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式改良剖宫产498例临床分析

王士彦;李敏

关键词:改良剖宫产, 剖宫产手术, 剖宫产术, 以色列, 医生, 临床, 基础
摘要:新式剖宫产是由以色列的Stark医生于1988年开始推广,并被广泛采用.我院自1998年在新式剖宫产基础上对剖宫产术进行了改进,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所做的498例剖宫产手术总结分析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TEN在恶性肿瘤中的突变与缺失

    PTEN/MMACl/TEP1基因1997年由Steck等3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抑癌基因(以下简称PTEN).Li等[1]设想第10 q23丢染色体可能编码一肿瘤抑制基因,于是应用代表性差别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研究原发性乳腺癌第10 q23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 .

    作者:翟俊霞;安翠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葡萄胎流产后卵巢黄素囊肿破裂1例

    患者,26岁.因停经2个月,下腹痛8h,于2000年3月4日入院.以往月经3-4/3-40天,末次月经2000年1月2日,孕1产0.停经40 d出现早孕反应至今,入院前2 d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血块及胎块状组织排出.

    作者:鲁桂美;孙希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前后的护理

    膀胱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威胁着人民的健康,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也越来越先进,我院自1996年以来,用游离回肠代膀胱治疗膀胱癌术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术前、术后护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陈建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螺内脂合甲硝唑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寻常型痤疮是青少年常见皮肤病,治疗药物不少且疗效欠佳.我院自1997年用螺内脂合并甲硝唑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兴宽;耿淑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康胶囊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胃康胶囊的主要成份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和该药的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探讨胃康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机制.方法将HP混悬液均匀接种于培养基上,用无菌海绵块(圆形,厚2 mm,直径8 mm)分别吸取单味药(1 g/ml)0.1 ml和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胃康胶囊0.1 ml,放置于上述培养基上,生理盐水作对照,培养72 h后观察结果.结果单味药黄连、蒲公英、白芨、吴茱萸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42、16、14、22 mm;胃康胶囊的MIC为6.25 mg/ml.结论胃康胶囊的主要成份均有不同的抑菌效果,该药的MIC为6.25 mg/ml.抑杀HP可能是其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于文涛;徐华洲;李国明;王亚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采用9对引物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缺失

    目的研究快速、准确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基因缺失的方法.方法采用9对引物的多重链式聚合酶反应(mPCR)检测169例DMD/Bmd基因缺失.结果169例患者中85例检测出基因缺失,总缺失率为50.3%.结论9对引物的mPCR在DMD/BMD基因缺失诊断中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实用等特点,便于推广.

    作者:赵振军;叶贤坤;张义芳;王小会;牛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心电图异常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近期心电图的改变,来研究判断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病例组为年龄在50岁以下并且合并近期心电图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2例,对照组为无近期心电图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3例,采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检查.结果近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与对照组相比较,22例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40.9%;对照组死亡6例,病死率14%,x2值为4.53,P<0.05,差异显著.结论近期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严重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增加病死率.

    作者:马荣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真红细胞增多症1例

    患者,男,58岁,农民.主因四肢远端皮肤散在瘀斑1个月,右下肢水肿10 d,于2000年5月16日入院.1月前无诱因始现四肢远端散在皮肤瘀点、瘀斑、伴瘙痒,遇水后加重,随着瘀斑增多,10 d前右小腿渐现肿胀、疼痛,站立、行走时加重.发病以来无鼻与牙龈出血、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

    作者:朱淑霞;王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型头皮止血钳在幕上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以往的幕上开颅术,头皮止血是采用数十把普通止血钳或数十个头皮夹来完成,操作较繁琐、头皮失血较多,且头皮损伤较重.为了减少这些缺点,我科于1997年自行研制并试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头皮止血钳,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占强;赵永卫;田更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遗传学分型及初治结果分析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简称急非淋,在小儿白血病中发病率约20%左右,与急淋(ALL)相比,治疗较困难,预后相对差,现将39例小儿ANLL的MIC分型与初治结果加以总结和分析,以期发现其内在的联系.

    作者:刘洪玉;石世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过程中饮酒致过敏反应2例

    例1.女,30岁.因尿频、尿痛1 h就诊.体温36.4℃,心、肺、腹未见异常.尿常规:WBC 15~20个/HP,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4.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于第4次静脉滴注完毕后4h饮用白酒20 ml,立即出现胸闷、气短,颜面部、胸部潮红瘙痒.血压10.5/8 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呈阴性,考虑过敏反应.

    作者:王俊霞;刘平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与排尿困难的关系.方法报告1982~1997年16年中收治的56例前列腺增生症,均做了手术切除.结果56例前列腺增生分四型:纤维肌腺瘤样型28例占50%,腺瘤样型16例占28.57%,平滑肌瘤样型7例占12.5%,纤维血管型5例占8.93%.结论排尿困难与前列腺的大小无直接关系,而与前列腺增生的四型有关.伴有炎症时,尿道刺激症更明显.

    作者:王玲;曲静;张世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电离子烧灼与药物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单用电离子烧灼后复发率较高.为此我站门诊自1998年1月~1999年1月联合药物治疗CA 43例,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杰;李竹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癌术后合并肺栓塞1例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汉族人.主因绝经10年腹胀2个月,加重2 d.于2000年1月24日收入院.阴道检查:子宫已萎缩,子宫峡部后壁似有肿物附着,无漂浮感.腹部检查:腹水征阳性.胸部X线片示:胸腔积液.行胸腹腔穿刺送检,均找到癌细胞.择期于2000年2月1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双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

    作者:焦文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天眶皮样囊肿伴瘘管1例

    患儿,女,9岁.自出生后父母发现其颞部有一瘘口,经常排豆腐渣样物.1年前因右上睑红肿、疼痛,在当地医院切开引流,愈合后反复破溃,于1999年12月4日收入院.检查:右颞部皮肤距外眦角35mm处可见一直径1 mm大小瘘口,挤压有豆渣样物排出.

    作者:王改欣;王凤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58例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的较好方法.方法对5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行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3个月,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此术式的临床应用,克服了传统的包皮环切的许多缺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明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横结肠脾曲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横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脾曲过高成角造成的一种肠梗阻,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医生的忽视或认识不足,极易漏诊和误诊.我们自1996年8月~1999年12月共收治12例,报告如下.

    作者:林宗伟;黄天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防溢液画蜡笔的制作和使用

    借鉴中国蜡染艺术用蜡壶将熔蜡画在织物上防染原理,设计了防溢液画蜡笔,用于组化或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材料20~25W电烙铁一把,一段细铁丝(10 cm),蘸水笔尖一个,包埋用石蜡.

    作者:徐明堂;杜传国;吕翠环;张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贲门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660例被延误诊断的贲门癌患者诊断过程分析,探讨贲门癌延误诊断原因.方法收集660例延误诊断的贲门癌病例,从年龄、性别、职业、首发症状及发病后在医疗机构中被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主观延误诊断416例.年龄因素:50岁以下较50以上年龄组误诊率高;职业因素:文化程度较低者较文化程度较高者误诊率高.客观延误诊断244例.主要是因医务人员对贲门癌症状多变性认识不足,草率诊断所致.结论加强防癌宣传,提高全民认识.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贲门癌症状多变性的认识,加强责任心,对降低贲门癌误诊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军;程惠民;唐振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七总皂甙治疗急性期脑梗死5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5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三七总皂甙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另予甘露醇脱水、神经营养药物、脑细胞活化剂等,疗程2周.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0%,明显高于对照组(77.1%),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外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三七总皂甙是急性脑梗死的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解旭东;冀风云;王婷;刘建辉;王健;姚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