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良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乳腺肿块患者212例,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结果比较,总结其确诊率。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156例,良性56例,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4.9%,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2.9%;误诊率为5.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要结合临床实际,仔细观察,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郝建华;张连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进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的中孕引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主要成分为淀粉的安慰剂结合利凡诺注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产程进展情况、宫缩情况、产后出血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护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用药6 h 后 Bishop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钟思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 l5例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行经口内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复诊,锥形束 CT 检查,观察术后囊腔缩小情况。术后12~18个月行二期刮治手术,彻底根除肿瘤。结果15例患者术后12~18个月囊腔均显著缩小,二期刮治术后均未见复发,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结论开窗减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同时又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应作为治疗巨大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 H 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收集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稳定和不稳定例数,单支病变例数、双支病变例数和3支病变例数及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结果观察组中稳定性患者24例(35.29%),对照组中稳定性患者44例(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单支病变者占35.29%,双支病变者占42.65%,3支病变者占22.06%;对照组中单支病变者占61.76%,双支病变者占27.94%,3支病变者占1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单支病变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2.96±2.72)μmol/ L,双支病变者为(17.17±3.27)μmol/ L,3支病变者为(21.92±3.38)μmol/ L。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
作者:赵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其中20例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作为 SIMV + PSV 组,20例予以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作为 SIMV 组,观察两组呼吸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SIMV + PSV 组总呼吸频率[(23.05±2.41)次/ min]高于 SIMV 组[(17.58±2.38)次/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V + PSV 组 C-反应蛋白、酸性蛋白、降钙素原分别为(93.26±21.56)mg/ L、(1.38±0.50)g/ L、(2.28±1.24)ng/ ml,显著低于 SIM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IMV + PSV 能够改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总呼吸频率,降低机体炎性水平。
作者:戴文茜;宫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9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A 组)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B 组),分别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后皮温、ABI 及 TcPO2水平、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后皮温与 TcPO2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 <0.05),但两组患者移植前后 ABI 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主观评价指标(疼痛、麻木)与客观评价指标(ABI、Tc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均较为有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娜;吴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内固定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关节置换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及愈合情况。结果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3.94%,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91%,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高龄患者。
作者:马金来;晋大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的患儿,跟踪随访1年,分别在治愈后3、6、9、12个月时检测肺炎支原体 IgM 与肺炎支原体 IgG 抗体滴度、免疫功能、记录用药情况、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150例患儿中治愈后68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占45.52%。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年龄、CD4/ CD8、IgA、IgG、IgM 及是否服用增强免疫力药物与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力指标都有相关性,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碧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与 MR 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 MR 组10例,采用 MR 肺动脉造影技术诊断;CT 组24例,采用128层螺旋 CT 扫描仪进行诊断。经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 组检查结果发现408支肺动脉栓子,MR 组发现29支肺动脉栓子,CT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MR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 组与 MR 组间接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对 PE 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R 可清晰显示肺叶动脉以上栓子,无法较好地显示肺段动脉栓子,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与3D-CE-MRPA 技术结合。
作者:湛满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路径和经桡动脉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路径的优点和缺点,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寻找佳手术路径。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符合介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通过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通过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91.07%(51/56),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4/56),明显较对照组21.43%(1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路径的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术后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此路径可以作为临床上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路径。
作者:郑彩虹;董惠翔;黄战军;张旭升;刘金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程度,进一步对比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6例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非手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解剖复位28例(58.33%),满意复位16例(33.33%),不满意复位4例(4.17%)。在解剖学恢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79.17%,明显要比对照组的3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要优于非手术方法治疗,解剖学恢复效果更佳,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平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规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常规组,脑室镜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脑室镜组,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者15例纳入联合组,对比三组分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随访9~24(12±5)个月,脑室镜组(13±7)个月,联合组(13±6)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室镜组、联合组分流成功率分别为80.00%、86.67%、8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积水症状改善率(78.13%)低于联合组(89.22%),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0.63%)高于联合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室镜治疗脑积水可降低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采用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相较于开腹手术以及单纯采用脑室镜治疗的并发症较低,引流效果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李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6例,均在 CT 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术,进一步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直径<2.5 cm 组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 AF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8.593,P <0.05)。经30 d 随诊,无患者有肝功能恶化情况发生。经随访,由于肝功能衰竭、肝功能恶化或并发其他脏器衰竭等原因死亡共8例,总病死率为8.33%。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5.21%。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有显著疗效,此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少、术后并发症低、恢复速度快;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应用。
作者:周延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的疼痛指数、椎体高度、Cobb 角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术后7 d 的 VAS 评分分别为(3.14±1.38)分、(2.64±1.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6±1.75)分、(3.76±1.62)分(P <0.05)。观察组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1.55±3.29)mm、(32.26±2.94)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31±3.66)mm、(29.53±3.51)mm(P <0.05),观察组术后的 Cobb 角为(14.03±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4±3.75)°(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改善病椎前缘高度,恢复椎体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丁玉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7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鼻镜 messerklinger 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Ⅰ型、Ⅱ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经鼻镜手术前后辅助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何松周;黄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玉培;徐大超;魏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7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49.32±5.29)m/ s,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7.03±4.18)m/ 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2.93±4.88)m/ 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海欢;卓华钦;叶庆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正压机械通气及正性肌力药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个数(1012±93)个/ d、LVEF(51±8)%和 LVEDD(49±5)mm 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压机械通气及米力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梁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各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0%,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吴国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