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李国胜

关键词:椎间孔镜, 小切口, 腰椎, 手术
摘要: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椎间孔镜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47%高于对照组75.4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2.13±5.63)min、手术切口大小(1.41±0.26)cm、住院时间(5.12±3.71)d、术中出血量(20.41±6.52)ml、术后VAS评分(1.11±0.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21±10.32)min、(5.56±1.81)cm、(8.28±2.76)d、(64.58±12.89)ml、(1.68±0.89)分,P<0.05.结论 椎间孔镜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FNA与DHS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两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DHS组(P<0.05),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DHS组(P<0.05);PFNA组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DHS组的19.51%(P<0.05).结论 PFNA和DHS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FNA内固定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能更早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术,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洪柱;祁传才;王延瑞;高秀品;路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妊娠孕妇105例,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成功91例(86.7%),其中早产38例(41.8%),足月生产53例(58.2%);剖宫产分娩40例(44.0%),阴道生产51例(56.0%).手术失败14例(13.3%).采用预防性环扎术44例,手术时间为(22.5±8.5)min,活产率为88.6%(39/44),足月分娩率为65.9%(29/44),治疗性环扎术61例,手术时间为(24.6±9.0)min,活产率为85.2%(52/61),足月分娩率为39.3%(24/61).结论 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显著,采用预防性环扎术治疗比治疗性环扎术足月分娩情况更好.

    作者:常喜梅;李辞妹;李国芸;赵孟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7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67.37±12.51)min长于对照组(53.51±10.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69.64±23.15)ml、住院时间(10.15±1.41)d与对照组[(68.85±22.30)ml、(10.22±1.38)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7.94%)与对照组(15.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17.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红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显著升高,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与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F、F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7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个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性生活质量评分及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H、FSH、E2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变化,但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性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指标评分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机体康复用时,改善盆底功能,且对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

    作者:邢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剖宫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Bakri球囊压迫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产褥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恢复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而产褥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产褥病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脑损伤患者82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膨出、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效果较为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英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58例初治ITP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血小板计数至100×109/L则改用泼尼松,口服60 mg/d;研究组采用地塞米松+rhIL-11,若血小板计数至100×109/L则终止应用rhIL-11,两组均持续治疗7 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3、7 d时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各时期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与对照组(10.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血小板计数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安志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右半结肠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借助腹腔镜开展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4±2.9)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6.9±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其他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可显著增强淋巴结清扫效果,预防并发症,可取得较佳的预后效果.

    作者:郭丙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0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损伤小.

    作者:魏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32例小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不同的手术方案对小脑出血疗效及预后有着较大的差异,对比评价立体定向血肿切除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 将32例小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比分析,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开颅清除血肿术,研究组采取CT引导下立体定向血肿切除手术,记录并比较血肿消失时间、血肿清除率等,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血肿吸收时间[(11.32±2.63)d]明显短于对照组(22.12±2.60)d,ADL 1~2级比例(43.8%)明显高于对照组(18.8%),术后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CT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小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术后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明显,预后效果好.

    作者:杨利超;王冠军;赵中甫;闫文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5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根据全身骨显像发现有核素浓聚灶的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后进行图像融合.虽然全身骨显像无核素浓聚灶,但因为局部疼痛,仍针对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同样进行图像融合.随后由两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核医学医生联合对全身骨显像和融合图像先后做出诊断.以病理、MRI检查及6个月后随访作为确诊标准.对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所诊断结果及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 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4.5%、96.1%(P>0.05),特异度分别为78.7%、97.7%(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8%、92.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8.8%(P>0.05),诊断符合度为82.3%、97.3%(P<0.05).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较高,SPECT/CT骨显像较SPECT全身骨显像明显提高肿瘤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汤辉;苏新辉;张红;陈盛优;傅雪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48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孕妇4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4例.瘢痕子宫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者作为观察组,瘢痕子宫孕妇采用再次剖宫产分娩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分娩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孕妇自身的客观情况,根据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优势和术后将会出现的并发症,对符合阴道分娩的孕妇,鼓励其进行阴道分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孕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靳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R)-EPOCH方案治疗MYC和BCL-2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发患者2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R)-EPOCH方案治疗MYC和BCL-2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病理确诊的MYC和BCL-2阳性DLBCL患者28例,应用(R)-EPOCH方案化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具体用药为依托泊苷每天50 mg/m2,多柔比星(ADM)或吡柔比星(THP)每天10 mg/m2,长春新碱(VCR)每天0.4 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1~4天,环磷酰胺(CTX)每天750 mg/m2静脉滴注第5天,泼尼松每天60 mg/m2口服第1~5天,21 d为一疗程.结果 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R)-EPOCH方案治疗后评价疗效,CR 率为64.3%(18/28),PR率为25.0%(7/28),总有效率为89.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R)-EPOCH方案可作为MYC和BCL-2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始治疗方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病理特征为广泛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样增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继而失代偿期引发肝脏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等临床表现,与此可伴发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胆结石及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研究证实较非肝硬化患者而言,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病率升高2~3倍.与非肝硬化患者不同,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及凝血机制紊乱,这些因素都会显著增加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的相关风险.因而探究并总结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因素,对于临床预防、评估手术风险、指导围术期合理用药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佳佳;薛焕洲;申权;贾萌;余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机械通气潮气量分成常规组(10~12 ml/kg)和小潮气量组(6~8 ml/kg),每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通气4 d,小潮气量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潮气量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小潮气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VILI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改善PaCO2,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骞;邹锦珍;苏琼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与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婴幼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价值,并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100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FeNO检测,并以BPT检测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探究FeNO的应用诊断价值;同时检测哮喘患儿及非哮喘患儿的FeNO水平的临床差异.结果 BPT检测哮喘阳性83例,非哮喘阴性17例,FeNO检测哮喘阳性84例,非哮喘阴16例,FeNO诊断准确率为89.00%(89/100),敏感性为93.98%(78/83)、特异性为64.71(11/17),检测阳性率与BPT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的FeNO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检测对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李春华;林国栋;彭永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对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对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中晚期喉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结果 观察组Jitter、Shimmer、NN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声嘶及轻度吞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声嘶及中度吞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用于中晚期喉癌效果较好,其术式选择需依据肿瘤及自身的具体情况,术中尽量保留喉部结构及功能,对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4+/CD8+值、CD8+、CD4+及CD3+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量(PEF)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对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慧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糖尿病足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原创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创面愈合时间、2周后创面面积、皮肤开始生长时间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足部创面愈合的速度,缩短康复时间,且操作简便.

    作者:梁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