手术时间为3~10d.患者肩部疼痛,无力,上举受限,锁骨远端隆起,浮动试验阳性.X线片示锁骨肩峰端明显抬高,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按Allman分型Ⅱ型12例,Ⅲ型26例,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张卫平;张壮岱;刘长安;康强军;野战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EP)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76例EP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EP中,输卵管妊娠66例,卵巢妊娠5例,宫颈妊娠3例,宫角妊娠2例,发病相关因素主要有盆腔感染史、流产史、宫内节育器、不孕史及吸烟史等;76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 51例,22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5例,期待治疗3例.结论 EP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根据不同的病情及患者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积极控制盆腔感染和减少流产是预防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艳辉;李学军;张翠荣;马书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与卵巢肿瘤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解剖位置毗临,临床表现相似,超声无特殊的声像图改变;虽两种疾病均需手术治疗,但盆腔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又位于盆腔深部,邻近大血管,手术的难度较大,不少医生在术中感到切除困难而手术切除不彻底,甚至放弃手术,或因手术准备不充分而发生不该发生的并发症.故术前准确的定位诊断,术前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两种疾病难以鉴别,但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可以术前确定肿物的位置.本文主要讨论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断方法及其与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孙颖;王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一般认为下颌阻生智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萌出间隙不足和萌出角度不利[1];干槽症病因看法甚多,多认为创伤及感染为主要原因,自1986年Granford报告本病以来,国内外发病率报道为10%~30%(国内14.1%)[1].笔者采用综合疗法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效果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6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下颌智齿患者180例(180颗牙),其中男108例,女72例;年龄18 ~40岁,平均年龄24岁;均为下颌阻生智齿,其中近中阻生92例,水平阻生30例,颊向阻生25例,舌向阻生5例,垂直阻生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作者:刘丽;徐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刀齿状环切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 PPH)在环形嵌顿痔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分别采用超声刀联合PPH术(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治疗环形嵌顿痔各30例,并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刀联合PPH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环形嵌顿痔切除术比较,超声刀齿状环切联合PPH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正常生理早、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提倡并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陈稳;王明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很高,大量的脑卒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随着医疗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脑卒中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2].我院地处农村,患者多数是当地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健康知识普遍匮乏,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这就使家庭虽负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不理想.本研究旨在调查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疗效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1资料与方法1.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近年来宫颈癌的年轻化,以2%~3%的速度增长[1]而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10年,所以对宫颈癌防治重点在于对CIN的检测及治疗约有30%的CIN患者发展为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浸润癌,而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是女性常见多发病,约有50%育龄女性患有此病,过去常用的方法是电熨法,近年新的治疗仪器不断问世,陆续用于临床的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结疗法及微波疗法等[ 2].而阴道镜下电切术(LEE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专门用来微创性诊断和治疗宫颈疾病的专业技术,在宫颈病变的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阴道流血多、愈合时间长,愈合差等并发症,容易合并感染并影响其术后恢复,正是基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发病因素,我院采用α-人重组干扰素联合唯阴康协助宫颈LEEP刀对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外翻及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Ⅰ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唐晓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白身免疫性疾病.自1939年Blalock首次对1名19岁胸腺瘤合并MG患者施行胸腺切除治疗以来,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公认.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我科共收治胸腺切除治疗MG患者36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66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40岁以上28例;病程20 d~20个月.按Osserman分型Ⅰ型10例,Ⅱa型6例,Ⅱb型12例,Ⅲ型8例.36例均合并存在胸腺瘤.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清除,36例中6例采用后外侧开胸切口,其余30例均采用全胸骨纵劈切口.
作者:赵钗;陈蕾;武新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采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对于临床高度疑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确诊意义[1].在临床上主要有面罩雾化吸入及口含嘴雾化吸人两种方式,但肺功能检查技师较少关注支气管舒张试验雾化吸入方式对于肺功能检查的影响,本文旨在比较上述两种雾化吸人方式在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上的临床差别.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临床高度疑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50例,其中男88例,女62例,平均年龄(31±6)岁,所有患者24 h内未用激素类、氨茶碱类及长效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同时排除慢性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肺纤维化、肺结核、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心脏疾患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
作者:葛晓励;戈艳蕾;郭继芳;王金环;王红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习惯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病因复杂,50%的患者病因不明.Th1/Th2细胞因子学说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Th2细胞因子诱导母体产生免疫耐受,有利于妊娠的建立及维持,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介素-6( IL-6)在正常早孕及习惯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IL-6的表达,探讨的表达情况与习惯性流产发生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研究组: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门诊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7例,平均年龄(24.4±2.O)岁;平均孕(7.4±2.6)周;流产2次10例,流产3次4例,3次以上3例;除外染色体、解剖、内分泌异常、感染及内生殖器解剖异常等因素,经临床病史、体征、B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确定已经发生难免流产或稽留流产者.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就诊的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女性20例,平均年龄(22.8±2.6)岁;平均孕(7.0±1.9)周;B超示有胚胎心血管搏动,无不良妊娠史.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作者:励银智;宋月轻;王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和血脂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U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8例U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分析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2组治疗前hs-CRP、IL-6、TG、T℃、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及IL-6治疗2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TG、代、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无显著变化(P>0.05).Hs-CRP、IL-6与血脂水平均无相关性(r =O.203,P>0.05;r =0.31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可能通过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症作用发挥对UA的治疗作用.
作者:沈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将100例实施妇科宫腔镜检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2组,2组的麻醉方式都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身麻醉.A组为术前2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B组为术前20 min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患者术前和术中满足手术要求时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躁动评分(RS).结果A组患者的目标靶控浓度小于B组(P<0.05);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评分A组优于B组(P<0.05),躁动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2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全身麻醉中应用,可以减少二者的目标靶控浓度,提高术中患者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的烦躁,提供良好的镇痛,且没有阿片类药物样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志刚;廖小卒;李斌飞;程周;张培才;文静;邹雪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亦是人类目前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2008至2010年采用益气活血汤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5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05例,男101例,女44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9 ~78岁,平均年龄65岁.治疗组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2岁.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作者:安丽英;戚英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2% ~3%,如果不能及时对产后出血进行诊断及治疗,有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也是国内妇产科医疗研究机构和妇产科专家、学者重点攻关的课题之一.一般情况下,胎儿分娩后24h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即可认定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必须及时组织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诊断与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阴道流血量.本文将我院住院的6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68例,发生率为2.61%.其中院内分娩60例,院外分娩因产后出血入院8例,年龄18~ 39岁,失血量500~1 000 ml 45例,<1000ml21例,>1 000 ml2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40例,胎盘因素20例,软产道损伤7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作者:关玉兰;刘丽静;赵明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关联[1].本研究旨在探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对CRP及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且发病时间不超过72 h的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1.4岁.
作者:刘志通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