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蒋天祥

关键词:冠心病,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摘要: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稳心颗粒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房性期前收缩为(260.33±25.84)次、室性期前收缩为(141.65±14.06)次、交界性期前收缩为(264.82±25.59)次,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缺血发生次数为(5.47±0.53)次、缺血总时间为(16.18±1.59)min,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5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值得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富民县健康人群麻疹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富民县健康人群实施麻疹检测具体情况,确保针对麻疹疾病可以及时进行防治措施的研究.方法:选择富民县2015年-2016年健康人群831例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健康人群的麻疹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主要选择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完成;终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于2015年,接受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共包括445例,其中>250mIU阳性率为437例(98.20%);> 800mIU阳性率为378例(84.94%),其中>800mIU检测对象存在保护率;于2016年,接受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共包括386例,其中> 250mIU阳率为330例(85.49%);>800mIU阳性率为142例(36.79%),其中>800mIU检测对象存在保护率;终发现2015年与2016年检测人群在> 250mIU阳性率、>800mIU阳性率以及保护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富民县健康人群实施IgG抗体水平检测发现,2015年以及2016年在终>250mIU阳性率、>800mIU阳性率以及保护率方面均存在差异,对此仍然需要将麻疹疫苗接种率以及接种质量提高,从而确保麻疹疾病可以获得有效防治.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如何提高采共血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质量

    在医学临床当中对血液质量具有很严格的标准要求,血液质量的好坏关乎每一位患者生命的安危,加强护理操作质量管理有利于控制血液质量,能够提升对献血者护理质量的水平,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而血站护理操作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采供血护理质量是衡量采供血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宣传、招募更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作者:何育红;李建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再次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宫体注射缩宫素10U的方式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产妇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微克进行预防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并分析产妇的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通过数据对比,在手术时间方面和术后出血量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方面,观察组有2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为4%,对照组有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为1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帮助产妇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肖乾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黄芪多糖联合TP方案治疗Ⅳ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Ⅳ期宫颈癌疗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Ⅳ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单纯TP方案治疗组(对照组)和黄芪多糖联合TP方案治疗组(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联合组Ⅳ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组Ⅳ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完成周期显著高于对照组,rhG-CSF、rh-EPO、Ⅲ~Ⅳ级和Ⅰ~Ⅳ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肾功能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Ⅳ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的WBC、RBC、Hb、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各子项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Ⅳ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的WBC、RBC、Hb、IL-2、CD3+、CD4+、CD8+、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联合TP方案治疗Ⅳ V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张杨;宋双生;李新平;叶永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患者循环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在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脑利钠肽对其循环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40例,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设为甘油组,另一组病患给予重组脑利钠肽进行治疗设为钠肽组,每组各有20例病患,对两组病患术前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患术前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甘油组术后72h比较,钠肽组病患的hS-CRP、sICAM-1、IL-6、sVCAM-1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钠肽组病患的室壁运动积分、肌酸磷酸激酶(CK)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优于甘油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脑利钠肽,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雪梅;刘攻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颈性眩晕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颈椎手法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相比于对照组(80.0%)更高,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性眩晕中具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较高,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元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康复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效果差别.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9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呼吸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肺康复综合护理,对比患者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肺康复综合护理能够获得更好效果.

    作者:曹小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疆巴州地区人群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巴州地区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1174例;对照组1290例.对所有纳入对象检测PWV、ABI及其他辅助检查,并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探讨PWV及ABI与CHD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CHD组PWV水平(1648.55±125.78)cm/s显著高于对照组(1325.87±113.69)cm/s,PWV升高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ABI水平(1.00±0.07)显著低于对照组(1.53±0.26),ABI降低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相关因素后,PWV升高及ABI降低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82,95% CI:2.127-4.851,P< 0.05;0R=2.218,95% CI:1.575-3.419,P<0.05).并且CHD组中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PWV随之升高,ABI随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PWV升高及ABI降低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WV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ABI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负相关性,可以用作初筛CHD的检测方法.

    作者:袁山;卢燕;王红燕;任胜林;熊新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X线双重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X线引导下与胃镜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30例晚期恶性肠梗阻患者在十二指肠镜联合X线双重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B组26例同样患者在胃镜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置管成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气液平消失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减压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恶性肠梗阻两种置管方法都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术后气液平消失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减压引流量上十二指肠镜、X线双重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年勇;方海星;李国伟;何静;夏群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翻转课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翻转课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月间在本院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50名护生,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带教满意度、学习积极性.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带教满意度以及实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 0.05.结论:翻转课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罗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受免疫检验的标本进行分析,共90份,观察以下影响因素: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试剂因素、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其中设备因素包括故障维修、日常维护、操作规范、参数校准;试剂因素包括保存状况、平衡时间.结果:通过对9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检验人员操作水平31%、设备因素50%、试剂因素13%、其他因素6%;其中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试剂因素等,应当以此为依据对免疫检验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免疫检验的准确度.通过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质量控制策略,可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可靠度.

    作者:廖志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吞咽困难及声嘶为主要症状的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

    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作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在原发于气管的肿瘤中是很少见的一种.该肿瘤在早期时症状不是很典型,很容易会被误诊或漏诊.现报道1例以吞咽困难及声嘶为主要症状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刘雨丹;龚正鹏;于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参照组采用西医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与症状积分均好于参照组,与参照组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兴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Lp (a)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Lp (a)水平,以血清Lp (a)含量递增分布30%,60%,90%作为临界点分为四组,分别对其与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关联性进行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校正性别、年龄、血红蛋白A1c、BMI值、病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高血压、中风和冠心病等参数的差异进行校正,计算各组的校正OR值及95%CI.结果:高水平的血清Lp(a)与糖尿病并发肾病正相关: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别在≤80,81~191,192~443和≥400mg/1区间内的患者中,校正后的OR (95%CI)分别为1(参照),1.68(1.47 ~ 2.02),1.82(1.49 ~ 2.18)和2.65(2.33 ~ 3.12) (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Lp (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呈正相关.

    作者:李明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膝置换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和术后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在老年单侧全膝置换围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年龄65 ~ 7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组):患者手术前行患侧FICB;B组(术后组):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前行患侧FICB.手术后均使用PCIA镇痛泵,镇痛泵配方及参数一致.观察并记录To、T1、T2、T3、T4的MAP,HR,SPO2等指标以及术后2h,6h,12h,24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24h内PCA次数及PCA总用量.分别于To、T2、T3、T4四个时点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用ELISA法对血清儿茶酚胺进行检测.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MAP,HR(T3)和芬太尼用量均较低[88.53±10.31 vs 100.41±10.20,P=0.003;64.65±8.09 vs 82.83±5.82,P=0.026],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E、NE、ACTH浓度也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发现术前进行FICB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术中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后进行患侧FICB的患者,并且应激反应也较轻.但术后镇痛效果没用明显差异.

    作者:刘圣杰;蔡爱兰;贾树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呼吸护理对预防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价值分析

    目的:于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呼吸护理,分析该护理措施对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起至2018年9月毕,选取1 0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遵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和呼吸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显著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P<0.05).结论:于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呼吸护理的效果显著,在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畅永萍;吴玉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VSD负压吸引技术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骨科临床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使用同一厂家的VSD敷料、多侧孔引流管、三通接头、生物半透膜、医院中心负压源,对73例骨科患者的创面行持续负压引流,据不同类型的创面吸引7~27d不等,为二期缝合、植皮、皮瓣转位准备良好的手术床.结果:60例一期痊愈,创面愈合率82.19%,11例好转,后经皮瓣转移或其它换药方法,创面好转率15%,2例负压吸引前后无变化,创面无效率2.7%.结论:骨科临床治疗中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效果显著,患者愈合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战友;于振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大理地区妇科住院及就诊女性HPV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妇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970例如性宫颈细胞标本,采用DNA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宫颈HPV分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该人群宫颈HPV感染率、单独感染及多重感染状况、年龄分布特点以及各型别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2970例样品中,HPV感染阳性样品为666例,阳性率为22.4%.从年龄阶段分析发现,30岁以下年龄组HPV感染为120例,阳性率为18%;31~ 40岁年龄组HPV感染为228例,阳性率为34.2%;41 ~ 50岁年龄组HPV感染为214例,阳性率为32.1%;51 ~ 60岁年龄组HPV感染为85例,阳性率为12.8%;60岁以上年龄组HPV感染为19例,阳性率为2.9%.结论:大理地区妇科住院及就诊的女性感染HPV的比率为22.4%,感染者年龄集中分布在30岁至50岁之间.这些HPV感染者发生的感染以单一亚型为主,并且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83.8%高于低危型HPV感染阳性率16.2%,其中高危型主要是HPV52、HPV58、HPV16、HPV51,低危型以HPV81感染为主.

    作者:王育芳;朱艳华;施新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的建议对策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的背景下,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爆发的多种传染病疫情,提示我国在应对新传染性疾病中仍有一定缺陷,尤其是疾控中心监测及应急能力较低,造成传染病病因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不仅影响了救治的效果,还阻碍了病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尽快加强疾控中心建设十分必要.

    作者:李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利敏舒治疗婴幼儿过敏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敏舒治疗婴幼儿过敏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我院接诊婴幼儿过敏性湿疹患者674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7例.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组服用利敏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指标及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4、IL-5指标降低,IL-2、IFN-γ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M)指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9% (320/337)高于对照组79.8% (269/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6% (29/337)低于对照组的25.2% (85/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7.4% (25/337)vs7.7% (26/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敏舒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过敏性湿疹患者炎症水平,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积极应用和推广.

    作者:谈华龙;吴晓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