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观察

王鹏;程琰;张永顺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索非布韦, 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
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EVR率(55%)、SVR率(37.50%)高于对照组EVR率(30%)、SVR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R率(7.50%)低于对照组NR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CV-RN、ALT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V-RN、ALT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突出、安全性高.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30例给予替米沙坦治疗,乙组30例用替米沙坦+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尿蛋白量、C反应蛋白、尿蛋白排泄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血肌酐高于甲组,其余各项指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总改善率(86.7%)高于甲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延缓肾损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荣光;卓华钦;叶庆邦;宁海欢;蔡茵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型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佳恢复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指数低于对照组,术中异常情况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婕;陈荟郦;黄祖烽;陈玄之;曾朝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肝损伤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化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期的大剂量化疗结束后第5天复查肝功能,对照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63.33%,19/30)高于观察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肝功能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肉眼黄疸.化疗结束后5 d复查肝功能,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2.16±100.26)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7.23±85.19)U/L,观察组ALT(63.36±62.20)U/L、AST(43.33±38.37)U/L,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化疗药物性肝损伤,能有效改善患者ALT和AST水平,肝功能损伤程度轻、恢复快,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于人工假体安放完毕及缝合关节囊切口后,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均术后夹闭引流管6 h.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并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ATPP、PT、F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别为(364.35±59.42)ml、(285.76±54.29)ml、(651.42±125.28)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论 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总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作者:梁鸿志;樊书新;骆雷锋;王贺平;刘照树;张潇;钟凯华;姚树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FHIT基因和p21基因异常表达与外阴癌和外阴尖锐湿疣的关系

    目的 探讨FHIT基因和p2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及正常外阴组织的关系.方法 选取病理科存档的石蜡标本,其中外阴鳞癌38例,外阴尖锐湿疣52例,正常外阴组织1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外阴癌、尖锐湿疣和正常组织组中FHIT基因和p2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FHIT基因在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正常外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正常外阴组织为68.75%),外阴癌为68.42%,外阴尖锐湿疣为19.23%;p21基因在外阴尖锐湿疣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外阴癌与正常外阴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外阴组织与外阴癌中p21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和p2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外阴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外阴尖锐湿疣可能为外阴癌的癌前病变.FHIT基因与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峰;王玉玲;李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65岁以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42眼).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B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A组和B组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降低(P<0.05);B组3例(3.57%)于术后12个月、2例(2.38%)于6个月眼压再次升高,应用降眼压药降至正常.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眼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能一次完成白内障及抗青光眼手术,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经济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毅;张园;黎宗汉;谭思敏;方林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干预组50例,对照组72例.干预组患者接受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包括用药提醒、用药知识宣讲、心理干预等.对照组仅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及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分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3个月,干预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为35.6%(18/50),对照组为83.3%(6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后,对照组血压、血脂、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血脂及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用药提醒、用药知识了解程度、心理因素是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马艳;李结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发性流产、存在血栓前状态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93.75%)高于对照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8.75%)低于对照组(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 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妊娠结局和性激素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梅德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三维盆底超声诊断子宫脱垂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子宫脱垂患者实施三维盆底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脱垂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三维盆底超声诊断后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和疾病性质.结果 超声诊断后,48例中子宫脱垂45例,准确率为93.75%,其中Ⅰ度8例,Ⅱ度25例,Ⅲ度12例;合并征阴道前壁膨出18例,阴道后壁膨出13例,阴道前后壁膨出4例.结论 三维盆底超声诊断子宫脱垂准确率较高,能判定病变程度和合并症,有利于临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74.51%)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80%)低于对照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3、7、14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

    作者:袁方;赵凤华;高岩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84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施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照组施行外剥内扎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术后肛周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生活质量(GQOL-74).结果 术后,观察组肛周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0%(5/42)低于对照组35.71%(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GQOL-74各维度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永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拉贝洛尔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拉贝洛尔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镇静解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酵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纤溶及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贝洛尔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增强纤溶活性,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3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为甲减组、28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为HT组、33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病(GD)患者为GD组,同期选取40例体检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四组研究对象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 甲减组TSH水平升高,GD组TSH水平降低(P<0.05),HT组与对照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HT组、GD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TRAb水平升高,而甲减组、HT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自身抗体和TSH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尽相同,检测TSH、TPOAb、TRAb、TGAb水平对临床常见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肖义森;潘国基;杨丽梅;杨美玲;刘惠花;周运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功血患者164例,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术后闭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有效率均为100%,术后1个月闭经率为64.6%,术后3个月闭经率为73.7%,术后6个月闭经率为79.3%;术后6个月时贫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安全有效.

    作者:林婉;江少如;叶淑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剂量组患者采用基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组有效率(97.5%)高于低剂量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C-反应蛋白浓度为(8.24±1.31)mg/L,低剂量组为(10.62±1.2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满意率(90%)高于低剂量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气管异物患者60例,依照入院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躁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时,选择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良好,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欣;彭粤;桑轶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功能带锁髓内钉对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功能带锁髓内钉对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使用多功能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可在短期内完全负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石战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轻、中度UC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IL-23以及TNF-α 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UC患者应用益生菌与美沙拉秦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患者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延缓病症发展,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张捷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柏膏与穴位贴敷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柏膏与穴位贴敷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患处双柏膏贴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敷贴膏行穴位贴敷.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各时段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柏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较单用双柏膏贴敷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疼痛情况明显改善.

    作者:黄辉文;戚子荣;丘青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4例PC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观察组行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憩室改善情况、经期恢复、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经期恢复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治疗前后憩室宽度、深度测定值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憩室宽度、深度测定值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与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手术均可作为治疗PCSD的有效疗法.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谷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