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刘慧萍

关键词:匹多莫德, 支气管哮喘, 免疫功能, 肺功能,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4+/CD8+值、CD8+、CD4+及CD3+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量(PEF)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对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椎间孔镜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47%高于对照组75.4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2.13±5.63)min、手术切口大小(1.41±0.26)cm、住院时间(5.12±3.71)d、术中出血量(20.41±6.52)ml、术后VAS评分(1.11±0.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21±10.32)min、(5.56±1.81)cm、(8.28±2.76)d、(64.58±12.89)ml、(1.68±0.89)分,P<0.05.结论 椎间孔镜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国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禁食时间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禁食时间长短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进而评估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早期是否需严格禁食.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分析禁食时间是否是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结局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院内死亡、持续出血、再出血)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果 禁食时间不是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结局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持续出血、再出血)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无院内死亡病例,无法分析禁食时间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早期无需严格禁食.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例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应用干扰素、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B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IL-2、B、mIL-2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提高机体抵抗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曦;甘奎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类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miR146a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类克)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miR146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类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miR146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BASDAI、脊柱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扩胸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iR146a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miR146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症状及体征,同时能降低患者miR146a表达,值得推广.

    作者:吴系美;李博;佘若男;汪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1例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氯氮平组、药物联合组与综合治疗组,氯氮平组仅予氯氮平治疗,药物联合组予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在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疗法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认知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组阴性症状评分、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氯氮平组和药物联合组(P<0.05);综合治疗组WCST评分各项目明显优于氯氮平组与药物联合组(P<0.05).氯氮平组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且治疗后T3、T4、游离甲状腺素(FT4)及TSH水平与药物联合组、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且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珍科;曹岱;唐仙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48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孕妇4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4例.瘢痕子宫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者作为观察组,瘢痕子宫孕妇采用再次剖宫产分娩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分娩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孕妇自身的客观情况,根据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优势和术后将会出现的并发症,对符合阴道分娩的孕妇,鼓励其进行阴道分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孕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靳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等特点.

    作者:徐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治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研究组心肌灌注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一氧化碳(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内皮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顾书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性膝关节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以及长期疗效.结果 在近期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长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长期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7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67.37±12.51)min长于对照组(53.51±10.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69.64±23.15)ml、住院时间(10.15±1.41)d与对照组[(68.85±22.30)ml、(10.22±1.38)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7.94%)与对照组(15.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17.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红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机械通气潮气量分成常规组(10~12 ml/kg)和小潮气量组(6~8 ml/kg),每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通气4 d,小潮气量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潮气量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小潮气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VILI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改善PaCO2,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骞;邹锦珍;苏琼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7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个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性生活质量评分及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H、FSH、E2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变化,但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性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指标评分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机体康复用时,改善盆底功能,且对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

    作者:邢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剖宫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Bakri球囊压迫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产褥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恢复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而产褥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产褥病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112例

    目的 研究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112例宫腔粘连患者,按中国宫腔粘连评分分级标准评分,评估宫腔粘连分级,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比术前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宫腔粘连轻度19例,中度61例,重度32例;宫腔粘连分离术手术时间为(21.2±5.7)min,术中出血量为(20.5±1.8)ml.结论 宫腔粘连以中度为常见;宫腔粘连分级评分影响宫腔粘连分离术的临床疗效,轻度的有效率高,中度次之,重度差;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小丽;吴志军;许园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糖尿病足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原创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创面愈合时间、2周后创面面积、皮肤开始生长时间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足部创面愈合的速度,缩短康复时间,且操作简便.

    作者:梁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30例患者发病后2~6 h进行手术;70例患者入院后立即(<2 h)采用PCI治疗.分析不同时间内再灌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患者中,<2 h手术者住院时间[(8.36±2.36)d]、室颤发生率(2.0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2~6 h手术者(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标准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

    作者:杨赤;杨佳;梁丕;黎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病理特征为广泛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样增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继而失代偿期引发肝脏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等临床表现,与此可伴发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胆结石及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研究证实较非肝硬化患者而言,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病率升高2~3倍.与非肝硬化患者不同,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及凝血机制紊乱,这些因素都会显著增加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的相关风险.因而探究并总结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因素,对于临床预防、评估手术风险、指导围术期合理用药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佳佳;薛焕洲;申权;贾萌;余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骨钙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骨钙素(OC)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水平及对PCOS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检查不孕不育且被确诊为PCOS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经检查确定为健康女性60例,设为对照组,入选标准为女性排卵功能正常,且雄激素指标较低,符合健康水平.对两组对象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垂体泌乳素(PRL)等性激素指标和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等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测算其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LH/FSH比值.通过酶免疫荧光法(Pharmacia CAP系统)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清骨钙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FSH、LH/FSH比值、FINS、FBG和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2、LH、T和PRL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骨钙素水平与睾酮浓度呈正相关,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PCOS患者骨钙素表达较低,是影响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推测其可能参与PCOS疾病发展.

    作者:谭莹;黄伟媚;梁婷;杨静雅;张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至2013年3月的6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炎支原体清除率与IgM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起效快,明显缩短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长期应用.

    作者:肖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