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口流清涎案

尹璐

关键词:
摘要: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并用矫正胎位的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的超声观察

    为了探讨影响针刺三阴交、合谷,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因素,对6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在B超监视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发现疗效的优劣不仅与孕周的大小、羊水的多少、胎儿双顶径的大小有关,且与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有关.

    作者:郑子萍;吕明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近年来穴位形态学研究概况

    目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穴位形态学研究的状况.方法:从大体解剖、巨微解剖和显微解剖方面对此时期穴位形态学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结论:目前对穴位形态学结构尚未统一认识.

    作者:孙志宏;胡格;赵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定喘穴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76例

    作者:谢中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疑难痹证案

    作者:汪振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Calbindin-D28k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家族成员Calbindin-D28k与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阻塞-再灌注模型,应用TTC及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及电针后梗塞灶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内Calbindin-D28k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电针对该分布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电针可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缺损体征;但缺血组及电针组Calbindin-D28k免疫阳性细胞在梗塞灶中心区几乎检测不出,缺血组在半影区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0.05);电针组Calbindin-D28k在半影区的表达与缺血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对Calbindin-D28k在半影区反应性表达增强可能用以缓冲胞内过多的游离钙;电针在脑缺血时对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但可能并不是通过调整Calbindin-D28k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张京钟;施静;刘晓春;关新民;王才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口流清涎案

    作者:尹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思路探讨

    针对目前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①必须加强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②动物模型的选择不必局限于佐剂性关节炎;③应注重对关节滑膜影响的研究;④应注重对关节内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⑤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综合调节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

    作者:刘金洪;方剑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埋线治疗脑瘫300例临床研究

    目的:寻求针灸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脑瘫患儿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分别采用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和穴位埋线法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甲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是治疗脑瘫的较佳疗法.

    作者:陈学农;周清毅;叶燕;冷钰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阴囊湿疹27例

    1 一般资料27例均为门诊病八,其中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7天,长8个月.

    作者:李占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系统评价与针灸文献

    从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四个方面为针灸工作者简介了系统评价的概念、大概方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滨;何竟;李宁;刘屹;黄长琼;熊水清;张琪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砭石疗法作用特点

    目的:对新砭,石疗法进行系统的中医理论总结分析.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证型的多种疾病运用新砭石疗法进行治疗,用中医理论的辨证分型和治则治法规律分析新砭石疗法的作用特点.结果:新砭石疗法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新砭石疗法具有以下作用特点:(1)温助阳气,养筋荣脉.(2)宣导气血,疏通经络.(3)逐寒祛湿,消痹止痛.(4)祛瘀止痛,清热消肿.(5)潜阳安神,止悸定惊.这5点使得该疗法具有良好的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作者:谢衡辉;谷世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梁丘穴治疗胃肠痉挛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曲池穴位注射鱼腥草治疗咽喉炎30例

    作者:罗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颈椎夹脊穴和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分为针刺组55例,药物组4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药物组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太极通天液和西比灵.结果:针刺组治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3%;药物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7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

    作者:庄垂加;阮传亮;黄聪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

    笔者自1998年5月~2000年12月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俞迎香穴位注射治疗哮喘53例

    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小9岁,大62岁;病程短2年,长16年.

    作者:刘乃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针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电镜观察鼠脑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未明显高于其余3个象限;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元损害严重.电针及尼莫通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3个象限,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差异;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作者:王黎;赖新生;雷娓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法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36例,设西药恩丹西酮等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95.2%,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显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沐榕;郑曲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颊车穴深刺为主治疗牙痛45例

    牙痛为口腔疾患常见症状,轻者仅有酸痛感,重则剧痛难忍,坐卧不安.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深刺颊车穴为主治疗牙痛,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勤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后溪加手法治疗冈上肌腱钙化症52例

    笔者以针刺后溪加弹拨手法治疗冈上肌腱钙化症5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孟怀忠;邢宏;唐岩;高建明;王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