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旭升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的疼痛指数、椎体高度、Cobb 角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术后7 d 的 VAS 评分分别为(3.14±1.38)分、(2.64±1.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6±1.75)分、(3.76±1.62)分(P <0.05)。观察组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1.55±3.29)mm、(32.26±2.94)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31±3.66)mm、(29.53±3.51)mm(P <0.05),观察组术后的 Cobb 角为(14.03±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4±3.75)°(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改善病椎前缘高度,恢复椎体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丁玉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的患儿,跟踪随访1年,分别在治愈后3、6、9、12个月时检测肺炎支原体 IgM 与肺炎支原体 IgG 抗体滴度、免疫功能、记录用药情况、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150例患儿中治愈后68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占45.52%。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年龄、CD4/ CD8、IgA、IgG、IgM 及是否服用增强免疫力药物与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力指标都有相关性,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碧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分析影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 DWI 序列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按 Giang 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20%)脑梗死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弯曲者34例(16%),后循环梗死组30例(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既往 TIA 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倩倩;廖仁昊;董畅;陶晓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与 MR 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 MR 组10例,采用 MR 肺动脉造影技术诊断;CT 组24例,采用128层螺旋 CT 扫描仪进行诊断。经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 组检查结果发现408支肺动脉栓子,MR 组发现29支肺动脉栓子,CT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MR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 组与 MR 组间接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对 PE 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R 可清晰显示肺叶动脉以上栓子,无法较好地显示肺段动脉栓子,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与3D-CE-MRPA 技术结合。
作者:湛满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以及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 VAS 评分以及 ODI 评分等,提升患者的手术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至12月足月新生儿1280例,男608例,女672例;年龄1~7(3.5±1.3)d,按 TBiL 水平分为重黄疸组(n =259)、轻黄疸组(n =423)、对照组组(n =598),对比三组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重黄疸组转肽酶( GGT)和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明显高于轻黄疸组、GGT 和碱性磷酸酶( AL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黄疸组、轻黄疸组白蛋白(ALB)和 LDH、HBD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CK)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重黄疸组 CK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总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心肌、肝、肾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及时采取治疗和干预措施,可降低损伤风险。
作者:程淑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符合选取标准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1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常规组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学诗;朱孝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260例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30例,观察组≥60岁,对照组<60岁。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较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明显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及高龄为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高危群体,颈动脉超声筛查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志英;王喜琴;陈军;刘军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为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6.97%,对照组为75.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内固定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关节置换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及愈合情况。结果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3.94%,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91%,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高龄患者。
作者:马金来;晋大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活检术在不典型泌尿系结核( UT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49例 UTB 患者,另取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活检、泌尿系造影以及尿沉渣检测,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为标准,尿沉渣、泌尿系造影、输尿管镜活检三种检测结果中真阳性比例逐渐升高;输尿管镜活检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尿沉渣、泌尿系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输尿管镜活检术用于 UTB 中具有较高价值,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容暖;丁胜文;尹锡洲;曾碧城;陈光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3,P <0.05)。在心率(HR)、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曹晓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脑供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ST 段总压低与 T 波总倒置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各项血流速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作者:黄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国产曲美他嗪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应用常规药物,另80例为国产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治疗后2个月,主要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缺血表现、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死亡例数及严重出血、胃肠道不适症状、皮下紫斑、头部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2个月,国产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发作7例(8.8%),再次入院3例(3.8%),心电图缺血6例(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心绞痛发作,降低再次入院率,但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玉培;徐大超;魏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74例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联合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7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新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血清淀粉酶、乳酸、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1、3 d 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并给予各项血生化检查。结果入院即刻患者心电图、NT-proBNP 异常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入院即刻患者淀粉酶、乳酸hs-CRP、hs-cTnT 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对患者血清淀粉酶、乳酸、NT-proBNP、hs-CRP的变化进行检测,可有助于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以及预后判定,并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心肌损伤。
作者:陈带洋;赵笑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各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0%,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吴国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腮腺炎患儿110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其中2~6岁32例,7~12岁47例,12~14岁31例;另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健康儿童10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三组,2~6岁30例,7~12岁45例,12~14岁33例。给予所有入选者静脉血检查,对比不同年龄段患儿及相同年龄段患儿与健康者之间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三组患儿 CD3+ CD4+/CD3+ CD8+ T 细胞比值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年龄段患儿与健康者之间 D3+计数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CD3+ CD4+计数值、CD3+ CD8+计数值与 CD3+ CD4+/ CD3+ CD8+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 淋巴亚群水平的改变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抗病毒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不同年龄段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作者:岑建杉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