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朱茗瑞

关键词:冠心病, 游离脂肪酸, 参麦注射液, 高敏肌钙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冠心病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55例给予参麦注射液与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可有效保护心肌功能.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

    目的 对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甲泼尼龙等常规疗法,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痊愈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疗程.

    作者:张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经神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大尼麻醉.分别测量记录各项麻醉评估指标,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麻醉诱导时低值、拔管时高值、人工气腹后高值均比麻醉后低;而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结论 舒芬太尼在神经手术的麻醉中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瑞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儿童鼻窦炎临床观察

    目的 对鼻窦负压置换疗法在儿童鼻窦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诊断为鼻窦炎的患儿161例,随机分为负压置换组(89例)和对照组(72例).负压置换组患儿按公斤体质量口服克拉霉素片1次/d,藿胆滴丸2次/d,鼻喷糖皮质激素,同时行鼻窦负压置换术.对照组仅给予与置换组相同药物治疗.10 d为一疗程,2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负压置换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负压置换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CVA患儿1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给予孟鲁司特钠及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为观察组,另57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4%)优于对照组(80.7%),观察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随访8 ~ 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28%)低于对照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VA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离断及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离断及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糖尿病足坏疽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5例行早期离断及外用中药治疗为观察组,另45例行早期离断及常规换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二次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7.8%比82.2%,95.6%比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离断及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股沟疝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开放组),每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较开放组长,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住院费用较开放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腔镜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其技术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费用相对较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严林;修风民;刘新峰;罗杰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7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孕三烯酮口服药物治疗,2.5 mg/次、2次/周,连续用药一个疗程;实验组予以经痛愈舒颗粒口服冲剂治疗,温水冲服,100 ml/次、2次/d,连续用药一疗程.停药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痊愈率(16.67%)高于对照组(5.56%);实验组显效率(50.00%)高于对照组(33.33%);实验组有效率(30.56%)高于对照组(38.89%);实验组无效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实验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孕三烯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彭敏;李文堃;郑少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运用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资料2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善瑜;焦飞虎;孔繁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尿激酶局部溶栓在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血栓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深静脉导管阻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和微泵泵入溶栓疗法.比较两组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24例(96%),对照组19例(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溶栓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溶栓前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效果好,不影响凝血功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志霞;杜雪飞;李桂珍;钟慧;汪木兰;梅艳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TAS)及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符合诊断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168例,年龄17 ~46岁,中位年龄27岁.168例患者均行TAS与TVS检查,宫内未见明确孕囊时,查看附件区有无包块(实性或混合性包块)、Donut征、胎芽、原始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比较TAS与TVS声像图指标及诊断评估指标.结果 TAS检查的符合率为70.24%,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3.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诊断异位妊娠方便、快捷,拟诊异位妊娠者应首选TVS检查,以便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作者:陈绍英;梁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

    目的 对比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3d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1.0%,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效率和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情况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患儿均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万托林溶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但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严建佳;钟秋兰;郑亚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吉西他滨与顺铂对肺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GP(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对肺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肺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GP方案辅助化疗为观察组,另36例行常规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如糖脂(CA125)、糖类抗原(CA19-9)、胚胎抗原(CEA)、同工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鳞癌抗原(SCC).结果 两组CA125、CA19-9、CEA、NSE、CYFRA21-1、SCC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9-9(26.61±9.02) ng/ml、CEA(17.33±7.50) ng/ml、NSE(18.20±10.49) ng/ml、CYFRA21-1(2.59±0.22) ng/ml、SCC(2.62±1.18) 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P化疗方案能明显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高,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减轻疾病困扰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元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48例,采用常规心电图、心电监护、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所有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入院,入院3d、7d,出院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种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较多较复杂,急性脑卒中患者应重视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可预防严重的心脏事件发生.

    作者:王亚莉;黄菊香;李中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冠心病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55例给予参麦注射液与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可有效保护心肌功能.

    作者:朱茗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为研究组,另选择64例单纯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罗伟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镜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效果、出血死亡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及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97.1%比80.0%、91.4%比60.0%),且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5.7%比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死亡风险低于对照组(1.1分比2.8分).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17.1%比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止血率高,出血死亡风险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广建;谢碧梅;温华荣;李祥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级指标、左心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有效强化,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旭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石性急性肾绞痛门诊诊治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肾绞痛患者的诊疗现状,规范及提高急性肾绞痛的诊治疗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方法 收集以急性肾绞痛就诊的患者,以门诊病历为依据,追溯患者的诊治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 共收集106份急性肾绞痛病历,就诊例次为214次.仅12.1%的就诊医生在询问病史及查体后,直接给予首次治疗措施.84.6%的患者对疼痛不能尽快有效缓解不满意,尤其对等待检查后再治疗不满意.4.7%的患者给予电解质检查,且100%低钾,并给予补钾;51.4%的治疗中含有抗生素.结论 相当多的医生在诊断上相对保守,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患者电解质检查率偏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偏高.

    作者:冯宇鹏;连学雄;李立;李峰;赵仕佳;廖耀军;叶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行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前后,监测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SaO2、PaO2、PaCO2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FFV1%(第1 s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雪勤;安超;张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选取40例诊断为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或痰液进行采样,并对其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及分析,通过其真菌的数量及种类,对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以及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5种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株(17.5%),热带假丝酵母菌6株(15.0%),接合酵母菌5株(12.5%),可柔假丝酵母菌3株(7.5%),阿萨酵母菌19株(47.5%).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30.0%;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27.5%;因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62.5%.结论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率高与其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以及基础疾病多有关.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白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进入ICU≥l周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引起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郭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