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冬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6例,均在 CT 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术,进一步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直径<2.5 cm 组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 AF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8.593,P <0.05)。经30 d 随诊,无患者有肝功能恶化情况发生。经随访,由于肝功能衰竭、肝功能恶化或并发其他脏器衰竭等原因死亡共8例,总病死率为8.33%。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5.21%。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有显著疗效,此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少、术后并发症低、恢复速度快;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应用。
作者:周延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9例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视力水平、眼压两项指标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上述两项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8,P <0.05)。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作者:蔚旭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腮腺炎患儿110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其中2~6岁32例,7~12岁47例,12~14岁31例;另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健康儿童10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三组,2~6岁30例,7~12岁45例,12~14岁33例。给予所有入选者静脉血检查,对比不同年龄段患儿及相同年龄段患儿与健康者之间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三组患儿 CD3+ CD4+/CD3+ CD8+ T 细胞比值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年龄段患儿与健康者之间 D3+计数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CD3+ CD4+计数值、CD3+ CD8+计数值与 CD3+ CD4+/ CD3+ CD8+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 淋巴亚群水平的改变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抗病毒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不同年龄段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作者:岑建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性睾丸炎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取鱼腥草药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为(3.6±1.0)d,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为(3.2±0.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效果较好,患者疼痛消失快,白细胞水平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敏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国产曲美他嗪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应用常规药物,另80例为国产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治疗后2个月,主要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缺血表现、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死亡例数及严重出血、胃肠道不适症状、皮下紫斑、头部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2个月,国产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发作7例(8.8%),再次入院3例(3.8%),心电图缺血6例(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心绞痛发作,降低再次入院率,但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BALF)G 试验/ GM 试验在老年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确诊及临床诊断的老年 IPFI 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就诊的肺部细菌性感染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及 BALF G 试验/ GM 试验,对比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BALF 测定 G 试验/ GM 试验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测定,且观察组的 G 试验/ GM 试验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BALF 中 GM试验的特异性略高于 G 试验,敏感度略低于 G 试验(P >0.05)。结论对于老年 IPFI 患者,BALF G 试验/ GM 试验为较敏感及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对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揭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头孢克洛对小儿肺炎症状缓解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均进行止咳、退热、化痰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阿奇霉素胶囊,观察组给予复方鱼腥草合剂与头孢克洛缓释片联合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肺部啰音、咳嗽、发热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肺部啰音、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头孢克洛治疗小儿肺炎能明显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有效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彦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260例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30例,观察组≥60岁,对照组<60岁。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较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明显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及高龄为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高危群体,颈动脉超声筛查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志英;王喜琴;陈军;刘军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通心络胶囊辅助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91例 UA 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 SV)和射血分数( EF)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SV 及 EF 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脏射血功能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国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程度,进一步对比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6例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非手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解剖复位28例(58.33%),满意复位16例(33.33%),不满意复位4例(4.17%)。在解剖学恢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79.17%,明显要比对照组的3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要优于非手术方法治疗,解剖学恢复效果更佳,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平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分析影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 DWI 序列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按 Giang 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20%)脑梗死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弯曲者34例(16%),后循环梗死组30例(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既往 TIA 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倩倩;廖仁昊;董畅;陶晓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进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的中孕引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主要成分为淀粉的安慰剂结合利凡诺注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产程进展情况、宫缩情况、产后出血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护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用药6 h 后 Bishop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钟思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其中20例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作为 SIMV + PSV 组,20例予以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作为 SIMV 组,观察两组呼吸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SIMV + PSV 组总呼吸频率[(23.05±2.41)次/ min]高于 SIMV 组[(17.58±2.38)次/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V + PSV 组 C-反应蛋白、酸性蛋白、降钙素原分别为(93.26±21.56)mg/ L、(1.38±0.50)g/ L、(2.28±1.24)ng/ ml,显著低于 SIM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IMV + PSV 能够改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总呼吸频率,降低机体炎性水平。
作者:戴文茜;宫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和仅采用胺碘酮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律转复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心律转复率显著提高,血压、心率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林辉;巫雁丹;李翠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各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0%,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吴国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为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6.97%,对照组为75.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3,P <0.05)。在心率(HR)、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曹晓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符合选取标准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1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常规组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学诗;朱孝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