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明;马淑兰;杨永清;张英英
德国是西医学的重要发源地,而传统的中国针灸在德国则倍受瞩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几经起伏,终渐日盛.本文简要回顾了针灸在德国发展的历程,对德国目前的针灸水平、针灸医疗保险、针灸研究、针灸临床、针灸机构、针灸杂志及针灸发展趋势做了详细介绍.
作者:李沛;杜野岚;刘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点按肩井、天宗(1)方法:取穴为患侧肩井、天宗,患者取坐位,上肢下垂,颈胸微向前,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医者立于其背后,用拇指尖或肘部点按揉患侧肩井穴,不可用力过猛,要持续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或其他组织,5分钟后用拇指按天宗穴0.5分钟.每日1次.
作者:邓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小儿肺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期多由西医儿科收住院给予抗炎、抗病毒以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但是在热退、白细胞计数正常之后,部分患儿仍有轻度咳嗽、痰鸣,单侧或双侧肺底部或支气管可闻及湿罗音,此时继续静脉点滴或口服消炎药、雾化吸入等方法往往效果不明显.笔者2002年9月-2004年1月共收治该病患儿104例,均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献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针刺推拿综合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针推组、针刺组、推拿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针刺推拿综合方案、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建立多维评价指标,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3组一般资料基线一致,组间可比;3组临床疗效,针推组痊愈显效率68.3%、总有效率88.3%,针刺组51.7%、75.0%,推拿组50.0%、76.7%,针推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的疗效,P<0.05;治疗后3组症状总积分均降低,均P<0.01,针推组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其余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变化无差异,P>0.05;3组治疗起效时间,针推组短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未发现所采用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CSA,疗效肯定,使用安全;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CSA较之单纯采用针刺或推拿疗法具有优势.
作者:周建伟;胡玲香;李宁;张凡;李春雨;赵菁菁;李季;胡运光;张颜;王成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一般资料58例均为我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1~60岁,平均42岁;病程5天~2.6年,平均7.4个月;有腰部外伤史者15例,感受风寒湿者19例,无明显诱因者24例.58例患者全部经CT或MRI检查,其中L3/L4椎间盘突出者5例,L4/L5椎间盘突出者19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18例,多个椎间盘突出者16例.
作者:黄移生;彭易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浮针与体针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膝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采用浮针刺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7%,对照组39.6%(x2=7.0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从治疗次数上看,浮针所需次数比体针次数明显减少(x2=5.2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浮针治疗本病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吴扬扬;廖静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寻找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的佳方法.方法:临床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加艾灸组(54例)、药物组(42例).耳穴贴压加艾灸组采用耳穴贴压加艾灸足三里、丰隆、局部水疱处;药物组采用口服、外擦无环鸟苷.结果:耳穴贴压加艾灸组治愈率为55.5%,总有效率为100.0%;药物组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61.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加艾灸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耳穴贴压加艾灸法不失为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的较佳方法.
作者:余蕾;李月梅;曹雪梅;姚岱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两种针刺方案对中风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2次分别针刺健患侧腧穴,对照组每日1次针刺患侧腧穴.以简式的Fugl-Meyer运动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分级达Ⅳ级以上为68.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良好率为74.3%;对照组分别为31.4%和42.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方案相比,每日2次健患侧腧穴交替应用的针刺方案更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雷龙鸣;庞军;陈家兴;彭德辉;王泽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在对针刺全血清进行预初分段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鉴定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的大体所在.方法:将稀释后的分段血清以2.5mL/kg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到高嗜酸粒细胞血症模型大鼠的体内,连续注射3 d,同时连续10 d测定分段血清对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针刺血清组份1、组份2和组份3在尾静脉注射后3~10 d均可明显降低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不是单一的,针刺可能激发了体内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作者:徐慧明;马淑兰;杨永清;张英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莫沙必利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以疗效指数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明显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症状,疗效优于莫沙必利,且副作用小.
作者:庄礼兴;陈楚云;郭跃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分型论治、穴位的选择、赋形剂的选择、敷药时间、疗效判断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确有疗效,但其临床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作者:王澍欣;李艳慧;尹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的综合临床学科,它立足于社区,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综合服务.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全科医学的性质,它的治未病、辨证论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等学术观点完全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作为中医学一部分的针灸学,因其鲜明的廉便验的特色也昭示自身具有全科医学的性质.本文将从针灸学的特点和全科医学的使命两个方面分析针灸与全科医学的关系.
作者:赵忠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1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为结婚2年以上,夫妻性生活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年龄小25岁,大33岁.
作者:王传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刃针作为一种疗法,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在此基础上,掌握刃针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发挥刃针疗法的效应.现将这些问题分述如下.
作者:田纪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出入大脑的部位主要有眼系、巅顶部、风府穴和顑部;大脑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经络通路.结论:<内经>对大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在临床诊治脑病时值得重视和借鉴.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佳方案.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体针组(62例)、头针组(60例)、体针组(61例)进行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头体针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头针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24例,无效7例;体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19例,无效3例.头体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伯清;周平;祝玉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机理.方法:以32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辨证选穴,分别于第1、2疗程后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各项肥胖指标(包括体重、肥胖度、体质指数)、三围、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疗效明显,总有效率1个疗程后为84.4%,2个疗程后为90.0%,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并有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之趋势.结论:穴位埋线减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只需1周1次,节约了病人就诊时间,适应当今社会较快的生活节奏,是一种较好的减肥方法.
作者:杨福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脑出血(ICH)的佳方法.方法:将本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毫针浅刺法治疗.结果:采用毫针浅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0%,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毫针浅刺法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作者:张振伟;李文雪;薛维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是不孕症中常见的病症,大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40%.笔者自2002年以来,与不孕不育症门诊合作,运用中药、温针灸治疗本病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梅;宋立中;姜豪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自2003-2004年对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5~71岁,平均29.74岁;病程4周~50年,平均4.31年.
作者:唐春蕾;刘新国;刘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