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的止痒与消肿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王冰;丁阅异;马梦雨;夏艳秋;葛臻;方杭;干仲元;张伟荣

关键词: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 止痒, 抗炎消肿, 安全性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自制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止痒、消肿抗炎作用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法:采用磷酸组胺致痒豚鼠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动物皮肤瘙痒及抗炎消肿作用,并设曼秀雷敦薄荷膏为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家兔同体前中后三部分自身对比法,评价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皮肤的急、慢性刺激反应.结果: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组对磷酸组胺致豚鼠局部皮肤瘙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较好的消肿作用,且与曼秀雷敦薄荷膏作用相当;急性皮肤刺激显示复方止痒凝胶对家兔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而慢性皮肤刺激提示无刺激性.结论: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具有良好的止痒、抗炎消肿作用,且安全性好.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外合作办学医药类项目学生海外学习适应刍议

    中外合作办学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总结中外合作办学医药类项目学生海外学习适应的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学习适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

    作者:陆婧;刘隽;陶建生;严景花;陈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主题汇报方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中,选择“干细胞与医学”章节采用主题汇报形式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中医药院校学生间的生物学基础差异很大,而主题汇报拓展性广、形式不拘,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正性情绪、增加学习热情与激情.

    作者:孙祝美;叶(哼)杰;李华;闫晓风;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从经方治疗不寐浅析中医“和”法

    以《内经》为理论基础,认为“阳不交阴”是不寐的主要病机.分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黄连阿胶汤5首经方治疗不寐的机制,调和营卫、调和升降、和解少阳、调和肝脾、交通心肾均体现了中医的“和”法.

    作者:姜璇;袁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方测证综合实验方法入门”课程建设体会

    “以方测证综合实验方法入门”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涵盖中医证候发展史、证候模型建立方法、证候模型应用概况、方证相应理论与应用,以及方证相应的经典实验.课程设置贴近中医经典理论、体现中医研究思路、融汇药学基础知识与中药制备技术,对培育学生辨证技能与科研思维、实现“医药互通”有积极的作用,可望成为一门完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新型课程.

    作者:董杨;李福凤;张彤;张伟荣;可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常见病,其中肝胃不和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孟灿;费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 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4.3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干扰脑缺血后血小板CD40/CD40L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作者:孙寒静;郑缅华;梁天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四君子汤对化疗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化疗前后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FOLFIRI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给予四君子汤口服,治疗周期为2周.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1d、3d、5d、7d检测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及血浆D-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后1d治疗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即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3d、5d、7d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5d、7d,对照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在化疗后3d、5d、7d对照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水平较治疗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围化疗期中药干预对化疗所致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金赟(契);武建毅;冯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均匀设计的防治脂肪肝中药有效组分复方筛选与验证

    目的: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有效复方“祛湿化瘀方”已知的中药组分或成分中筛选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分或成分复方,并运用相同动物模型验证其对实验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以“祛湿化瘀方”中5种已被认知的、能被分离提取或购买的有效组分或单体(绿原酸、栀子苷、姜黄素、虎杖苷、白术多糖)为研究对象,运用高脂饮食8周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采用均匀设计“5因子10水平”分组设计.给药4周,以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为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中药组分或成分复方”.再次运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以祛湿化瘀方及西药罗格列酮为对照,通过检测实验大鼠肝组织TG、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肝组织HE染色脂肪变性程度,对所得中药成分复方的抗脂肪肝疗效进行验证与对照.结果:①筛选试验获得回归方程为Y=71.966-19.798 X4+ 18.687X1X4,提示栀子苷(X4)、绿原酸(X1)组合(命名为“ZL方”)对肝组织TG抑制作用佳;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ZL方”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TG含量,降低血清ALT活性(P<0.01).结论:运用均匀设计筛选获得的ZL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肪沉积及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作者:唐亚军;孟胜喜;冯琴;李晓飞;王文静;彭景华;胡义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状腺结节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

    目的:建立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为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以及建立综合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文献调研结合以甲状腺结节患者症状询问为主的问卷调查,提取证候要素,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形成甲状腺结节的辨证分型模型,然后通过该领域专家咨询,建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结果:30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证候要素经聚类分析聚为5类,通过专家咨询修正,第2、4类(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合并为脾肾阳虚证,第1类为肝郁痰凝证,第3类为痰瘀互结证,第5类由“气阴两虚证”改为“阴虚内热证”.由主成分分析和专家平均排位情况确定每一类证型的主症和次症.这4种证型反映了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基本证候.结论: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基本证候为肝郁痰凝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和阴虚内热证.

    作者:仇莲胤;阙华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的止痒与消肿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自制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止痒、消肿抗炎作用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法:采用磷酸组胺致痒豚鼠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动物皮肤瘙痒及抗炎消肿作用,并设曼秀雷敦薄荷膏为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家兔同体前中后三部分自身对比法,评价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皮肤的急、慢性刺激反应.结果: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组对磷酸组胺致豚鼠局部皮肤瘙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较好的消肿作用,且与曼秀雷敦薄荷膏作用相当;急性皮肤刺激显示复方止痒凝胶对家兔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而慢性皮肤刺激提示无刺激性.结论: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具有良好的止痒、抗炎消肿作用,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冰;丁阅异;马梦雨;夏艳秋;葛臻;方杭;干仲元;张伟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癫狂病方药历史沿革及应用特点探析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挖掘整理,梳理癫狂病中医方药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沿革,并分析历代癫狂病方药的临床应用特点,为现代癫狂病临床治疗提供文献参考.

    作者:赵玉萍;柴剑波;于明;林雪莲;赵永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的汉方证治探讨

    日本汉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汉方医认为,火毒内蕴、痰饮内停、瘀血内阻、脏腑亏损这四大证候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侧重,并且互相交错,互相影响.针对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病情,有一系列对病及对证治疗的汉方,如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温清饮、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桂枝茯苓丸、抑肝散、七物降下汤等.认为汉方辨治高血压病的特色在于辨体质、辨方证、重视腹诊.

    作者:刘巍;熊兴江;王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脾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健脾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片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疲倦等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有助于改善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证候,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张微微;陈洁;谢国群;贺天临;郭晓冬;张学民;韩克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膏方对冬季女子赛艇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中药膏方对冬季女子赛艇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同一队14名17~19岁的专业赛艇女运动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冬训期每日按时服用中药膏方,对照组予常规膳食.监测每组运动员冬训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自然杀伤T细胞(NKT).结果:观察组冬训后CD3+、CD4+、NKT较冬训前明显上升(P <0.01,P<0.05),而CD8+、NK无明显改变;对照组冬训后CD3+、CD4+、CD8+、NKT均无明显改变,而NK明显下降(P<0.01).在CD3+、CD4+、NKT及NK方面,观察组冬训后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膏方对冬季女子赛艇运动员免疫机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作者:朱政;胡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五子衍宗丸对无精症小鼠的免疫促进作用基因表达谱分析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中药复方五子衍宗丸对无精子小鼠睾丸内生精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方法:按白消安诱导方法制备无精子症小鼠动物模型;中药灌胃无精子症小鼠,连续给予五子衍宗丸2个生精周期(78 d).提取该组及对照组小鼠睾丸RNA,经过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杂交,分析五子衍宗丸对生精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五子衍宗丸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在检测的31 722个基因中,基因表达具有2倍以上明显差异的上调基因355个(占1.12%),下调基因487个(占1.54%);五子衍宗丸组小鼠TNF-α、IL-3、MKK4/7、MKK3/6、Grb2和PLA2、P38等7个基因表达差异明显,而这些基因是Fc epsilon RI通路中的组成部分.结论:中药五子衍宗丸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其补肾益精的功效可能与免疫增强作用有关.

    作者:王宁;张树成;陈西华;贺斌;王尚明;魏刚;张长勇;张斌;王介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二级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补偿机制初探

    通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二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补偿机制的实施,探讨补偿机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经过3年补偿方案的实施,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接诊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医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黄惠泉;李荣华;郁东海;齐昌菊;王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范忠泽辨治肺癌临证思路

    范忠泽教授认为肺癌主要由于正气内虚,痰、瘀、毒蕴结于肺所致,病位在肺,发病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提倡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当以滋阴生津、益气养阴为主,并重视顾护脾胃.临床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颇有良效.

    作者:张瑞娟;石晓兰;许建华;余文燕;王国娟;孙珏;范忠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以探讨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为归肺经中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所载归肺经中药进行统计,从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50味归肺经中药中寒凉性药物占50.4%,温热性占28.4%;五味中以苦味居多,其次是甘味和辛味;功效以清热、祛湿、化痰为主;化学成分以苷类多,其次是黄酮类、糖类、挥发油类;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菌、抗病毒、祛痰、镇咳、平喘.结论:归肺经中药多苦寒、含苷类成分,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抗菌、抗病毒作用.

    作者:杨萍;车立娟;金素安;何世民;袁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模式在中医妇科人才培养中的体会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是当前中医药教育的两种主要模式,二者各具优势与不足.中医妇科人才的培养既要发挥院校教育知识传授系统全面的优势,又要发挥师承教育注重临床实践技能的优势,取长补短,以培养高水平的中医妇科人才.

    作者:林益;朱南孙;董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黄芪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EAE模型,通过5级临床症状评分观察黄芪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HE染色观察黄芪对EAE小鼠脊髓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CCK-8法检测脾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多肽MOG35-55特异性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脾脏MOG35-55特异性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TNF-α、IL-17、IL-4的水平.结果:黄芪能够有效抑制EAE小鼠的临床症状,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抑制MOG35-55特异性T细胞增殖及IFN-y 、TNF-o、IL-17的分泌,促进IL-4的分泌.结论:黄芪能够有效抑制中枢神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这种作用与其抑制MOG35-55特异性T细胞增殖,减少Th1、Th17型细胞因子分泌,促进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相关.

    作者:孙宇;王水英;黄梦汶;景园雅;谢昆;程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