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妹
为了探讨影响针刺三阴交、合谷,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因素,对6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在B超监视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发现疗效的优劣不仅与孕周的大小、羊水的多少、胎儿双顶径的大小有关,且与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有关.
作者:郑子萍;吕明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栾维先;吕思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许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穴位形态学研究的状况.方法:从大体解剖、巨微解剖和显微解剖方面对此时期穴位形态学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结论:目前对穴位形态学结构尚未统一认识.
作者:孙志宏;胡格;赵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自1995~2000年在门诊采用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6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月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对白内障及有关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针刺太冲透涌泉、睛明、臂、风池、合谷等穴治疗32例共59眼,以西药白内停滴眼水10例18眼作对照组,系统观察视力、视力级数、血清T-SOD、LPO活性等氧化指标.结果:针刺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视力,提高抗氧化指标水平.
作者:曲鹤年;李忠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扬州名医朱复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功底深厚、针法独特,其针刺手法的特点是独特的进针法,巧妙的运气针法,一步到位的烧山火透天凉复式补泻.他的大幅度正反两方向捻转,简化提插程序综合为一体达一步到位,秉承杨继洲之衣钵,对运气针法进行了持针指式的改进,丰富了运气针法的内涵,形成上下前后传导的独特灵活风格.
作者:马士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探讨得气与针刺效应的关系.针刺一定穴位后,产生的针感途径是以躯体传入冲动为主,而通过躯体神经与植物神经在穴位下血管丛形成的汇合区,又引起内脏传入纤维发出的冲动对脏腑的调整功能.穴位传入信号与内脏器官发出的冲动在大脑皮层区又相互汇合,这也是针刺调整脏腑功能与强调得气感一致性的基础.
作者:刘红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作者:诸毅晖;成词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小9岁,大62岁;病程短2年,长16年.
作者:刘乃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刘桂玲;高静敏;相永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汪振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四个方面为针灸工作者简介了系统评价的概念、大概方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滨;何竟;李宁;刘屹;黄长琼;熊水清;张琪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雷胜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寻求针灸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脑瘫患儿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分别采用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和穴位埋线法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甲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是治疗脑瘫的较佳疗法.
作者:陈学农;周清毅;叶燕;冷钰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络实质.方法:从分子解剖学、细胞生理学、细胞药理学等方面已取得成果,多层面分析、探讨.结论:传统中医的经络现象之秘将会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研究进展中得以揭示.
作者:陈军德;李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刺法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36例,设西药恩丹西酮等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95.2%,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显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沐榕;郑曲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牙痛为口腔疾患常见症状,轻者仅有酸痛感,重则剧痛难忍,坐卧不安.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深刺颊车穴为主治疗牙痛,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勤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97年1月~1999年1月我们选用著名老中医李仲愚医师的杵针穴位之一--天谷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振亚;何玲娜;彭力群;李常度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