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艳;曲艺;李志军;郝青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一大病因.而髋部骨折的许多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肺部感染、心肺脑栓塞等已成为严重影响髋部骨折恢复的障碍,本文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3例进行交流、规范的心理疏导、配合康复训练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林;商月娥;张福清;阴彦林;王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类型.现在的监测、评价血栓形成倾向的常规出凝血检查常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迄今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认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因冠状动脉损伤后启动的凝血瀑布反应[1].有关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过程已较清楚,可以进行体外试验进行诊断评价并指导临床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但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启动环节-血管壁方面尚无定论,临床尚无确且的检查和有效的治疗方法[2].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动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早已为基础研究学者所注意.近来的研究认为,组织因子在血管壁损伤和受刺激后释放,并启动了凝血瀑布反应[3].本文将有关组织因子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作用综述如下,以期进一步研究更好的临床预测血栓形成的检查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王世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D-二聚体的检测是一种对继发性纤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被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具价值的指标.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则极大地提高了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及评价预后的水平.
作者:刘亚军;王迪;赵国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支气管脂肪瘤为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临床十分罕见,国内仅见20余例报道,我院1988~2008年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部肿瘤中,脂肪瘤仅2例,报道如下.
作者:郑风群;段国辰;牛占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颈椎手术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50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焦虑、恐怖计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颈椎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焦虑、恐惧心理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敬珍;张艳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也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许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医疗事业发展,各种型号和功能不同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不断涌现,使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实现了自动化,许多实验室拥有多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但是仪器常是品牌不同,而在品牌分析仪上又用非品牌试剂,使多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的一致性和溯源性成为我们检验工作者讨论的热点.为此,我们做了用新鲜血清作为临时标准品实现国产试剂在奥林帕斯AU640分析仪上的溯源性.报告如下.
作者:左瑞菊;郭爱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取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5例与正常人QTVI图象30例.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组织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心病患者Vs、Ve、Va和Ve/Va显著降低;RA、RV、RVAW、MPA显著增加.结论 QTV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运动可以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为肺心病患者评价右心室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测手段.
作者:周伟利;张亚丽;田海燕;杨志英;刘蕾;李旭峰;张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献血法>规定:公民无偿献血后,本人或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免缴或减缴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即血费)[1],目前在执行血费返还时,由于各地返还政策、返还标准不一,或因服务等原因,造成献血者误解或不满,严重挫伤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影响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建立和完善血费返还机制,笔者对目前我国无偿献血返还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陈莉;张海;钱海东;李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心电图变化在临床肺栓塞(PE)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PE患者65例,分析心电图特征及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结果 PE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者占83.1%,溶栓治疗后,有77.8%的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善,并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一致.结论 心电图本身对PE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和心电图变化仍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吴春玲;毛天杰;尹洪宁;袁雅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单眼剥夺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治疗前后外侧膝状体背核(dorsal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dLGN)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改变.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单眼剥夺组(MD)、单眼剥夺脑室内注射NGF组(MD+NGF)和注射生理盐水组(MD+NS),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剥夺自14 d龄开始,分别于28、42 d龄处死,脑室注射分别于14、28 d龄开始.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dLGN 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nNOS阳性神经元在 dLGN散在分布,单眼剥夺和年龄增长可致其阳性神经元数密度降低.N组及MD+NGF组分别与MD组和MD+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 d龄处死大鼠dLGN阳性神经元数密度N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42 d龄与28 d龄比较,dLGN阳性神经元数密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视觉发育具有可塑性,弱视治疗具有时效性.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外源性提供NGF,可以促进dLGN nNOS增多,从而拮抗剥夺效应.
作者:苏鸣;刘丽;陈璐;张亚娟;任生刚;滑惠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心率振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对其心肌梗死后7~21 d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析TO、T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TO值越高,TS值越低(P<0.05);TO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负相关(r=-0.589,P<0.05).结论 HRT可能对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2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有预测价值.
作者:卢军利;董艳;龚丽娟;朱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超声对单纯性肾囊肿诊断和治疗.方法 将我院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80例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与治疗.结果 本组180例均无发热,穿刺治疗后2 d感腰部轻度刺痛30例、合并轻度血尿42例;180例术后均进行B型超声复查,第1个月囊肿消失127例;第2个月消失41例,无变化12例,再行穿刺治疗后1个月囊肿消失.结论 超声对于单纯性肾囊肿的诊断准确率高,治愈效果明显.
作者:姜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小儿尤其是早产儿、新生儿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着重要的不同之处,小儿除了要保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外,还需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本文总结了我院2003~2007年小儿全营养混合液(TNA)临床护理工作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体会.
作者:韩月芬;毕月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胸外科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呼吸道管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 本组120例患者均给予术前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安慰,以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正确判断病情,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排痰,必要时药物止痛,超声雾化帮助排痰.结果 经实施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的1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组病例无1例出现肺部并发症.结论 呼吸道管理在胸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呼吸道管理可以使之无痰液聚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治疗和康复,有效地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避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其他脏器损害.
作者:邓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许多研究表明气象因素的刺激是AMI发病的诱因[1,2].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疾病发生的规律也有所差别,因此有必要对石家庄地区气候环境因素对AMI发病影响作一分析总结.本研究试图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多元统计方法,探讨AMI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作者:杨备战;赵科林;刘立刚;戚国庆;夏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对内科病区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抽取内科病区细菌培养结果及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加强护理管理后,内科病区空气细菌菌落数及物品表面细菌菌落数有显著降低,内科病区院内感染率较前显著下降.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主要因素,对降低医源性感染起积极作用.
作者:王金艳;曲艺;李志军;郝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及探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足月单胎头位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50)用0.1%罗哌卡因+1.5 μg/ml芬太尼,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对照组(n=50)阴道自然分娩,未镇痛.观察镇痛效应及2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2组产程、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 罗哌卡因+1.5 μg/ml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疼痛阻滞完善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难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洪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九味承气口服液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术后第1天胃管内注入九味承气口服液20 ml,再注入生理盐水10 ml.夹闭胃管30 min后,接胃肠减压器持续胃肠减压,3次/d.对照组术后胃管常规接胃肠减压器持续胃肠减压.以术后患者排气时间为指标,观察九味承气口服液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活动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本方法耐受性良好,恢复顺利,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九味承气口服液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使患者早日进食,值得推广.
作者:陈俊霞;陈书爱;杜秀敏;李树然;张雪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孕妇体操和拉玛泽减痛呼吸法训练,并进行跟踪调查直至分娩,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0月至2008年8月我院进行正规产前检查直至分娩的初孕妇42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18例)和对照组(209例),2组均为单胎头位,既往体健,入选时无妊娠并发症,年龄20~34岁,体重45~80 kg,身高150~170 cm.
作者:戎惠娟;康玉蕊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