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培;徐大超;魏衡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9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A 组)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B 组),分别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后皮温、ABI 及 TcPO2水平、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后皮温与 TcPO2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 <0.05),但两组患者移植前后 ABI 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主观评价指标(疼痛、麻木)与客观评价指标(ABI、Tc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均较为有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娜;吴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程度,进一步对比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6例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非手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解剖复位28例(58.33%),满意复位16例(33.33%),不满意复位4例(4.17%)。在解剖学恢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79.17%,明显要比对照组的3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要优于非手术方法治疗,解剖学恢复效果更佳,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平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脑供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ST 段总压低与 T 波总倒置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各项血流速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作者:黄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7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49.32±5.29)m/ s,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7.03±4.18)m/ 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2.93±4.88)m/ 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海欢;卓华钦;叶庆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国产曲美他嗪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应用常规药物,另80例为国产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治疗后2个月,主要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缺血表现、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死亡例数及严重出血、胃肠道不适症状、皮下紫斑、头部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2个月,国产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发作7例(8.8%),再次入院3例(3.8%),心电图缺血6例(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心绞痛发作,降低再次入院率,但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新生儿高乳酸血症快速清除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在连续监测动脉血乳酸基础上,运用快速扩容、循环支持或同时运用氧疗、呼吸支持、纠酸治疗,监测围产期窒息高乳酸血症患儿52例的各时段乳酸清除率,并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病死率、预后。结果52例患儿出生后3、6 h 乳酸明显下降,乳酸清除率增高,3 h 乳酸清除率(57.33±20.44)%,6 h 乳酸清除率(79.76±8.60)%;治疗初始及治疗3、6 h 的乳酸、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愈52例(100.00%),所有患儿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围产期窒息高乳酸血症患儿运用快速扩容、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纠正酸中毒等清除乳酸的治疗方法可靠、有效、便于推广。
作者:李春亮;劳晓玲;莫洁洁;刘珍凤;唐勤坤;吕石华;陶瑞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每组80例。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胸腔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胸腔镜组少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胸腔镜组短于开胸组(P <0.05);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胸手术。
作者:汤轶;陈跃军;邹求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0例,均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0例患者按照数字统计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40例采取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峰值流速、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结果实验组峰值流速均值为(3.98±0.65)m/ s,跨瓣压差为(18.96±2.13)mmHg(1 mmHg =0.133 kPa),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有效瓣口面积为(0.83±0.16)cm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可经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取得确切效果,对人工瓣膜的评价较传统二维超声更加全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勇;陈敏芝;匡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路径和经桡动脉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路径的优点和缺点,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寻找佳手术路径。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符合介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通过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通过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91.07%(51/56),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4/56),明显较对照组21.43%(1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路径的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术后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此路径可以作为临床上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路径。
作者:郑彩虹;董惠翔;黄战军;张旭升;刘金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产后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止血法,观察组46例在常规止血的基础上,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在止血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69.57%;观察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3,P <0.05)。在止血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4,P <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有显著的止血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其中20例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作为 SIMV + PSV 组,20例予以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作为 SIMV 组,观察两组呼吸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SIMV + PSV 组总呼吸频率[(23.05±2.41)次/ min]高于 SIMV 组[(17.58±2.38)次/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V + PSV 组 C-反应蛋白、酸性蛋白、降钙素原分别为(93.26±21.56)mg/ L、(1.38±0.50)g/ L、(2.28±1.24)ng/ ml,显著低于 SIM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IMV + PSV 能够改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总呼吸频率,降低机体炎性水平。
作者:戴文茜;宫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与 MR 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 MR 组10例,采用 MR 肺动脉造影技术诊断;CT 组24例,采用128层螺旋 CT 扫描仪进行诊断。经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 组检查结果发现408支肺动脉栓子,MR 组发现29支肺动脉栓子,CT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MR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 组与 MR 组间接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对 PE 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R 可清晰显示肺叶动脉以上栓子,无法较好地显示肺段动脉栓子,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与3D-CE-MRPA 技术结合。
作者:湛满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正压机械通气及正性肌力药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个数(1012±93)个/ d、LVEF(51±8)%和 LVEDD(49±5)mm 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压机械通气及米力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梁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以及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 VAS 评分以及 ODI 评分等,提升患者的手术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 l5例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行经口内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复诊,锥形束 CT 检查,观察术后囊腔缩小情况。术后12~18个月行二期刮治手术,彻底根除肿瘤。结果15例患者术后12~18个月囊腔均显著缩小,二期刮治术后均未见复发,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结论开窗减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同时又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应作为治疗巨大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性睾丸炎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取鱼腥草药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为(3.6±1.0)d,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为(3.2±0.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效果较好,患者疼痛消失快,白细胞水平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敏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3,P <0.05)。在心率(HR)、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曹晓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玉培;徐大超;魏衡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