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普英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术与椎板间开窗术在中青年 LDH 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方法选取20例 LDH 中青年患者分组治疗,采用椎板间开窗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椎间孔镜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VAS 疼痛及 ODI 评分均较各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80%,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青年 LDH 的治疗中,椎间孔镜术与椎板间开窗术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相比椎板间开窗术,椎间孔镜术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等临床指标上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中青年 LDH 提供新思路,可推广。
作者:石裕明;王荣生;何立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单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进一步比较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缺血发生次数、缺血总时间以及 B 型脑钠肽(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三项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此外,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作者:罗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雷贝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雷贝拉唑进行联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腹痛好转时间、好转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远高于对照组(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雷贝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患者疗效确切,能够缩短患者的腹痛时间,提高腹痛好转率及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进而能够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利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方案。方法将76例符合标准的肝硬化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3HSEM/9HEM 方案和3HSE/9HE 方案,观察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①观察组3、6、9、1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7.5%、77.5%、87.5%、92.5%,对照组为28.6%、54.3%、65.7%、74.3%,观察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②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病灶吸收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P ﹤0.05)。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均有所好转(P ﹤0.05)。结论3HSEM/9HEM 方案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不仅抗结核效果好,而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王振华;杨晓莉;李娟;李剀;周文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化疗不同时间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时间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晚期食管癌患者78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延期组和早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3D-CRT 常规分割及 DDP 化疗,早期组化疗在3D-CRT 开始后第1天进行,延期组化疗在3D-CRT 开始后第28天进行放疗。1次/ d,5次/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时间、临床结局,包括病情缓解状况、半年局控情况、无瘤生存情况、总体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延期组治疗时间为(55.69±7.75)d,显著高于早期组治疗时间[(43.33±7.75)d](P ﹤0.05);放化疗后延期组总有效率(RR)为87.18%,显著高于早期组的66.67%(P ﹤0.05);放化疗后延期组半年局控率(74.36%)、无瘤生存率(69.23%)均显著高于早期组(P ﹤0.05),延期组总体生存率高于早期组,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CRT 与不同的化疗时间可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时间及临床结局产生不同影响,在3D-CRT 后28 d 进行化疗,延长了治疗时间,但患者病情缓解效果更显著,且显著增加食管癌患者半年局控率和无瘤生存率。
作者:郭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182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确定为抑郁患者,其中青年卒中后抑郁(PSD)组52例,中老年 PSD 组60例,青年非 PSD 组70例。所有患者入院3 d 内检测静脉血清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皮质醇及 FT3水平,结合自编问卷进行性别、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病变面积、病灶位置及病初 NIHSS 评分评定,综合分析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结果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中老卒中患者,且发病初 NIHSS 评分较高、学历较高及有职业背景的青年卒中患者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的老年患者。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在青年卒中后抑郁发病中有临床意义,发病初高 NIHSS 评分、高教育程度及有职业背景的青年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升高。
作者:魏峰;崔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寻求防治对策。方法针对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完善护理预防管理体制,针对性优化治疗的流程,加强培训,对比分析在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前后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由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前的43.5%下降至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可全面提高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陈霖;王新亮;覃健;张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患者对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依循随机分配原则将200例 HDIP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单用硫酸镁药物治疗,后者于前者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及血黏度、血细胞压积、脐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小血流速度比值(S/ D 值)、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值变化情况。结果药物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化,但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可调节患者炎性细胞分子紊乱状态,缓解临床不良体征和症状,疗效显著,具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弘;叶长钦;叶敏欢;李桂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由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到确诊。根据患者的波形特征将其分为右室起源室速组(A 组)和左室起源室速组(A 组),对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 QRS 电轴、QRS 时限、QT 离散度、平均心室率等心电图参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A 组患者的 QRS 电轴明显低于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的 QRS 时限、QT 离散度、平均心室率等参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动态心电图中 QRS 电轴进行测量,有助于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心室进行鉴别,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友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行余肺切除术的可行性、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18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余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根治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分别为88.9%(16/18)、38.9%(7/18)、5.6%(1/18);手术出血量为1200 ml;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占66.7%(12/18);余肺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15/18)、27.8%(5/18)、22.2%(4/18)。结论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由于胸腔内广泛粘连,再次手术难度极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若对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患者可取得较满意生存率。
作者:董冠中;段洋洋;赵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乳腺癌晚期应用吉西他滨辅以长春瑞滨(GN 方案)作为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从以往病例资料中收集经病理与免疫学检查证实为蒽环类、紫杉类药物化疗后复发和转移的乳腺癌晚期患者70例,按照化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 方案)治疗,实验组35例应用吉西他滨辅以长春瑞滨(GN 方案)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中位生存时间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近期总有效率为60.0%,与对照组(57.1%)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3±2.4)个月,与对照组[(16.9±2.7)个月]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吉西他滨辅以长春瑞滨作为二线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晚期收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能耐受,可考虑作为蒽环类与紫杉类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晚期的有效方案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 NP 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经蒽环类及紫衫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 NP 化疗方案(长春瑞滨+顺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骨转化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同时分析两组2年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 CEA[(1.70±0.30)μg/ L]、TPINP[(25.30±3.20)μg/ L]、β-CTx[(0.20±0.10)pg/ L]、TGF-β2[(0.10±0.10)g/ L]、PTH-rP[(43.20±1.80)ng/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年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6%)与对照组(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 NP 化疗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鸿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归纳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进行治疗的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灌洗一期吻合术,对照组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顽固性腹泻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考虑到术后出血量及顽固性腹泻发生率,笔者认为灌洗一期吻合术更适合用于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不过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选择以及其是否满足实行吻合术的要求。
作者:钱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65岁,因“反复四肢无力、间断性口干5年,再发加重伴胸闷、气短3 d”入院。患者近5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四肢无力,继之出现间断性口干,无眼干、泪少、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脱发、关节疼痛、牙齿松动史,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低钾血症”,经补钾治疗一段时间后血钾维持在3.5~4.0 mmol/ L后出院,但出院后仍反复感四肢无力、口干,治疗效果差。
作者:张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成龄和老龄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影响的差异性分析。方法选取20只老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 Caged 组和 Iaged 组,另选取20只成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 Cadult 组和 Iadult 组,给予 Caged 组和 Cadult 组吸入纯氧气和含有40%氧气的混合气体;Iaged 组和 Iadult 组的大鼠吸入40%氧气的空气和3%的异氟烷,随之异氟烷浓度降至1.2%吸入。观察吸入异氟烷 SD 大鼠的海马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 Iaged 组机械痛阈(67.27±15.11)高于 Caged 组(47.46±12.02),Iadult 组机械痛阈(65.46±12.02)高于 Cadult 组(23.8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SD 大鼠经异氟烷麻醉后,Iadult 组的编号1、2、3的蛋白质含量高于 Iaged 组的编号1、2、3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adult 组编号4的蛋白质含量低于 Iaged 组编号4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异氟烷进行麻醉具有持久性,可使 SD 大鼠海马区蛋白质组的延迟相发生改变,不同年龄的大鼠也具有差异性。
作者:陈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精准腹腔镜 Roux-en-Y 胃旁通路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精准腹腔镜 Roux-en-Y 胃旁路术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 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餐后2 h 血糖明显低于治疗前,餐后2 h胰岛素、餐后2 h C 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准腹腔镜 Roux-en-Y 胃旁通路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符合胃肠道生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坤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57%(2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ADL 评分及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及 NIHSS 评分分别为(64.23±5.57)分、(9.35±2.1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1.21±5.46)分、(16.52±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姜丙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检测血清性激素的原发性不孕患者62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57例,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测患者月经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空腹血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性激素水平及不同生理期性激素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观察组 PRL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卵泡期,观察组 P、FSH、T、PRL 及 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排卵期,观察组 LH、P、FSH、T 及 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黄体期,观察组 PRL、LH 及 P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性激素水平与原发性不孕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在重度子痫前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72例重度子痫前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硫酸镁等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基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压变化、妊娠延长时间以及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对重度子痫前期综合征治疗有效,能有效降低血压、延长妊娠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5-吡咯啉羧酸还原酶(P5CRs)是广泛存在于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中的管家蛋白,位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以NAD(P)H 为辅酶,将谷氨酸、鸟氨酸合成的5-吡咯啉羧酸(P5C)还原为脯氨酸并生成 NAD(P)+,同时,P5CRs-脯氨酸代谢循环反应与机体组织三羧酸循环(TCA)、尿素循环、以及磷酸戊糖途径密切相关,在细胞增殖、凋亡,皮肤、骨骼、脑等组织发育及口腔、头颈、淋巴瘤等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调节的作用。通过了解 P5CRs 的相互作用网络及多重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了解组织器官发育及肿瘤的发生机理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超;孟照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