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张卡

关键词:胺碘酮, 厄贝沙坦,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疗效, 心功能
摘要: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心输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糖尿病足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原创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创面愈合时间、2周后创面面积、皮肤开始生长时间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足部创面愈合的速度,缩短康复时间,且操作简便.

    作者:梁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58例初治ITP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血小板计数至100×109/L则改用泼尼松,口服60 mg/d;研究组采用地塞米松+rhIL-11,若血小板计数至100×109/L则终止应用rhIL-11,两组均持续治疗7 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3、7 d时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各时期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与对照组(10.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血小板计数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安志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氯氮平组、药物联合组与综合治疗组,氯氮平组仅予氯氮平治疗,药物联合组予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在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疗法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认知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组阴性症状评分、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氯氮平组和药物联合组(P<0.05);综合治疗组WCST评分各项目明显优于氯氮平组与药物联合组(P<0.05).氯氮平组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且治疗后T3、T4、游离甲状腺素(FT4)及TSH水平与药物联合组、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结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且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珍科;曹岱;唐仙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30例患者发病后2~6 h进行手术;70例患者入院后立即(<2 h)采用PCI治疗.分析不同时间内再灌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患者中,<2 h手术者住院时间[(8.36±2.36)d]、室颤发生率(2.0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2~6 h手术者(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标准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

    作者:杨赤;杨佳;梁丕;黎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脑损伤患者82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膨出、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效果较为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英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曾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至2013年3月的6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炎支原体清除率与IgM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起效快,明显缩短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长期应用.

    作者:肖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与阴式子宫切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与阴式子宫切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盆底功能障碍性相关症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均无较大影响,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子宫切除术术式的选择并不是患者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庆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例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应用干扰素、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B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IL-2、B、mIL-2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提高机体抵抗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曦;甘奎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达美康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达美康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前者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联用达美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对照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美康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具有医疗推广价值.

    作者:蔡建锋;陈韧;黄贾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48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孕妇4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4例.瘢痕子宫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者作为观察组,瘢痕子宫孕妇采用再次剖宫产分娩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分娩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孕妇自身的客观情况,根据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优势和术后将会出现的并发症,对符合阴道分娩的孕妇,鼓励其进行阴道分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孕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靳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剖宫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Bakri球囊压迫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产褥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恢复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而产褥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产褥病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102例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栓塞化疗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84.31%,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反应,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刘燕;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全身麻醉下肠息肉电凝电切术1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行全身麻醉下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肠息肉患儿115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分析其肠镜检查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一次性切除息肉137枚;115例中单发息肉105例(91.3%),多发息肉10例(8.7%),其中2例患儿一次切除5枚息肉.所有患儿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郭亚琼;李小芹;周喜红;王紫;王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显著升高,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与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F、F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COPD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肺康复计划组,空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康复计划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肺康复,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D)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明确肺康复的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6MWD均有所升高,但以康复组升高幅度更加明显(P<0.05);mMRC评分均有所降低,但以康复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5).治疗12周后,康复组FEV1、FEV1/FVC、6MWD较治疗6周后又显著升高(P<0.05),mMRC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肺康复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运动耐力,且肺康复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作者:曾祥富;刘朝晖;曾祥毅;付会恒;田亚莉;黄贵娥;黄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LEEP术联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宫颈LEEP术的222例患者,对比分析其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222例TCT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60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72例,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的非典型鳞状细胞24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27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39例,阳性检出率为82.0%.高危型HPV中阳性155例,阴性67例,其中16型常见,共91例,其次为52型32例,51型20例,合并2种或以上混合感染者占20.6%,HPV阳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1%,HPV阴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2.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11例, CINⅠ79例,CINⅡ 42例,CINⅢ 71例,宫颈癌19例,合并HPV感染114例,HPV感染率为51.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TC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1,P<0.05).LEEP术后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83例,CINⅠ78例,CINⅡ 44例,CINⅢ 71例,宫颈癌21例,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0.621,P>0.05).结论 TCT、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有效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检查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LEEP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同时也起到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治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研究组心肌灌注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一氧化碳(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内皮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顾书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及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及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PV组,并根据不同疾病阶段分为未治疗组(25例,初发且未接受相关治疗)、治疗组(25例,已接受系统性治疗)及复发组(25例,病情稳定30 d后又出现新发症状),另选同期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合成桥粒芯糖蛋白抗原肽段DG3(96~112),并刺激外周静脉血单一核细胞淋巴细胞(PBMC),以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γ-干扰素(IFN-γ)+Th1细胞和白细胞介素-4(IL-4)+Th2细胞.结果 PV患者与对照组均未检测出DG3(730~750)特异性细胞,但均检测到DG3(96~112)特异性IFN-γ+Th1细胞和IL-4+Th2细胞;PV组单位数量内(5×105个)PBMC中,DG3(96~112)特异性IFN-γ+Th1细胞数为(418.98±348.06)高于对照组(144.87±8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3,P<0.05);特异性IL-4+Th2细胞数(365.58±192.26)与对照组(336.45±12.2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756,P>0.05);未治疗组、治疗组、复发组IFN-γ+Th1细胞数分别为349.98±171.06、382.94±268.87、313.33±179.94,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DG3(96~112)特异性IFN-γ+Th1占Th1和Th2细胞比例为(23.61±16.78)%,低于IL-4+Th2占Th1和Th2细胞比例[(36.98±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治疗组单位数量内PBMC DG3(96~112)特异性IL-4+Th2细胞治疗后为240.88±158.97,低于治疗前(431.15±1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2,P<0.05).结论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抗原肽段DG3(96~112)含有可被特异性Th细胞识别致病性抗原表位,不同发病阶段特异性Th1及Th2细胞均具有重要致病作用,且特异性Th2细胞在疾病中致病作用强于Th1细胞.

    作者:王俊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机械通气潮气量分成常规组(10~12 ml/kg)和小潮气量组(6~8 ml/kg),每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通气4 d,小潮气量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潮气量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小潮气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VILI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改善PaCO2,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骞;邹锦珍;苏琼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