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曲霉毒素在粮食和食品中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王庆峰;王岩;柴竹林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 粮食, 食品, 危害, 理化性质, 食用植物油, 农作物生长, 次级代谢物, 顺序排列, 生物毒素, 霉菌毒素, 寄生曲霉, 毒性, 最稳定, 自然界, 致癌物, 食物链, 农产品, 类结构, 真菌
摘要:黄曲霉毒素基本概述黄曲霉毒素(AF)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物,是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稳定的一类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代谢产生的生物毒素,具有十分强力的毒性,尤其是人的肝脏和肾脏会有比较大的损害.由于黄曲霉毒素可以在农作物生长、收获、晾干、加工和储藏的任何环节,因此极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并由此直接进入食物链.常见的几种AF的毒性按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B1、M1、G1、B2和G2.B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I类致癌物.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感官检验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食品感官检验是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食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优劣和真伪,简便易行,直观实用,食品感官检验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同时结合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检测手段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进行评价的方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让学生掌握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与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其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食品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所需的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验课是食品感官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这门课程的一项主要研究任务.

    作者:胡海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略论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很多个环节,从生产理念到生产原材料,从生产方式到生产工艺,每一项过程的质量控制都会直接或是简介的影响到食品质量,所以,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显得十分必要.食品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食品及其原料的采购渠道不规范食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采购原材料,但是,很多食品生产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或是出于节省采购成本的想法,并不会设立固定的采购基地或是原材料采购商,而是从市场上进行筛选,大批量采购,在这个过程中,食品生产企业并不会仔细的对原材料进行好坏的挑选,甚至在对原材料进行清洗时都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时常发生以及处于代加工的原材料上还存在明显的污垢.采购渠道的不规范致使食品从根源上就受到污染,极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作者:张吉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探讨新时期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检验分析

    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提高,高质量的食品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食品安全也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这严重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像06年出现的福寿螺事件、08年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等,都对人民健康生活造成了危害,这些由于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新时期食品安全以及微生物检验的重视对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此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修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人参与土茯苓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目的:确定人参和土茯苓的配伍水煎液的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水作为溶剂,采取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人参和土茯苓混合物(1:2)中的有效成分,用95%乙醇沉淀多糖,再进一步用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正丁醇相及水相,配制浓度为2mg/mL、4mg/mL、8mg/mL、16mg/mL的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及水提取物水溶液,采取DPPH·法分别测定各浓度正丁醇相及水相的抗氧化率,确定抗氧化活性.结果:正丁醇相提取物浓度为2mg/mL、4mg/mL、8mg/mL、16mg/mL的抗氧化率分别为88.2%、88.7%、93.2%、96.6%;水相提取物浓度为2mg/mL、4mg/mL、8mg/mL、16mg/mL的抗氧化率分别为69.2%、72.9%、83.6%、90.3%.结论:人参和土茯苓配伍水煎后正丁醇相及水相均在16mg/mL浓度的抗氧化率高,表明人参和土茯苓水煎液的提取物正丁醇相与水相均有较强的清除DP基能力随浓度增高逐渐增强,各浓度正丁醇相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均强于水相.

    作者:朴春培;刘芳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

    去年12月3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标准号为GB 2760-2014,该标准的修订出台,将替代我国2011年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国家表示,新制定的标准于今年2015年5月24日起实施,具体修订内容解读如下.

    作者:储呈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实验室管理系统信息化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食品是国民生存的头等大事,食品检测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食品检测实验室数据的有效性,应对其进行高效的管理.文章从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着手,讲述了食品检测实验室在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工作内容.

    作者:李明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鲜铁皮石斛冻干粉质量标准研究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我国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之功效,千年以来一直和灵芝人参和冬虫夏草等被列为上品中药,并被道家养生经典《道藏》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使用方法常为鲜品直接食用茶饮或制成制剂,因纤维、粘液等含量高,直接食用有粘牙粗燥口感差的特点并且不易保存.茶饮时药材中有效成分不易完全溶出.铁皮石斛干品质地坚韧,使用不方便.冻干粉碎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中粉具有一般颗粒不具有的一些特殊的理化性质,如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学反应活性等.因此,将铁皮石斛制成冻干粉以促进有效成分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

    作者:左爱萍;王传方;唐靖雯;潘梅;张丽艳;吴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论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物质的食品,关系到国家安定与社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在任何地方,食品质量安全都是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我国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多种举措,下大力气整顿食品卫生领域,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层出不穷的食品质量问题被曝出,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作者:刘荣荣;陈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感官分析在番茄沙司产品品质改进中的应用

    为了解消费者对番茄沙司产品的偏好,指导番茄沙司产品品质的改进,采用集中小组讨论的方法对市售番茄沙司的感官特性进行定性研究,确定该类产品的主要特征属性;采用情感型测试评价方法,对市售产品和自制样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颜色略深,稀稠度适中,番茄味重,酸甜协调的番茄沙司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

    作者:顾银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对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蓝莓果中维生素分析

    维生素C也可以被称为L-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各种水果以及蔬菜中,能够起到美白养颜,提升人体免力的功效,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必需物质.蓝莓果作为一种新型食用水果,其良好的保健功效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对蓝莓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更具重要意义.通常来说,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较多,例如,2, 4-二硝基苯肼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其中,为常用的是分光光度法,这主要是基于其操作较为简便且费用经济,因此,本文基于上述方法对蓝莓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加以测定.

    作者:孙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茯苓、黄芪复方免疫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黄芪甲苷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食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茯苓多糖、黄芪甲苷的提取工艺现状做出综述.

    作者:胡瑞君;李伟;王良;李金宝;刘复军;温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浅谈营养成分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现状及发展当前在我国进行食品检测的过程中,往往是从它内在的营养素出发,一般情况下包括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脂肪等等方面进行,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一些营养成分,保证人们的日常所需.当前我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国家也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政策制定,在2013年初,我国政府通过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实施来实现了第一次的营养标签,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就食品的成分和内在价值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监督和管理,是我国食品安全新的飞跃,也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开始走上正规化和科学化,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柴竹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离子色谱的食品饮料分析中的几点应用

    作为近20年来发展快的分析技术之一,如今离子色谱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本论述了离子色谱在分析食品饮料中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有机酸、碳水化合物和生物胺等的常见应用.离子色谱自7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80年代前,离子色谱仅限用于离子交换分离和电导检测,分析简单的阴阳离子,目前发展成为多种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灵敏的电化学和光学检测器,梯度泵和耐腐蚀的全速系统,微机处理系统和智能系统.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离子色谱法突出的优点是同时分离多组分,样品前处理简单,因此成为分析食品和饮料中阴阳离子、阴阳离子、有机酸、胺、醇类和氨基酸等的较好方法.

    作者:葛静静;李旭;刘娜;魏法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因素的探析

    食品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注重食品检验的准确性.但是近些年三鹿奶粉等一些列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抽取样品、调制试剂、使用仪器和选择检测方法等因素影响了食品的检测的质量,从而使食品的质量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在今后一定要对食品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从而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作者:努尔古丽·买买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15种食品添加剂的含量

    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四元泵、UVD检测器和自动进样器(美国Waters 公司),Secura513-1CN电子天平(美国赛多利斯),XW-80A涡旋振荡器(上海医大仪器厂),北京普析 GWA-UN4-20纯水机.甲醇、乙醇(HPLC级,德国Merck公司),氢氧化钠、乙酸铵(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作者:王成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中农药残留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报道,人体遭受农药的危害80%~90% 是通过进食被农药污染的食品造成的.蔬菜在种植和储备过程中,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抑制防止其病虫害的发生,因而导致了农药残留的发生.由于食品严重被农药污染及残留量的累积,以引起人体多种急慢性中毒,甚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因此,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进行农药残留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勇;夏骏;徐国贸;姜文娟;杨琳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转变教学思想,不断的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可见实践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工程中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本文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及重要性出发,对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做了有关论述,旨在为优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作者:高晓光;郝建雄;韩俊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干红葡萄原酒生产工艺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干红葡萄原酒生产工艺的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酵母D254和酵母BM4*4对赤霞珠葡萄进行发酵,对比两种发酵方法后的理化分析和感官质量,从而确定更好的发酵方法.结果:采用酵母D254发酵的干红葡萄原酒的理化分析明显比酵母BM4*4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官品质比较好.结论:采用酵母D254发酵的赤霞珠葡萄的干红葡萄原酒可以得到更好的理化指标,品质好.

    作者:宋新春;李超宇;程啸;宋新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离子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运用分析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拓宽了食品的产业链,虽然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具有明确的剂量标准,但是部分食品中,仍旧存在添加剂超标的现象,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检测的过程中,深化离子色谱法的应用,检查添加剂的剂量,以便控制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避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作者:孙雪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对木瓜酵素中抗氧化物质活性的研究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木瓜酵素的抗氧化活性,从而为木瓜酵素综合性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方法:研究运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分析法分别研究木瓜酵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同等条件下抗坏血酸抗氧化作用比较.结果:(1)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50%时,木瓜酵素所需浓度为16.85mg/mL,抗坏血酸所需浓度为0.26mg/mL.(2)在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50%时,木瓜酵素所需浓度为14.06mg/mL,抗坏血酸所需浓度为0.23mg/mL.(3)在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50%时,木瓜酵素浓度要在1.8mg/mL,抗坏血酸所需浓度则低于10%.结论:木瓜酵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作用效果较弱,远低于抗坏血酸对着三种自由基体系的清除能力.

    作者:杨洋;李晓儿;李煜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