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超;王冠军;赵中甫;闫文涛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30例患者发病后2~6 h进行手术;70例患者入院后立即(<2 h)采用PCI治疗.分析不同时间内再灌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患者中,<2 h手术者住院时间[(8.36±2.36)d]、室颤发生率(2.0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2~6 h手术者(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标准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
作者:杨赤;杨佳;梁丕;黎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氯氮平组、药物联合组与综合治疗组,氯氮平组仅予氯氮平治疗,药物联合组予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在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疗法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认知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组阴性症状评分、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氯氮平组和药物联合组(P<0.05);综合治疗组WCST评分各项目明显优于氯氮平组与药物联合组(P<0.05).氯氮平组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且治疗后T3、T4、游离甲状腺素(FT4)及TSH水平与药物联合组、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且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珍科;曹岱;唐仙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R)-EPOCH方案治疗MYC和BCL-2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病理确诊的MYC和BCL-2阳性DLBCL患者28例,应用(R)-EPOCH方案化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具体用药为依托泊苷每天50 mg/m2,多柔比星(ADM)或吡柔比星(THP)每天10 mg/m2,长春新碱(VCR)每天0.4 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1~4天,环磷酰胺(CTX)每天750 mg/m2静脉滴注第5天,泼尼松每天60 mg/m2口服第1~5天,21 d为一疗程.结果 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R)-EPOCH方案治疗后评价疗效,CR 率为64.3%(18/28),PR率为25.0%(7/28),总有效率为89.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R)-EPOCH方案可作为MYC和BCL-2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始治疗方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剖宫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Bakri球囊压迫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产褥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恢复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而产褥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产褥病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4+/CD8+值、CD8+、CD4+及CD3+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量(PEF)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对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慧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改良日常生活质量(Barthcl)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0.0%(48/60),实验组Barthc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病理特征为广泛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样增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继而失代偿期引发肝脏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等临床表现,与此可伴发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胆结石及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研究证实较非肝硬化患者而言,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病率升高2~3倍.与非肝硬化患者不同,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及凝血机制紊乱,这些因素都会显著增加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的相关风险.因而探究并总结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因素,对于临床预防、评估手术风险、指导围术期合理用药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佳佳;薛焕洲;申权;贾萌;余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脑损伤患者82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膨出、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效果较为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英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7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67.37±12.51)min长于对照组(53.51±10.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69.64±23.15)ml、住院时间(10.15±1.41)d与对照组[(68.85±22.30)ml、(10.22±1.38)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7.94%)与对照组(15.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17.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红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宫颈LEEP术的222例患者,对比分析其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222例TCT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60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72例,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的非典型鳞状细胞24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27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39例,阳性检出率为82.0%.高危型HPV中阳性155例,阴性67例,其中16型常见,共91例,其次为52型32例,51型20例,合并2种或以上混合感染者占20.6%,HPV阳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1%,HPV阴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2.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11例, CINⅠ79例,CINⅡ 42例,CINⅢ 71例,宫颈癌19例,合并HPV感染114例,HPV感染率为51.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TC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1,P<0.05).LEEP术后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83例,CINⅠ78例,CINⅡ 44例,CINⅢ 71例,宫颈癌21例,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0.621,P>0.05).结论 TCT、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有效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检查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LEEP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同时也起到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类克)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miR146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类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miR146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BASDAI、脊柱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扩胸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iR146a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miR146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症状及体征,同时能降低患者miR146a表达,值得推广.
作者:吴系美;李博;佘若男;汪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妊娠孕妇105例,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成功91例(86.7%),其中早产38例(41.8%),足月生产53例(58.2%);剖宫产分娩40例(44.0%),阴道生产51例(56.0%).手术失败14例(13.3%).采用预防性环扎术44例,手术时间为(22.5±8.5)min,活产率为88.6%(39/44),足月分娩率为65.9%(29/44),治疗性环扎术61例,手术时间为(24.6±9.0)min,活产率为85.2%(52/61),足月分娩率为39.3%(24/61).结论 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显著,采用预防性环扎术治疗比治疗性环扎术足月分娩情况更好.
作者:常喜梅;李辞妹;李国芸;赵孟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显著升高,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与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F、F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情况,包括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综合评价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3.82±1.52)d]、咳嗽消失时间[(3.12±0.42)d]、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5.53±2.02)d]均短于对照组[(4.61±1.68)、(4.65±0.87)、(7.79±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对于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军;李华锦;莫春燕;敖丽云;陈璋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0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损伤小.
作者:魏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44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6±11.3)min和(630.4±53.6)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5.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为异位骨化、假体远骨折和髋臼塌陷,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对照组并发症为异位骨化、假体远骨折和无菌性松动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7.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显著效果,各有优势,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赵中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研究组心肌灌注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一氧化碳(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内皮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顾书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102例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栓塞化疗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84.31%,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反应,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刘燕;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椎间孔镜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47%高于对照组75.4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2.13±5.63)min、手术切口大小(1.41±0.26)cm、住院时间(5.12±3.71)d、术中出血量(20.41±6.52)ml、术后VAS评分(1.11±0.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21±10.32)min、(5.56±1.81)cm、(8.28±2.76)d、(64.58±12.89)ml、(1.68±0.89)分,P<0.05.结论 椎间孔镜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国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AMI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实施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实施PCI联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TIMI血流分级、心血管不良事件、再通率、血小板水平.结果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检查显示,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P与TIMI血流0~1级均低于对照组,而TMP与TIMI血流2~3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患者采用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和LVEF,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桂坚;彭志坚;黄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