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学》2016年第36卷总目次

关键词:
摘要: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合保温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肺移植术中体温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模式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肺移植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体外膜肺氧合辅助肺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记录体核温度,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易于降低的四个阶段,即全麻开始阶段、ECMO 转流开始阶段、供肺移植阶段、移植肺开放阶段的体温变化。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开始阶段、ECMO 转流开始阶段、供肺移植阶段、移植肺开放阶段,PiCCO 监护仪上的体核温度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体温均保持在36℃以上。结论复合保温模式在 ECMO 辅助肺移植术中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保障了 ECMO 辅助肺移植术的安全性。

    作者:周璃;盛玲;刘筱凌;杭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7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49.32±5.29)m/ s,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7.03±4.18)m/ 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2.93±4.88)m/ 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海欢;卓华钦;叶庆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9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A 组)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B 组),分别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后皮温、ABI 及 TcPO2水平、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后皮温与 TcPO2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 <0.05),但两组患者移植前后 ABI 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主观评价指标(疼痛、麻木)与客观评价指标(ABI、Tc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均较为有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娜;吴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腮腺炎患儿110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其中2~6岁32例,7~12岁47例,12~14岁31例;另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健康儿童10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三组,2~6岁30例,7~12岁45例,12~14岁33例。给予所有入选者静脉血检查,对比不同年龄段患儿及相同年龄段患儿与健康者之间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三组患儿 CD3+ CD4+/CD3+ CD8+ T 细胞比值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年龄段患儿与健康者之间 D3+计数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CD3+ CD4+计数值、CD3+ CD8+计数值与 CD3+ CD4+/ CD3+ CD8+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 淋巴亚群水平的改变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抗病毒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不同年龄段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作者:岑建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0例,均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0例患者按照数字统计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40例采取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峰值流速、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结果实验组峰值流速均值为(3.98±0.65)m/ s,跨瓣压差为(18.96±2.13)mmHg(1 mmHg =0.133 kPa),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有效瓣口面积为(0.83±0.16)cm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可经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取得确切效果,对人工瓣膜的评价较传统二维超声更加全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勇;陈敏芝;匡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治疗异位妊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13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9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盆腔包块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 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疗效、输卵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共同治疗,能有效缩短盆腔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 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并且不额外增加不良反应,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吉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血清淀粉酶、乳酸、NT - proBNP、hs - CRP、hs - cTnT 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血清淀粉酶、乳酸、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1、3 d 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并给予各项血生化检查。结果入院即刻患者心电图、NT-proBNP 异常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入院即刻患者淀粉酶、乳酸hs-CRP、hs-cTnT 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对患者血清淀粉酶、乳酸、NT-proBNP、hs-CRP的变化进行检测,可有助于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以及预后判定,并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心肌损伤。

    作者:陈带洋;赵笑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医学》2016年第36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 l5例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行经口内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复诊,锥形束 CT 检查,观察术后囊腔缩小情况。术后12~18个月行二期刮治手术,彻底根除肿瘤。结果15例患者术后12~18个月囊腔均显著缩小,二期刮治术后均未见复发,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结论开窗减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同时又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应作为治疗巨大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H 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 H 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收集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稳定和不稳定例数,单支病变例数、双支病变例数和3支病变例数及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结果观察组中稳定性患者24例(35.29%),对照组中稳定性患者44例(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单支病变者占35.29%,双支病变者占42.65%,3支病变者占22.06%;对照组中单支病变者占61.76%,双支病变者占27.94%,3支病变者占1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单支病变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2.96±2.72)μmol/ L,双支病变者为(17.17±3.27)μmol/ L,3支病变者为(21.92±3.38)μmol/ L。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

    作者:赵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每组80例。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胸腔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胸腔镜组少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胸腔镜组短于开胸组(P <0.05);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胸手术。

    作者:汤轶;陈跃军;邹求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60例同症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未应用超声监视引导,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月经恢复正常率高,组间对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配合超声监视引导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明显,值得肯定。

    作者:陈蔼屏;朱莉;吴智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腺肽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理和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接受免疫调理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和胸腺肽α1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年龄>18岁、APACHEⅡ评分>10分的严重脓毒症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采取经典 ICU 治疗,以《拯救脓毒症运动之严重脓毒症及休克治疗指南》为标准;治疗组(38例)除经典治疗外,给予胸腺肽α11.6 mg 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5 d,然后1.6 mg,皮下注射,每24小时1次,连续2 d,总疗程7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分别进行 SOFA 评分,检测 CD4+、CD8+、CD4+/ CD8+、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位点(HLA-D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 CD4+、CD4+/ CD8+、HLADR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SOFA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保护器官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

    作者:程园园;吴晓琴;刘宗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乳腺肿块患者212例,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结果比较,总结其确诊率。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156例,良性56例,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4.9%,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2.9%;误诊率为5.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要结合临床实际,仔细观察,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郝建华;张连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正压机械通气及正性肌力药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个数(1012±93)个/ d、LVEF(51±8)%和 LVEDD(49±5)mm 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压机械通气及米力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梁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 CT 与 MR 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与 MR 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 MR 组10例,采用 MR 肺动脉造影技术诊断;CT 组24例,采用128层螺旋 CT 扫描仪进行诊断。经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 组检查结果发现408支肺动脉栓子,MR 组发现29支肺动脉栓子,CT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MR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 组与 MR 组间接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对 PE 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R 可清晰显示肺叶动脉以上栓子,无法较好地显示肺段动脉栓子,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与3D-CE-MRPA 技术结合。

    作者:湛满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规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常规组,脑室镜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脑室镜组,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者15例纳入联合组,对比三组分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随访9~24(12±5)个月,脑室镜组(13±7)个月,联合组(13±6)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室镜组、联合组分流成功率分别为80.00%、86.67%、8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积水症状改善率(78.13%)低于联合组(89.22%),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0.63%)高于联合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室镜治疗脑积水可降低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采用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相较于开腹手术以及单纯采用脑室镜治疗的并发症较低,引流效果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李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脑供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ST 段总压低与 T 波总倒置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各项血流速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作者:黄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比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胃肠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对比和分析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胃肠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 =44)和对照组(n =44),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营养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明显更优(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备创伤性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手术时间更短等优点,有益于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鼻镜手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7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鼻镜 messerklinger 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Ⅰ型、Ⅱ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经鼻镜手术前后辅助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何松周;黄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