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倩倩;廖仁昊;董畅;陶晓雪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9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A 组)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B 组),分别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后皮温、ABI 及 TcPO2水平、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后皮温与 TcPO2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 <0.05),但两组患者移植前后 ABI 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主观评价指标(疼痛、麻木)与客观评价指标(ABI、Tc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均较为有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娜;吴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以及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 VAS 评分以及 ODI 评分等,提升患者的手术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 PA)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治疗组 ADL 指数评分和 NIHSS 评分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还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进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瑞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与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12月儿科爱婴区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则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93.33%(56/6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7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对照组为28.33%(1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 <0.05)。结论持续与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较佳临床效果,但间隙蓝光照射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洁芳;曾碧仪;饶晓林;苏光辉;麦静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规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常规组,脑室镜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脑室镜组,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者15例纳入联合组,对比三组分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随访9~24(12±5)个月,脑室镜组(13±7)个月,联合组(13±6)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室镜组、联合组分流成功率分别为80.00%、86.67%、8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积水症状改善率(78.13%)低于联合组(89.22%),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0.63%)高于联合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室镜治疗脑积水可降低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采用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相较于开腹手术以及单纯采用脑室镜治疗的并发症较低,引流效果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李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符合选取标准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1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常规组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学诗;朱孝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 l5例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行经口内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复诊,锥形束 CT 检查,观察术后囊腔缩小情况。术后12~18个月行二期刮治手术,彻底根除肿瘤。结果15例患者术后12~18个月囊腔均显著缩小,二期刮治术后均未见复发,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结论开窗减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同时又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应作为治疗巨大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其中20例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作为 SIMV + PSV 组,20例予以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作为 SIMV 组,观察两组呼吸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SIMV + PSV 组总呼吸频率[(23.05±2.41)次/ min]高于 SIMV 组[(17.58±2.38)次/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V + PSV 组 C-反应蛋白、酸性蛋白、降钙素原分别为(93.26±21.56)mg/ L、(1.38±0.50)g/ L、(2.28±1.24)ng/ ml,显著低于 SIM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IMV + PSV 能够改善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总呼吸频率,降低机体炎性水平。
作者:戴文茜;宫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阴证、阳证与 CT 各征象的相关性,为肝硬化中医证型的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中医阴证、阳证肝硬化患者的各征象,如肝脏大小、肝叶比例失常,颗粒增粗、表面波浪状、分叶比例失常、腹水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阴证肝表面波浪状、腹水较阳证明显;肝裂增宽、肝脏大小、肝叶比例失常、颗粒增粗等方面中医阴阳证的总体概率分布相同。结论肝硬化中医阴证、阳证在 CT 各征象中各有其特征性体现,有助于对肝硬化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作者:陈耿春;邱士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0例,均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0例患者按照数字统计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40例采取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峰值流速、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结果实验组峰值流速均值为(3.98±0.65)m/ s,跨瓣压差为(18.96±2.13)mmHg(1 mmHg =0.133 kPa),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有效瓣口面积为(0.83±0.16)cm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可经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取得确切效果,对人工瓣膜的评价较传统二维超声更加全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勇;陈敏芝;匡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87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甲减组,同时选取同期50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亚甲减组,以及1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给予甲减组和亚甲减组进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分析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亚甲减组、甲减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亚甲减组、甲减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减组妊娠孕周少于亚甲减组、对照组,甲减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在孕早期实施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高爽;陈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其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和治疗后 NIHSS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3、5、7 d 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凝血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任西娟;许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扩张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择同期接受胸部 CT 检查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支气管动脉扩张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支气管动脉显示者25例,对照组显示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支气管动脉扩张16例(53.33%),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支气管动脉扩张的分布情况为:中心组7例,周围组9例。结论肺动脉栓塞者胸部 CT 扫描时,若发现有支气管动脉扩张,提示其肺动脉栓塞的情况较严重。但仍需结合其他危险因素,判断是否该立即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作者:陈锦暖;吴雷;张秋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74例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联合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7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新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7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鼻镜 messerklinger 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Ⅰ型、Ⅱ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经鼻镜手术前后辅助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何松周;黄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7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49.32±5.29)m/ s,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7.03±4.18)m/ 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2.93±4.88)m/ 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海欢;卓华钦;叶庆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正压机械通气及正性肌力药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个数(1012±93)个/ d、LVEF(51±8)%和 LVEDD(49±5)mm 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压机械通气及米力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梁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为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6.97%,对照组为75.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创伤性 B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模式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肺移植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体外膜肺氧合辅助肺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记录体核温度,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易于降低的四个阶段,即全麻开始阶段、ECMO 转流开始阶段、供肺移植阶段、移植肺开放阶段的体温变化。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开始阶段、ECMO 转流开始阶段、供肺移植阶段、移植肺开放阶段,PiCCO 监护仪上的体核温度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体温均保持在36℃以上。结论复合保温模式在 ECMO 辅助肺移植术中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保障了 ECMO 辅助肺移植术的安全性。
作者:周璃;盛玲;刘筱凌;杭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血清淀粉酶、乳酸、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1、3 d 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并给予各项血生化检查。结果入院即刻患者心电图、NT-proBNP 异常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入院即刻患者淀粉酶、乳酸hs-CRP、hs-cTnT 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对患者血清淀粉酶、乳酸、NT-proBNP、hs-CRP的变化进行检测,可有助于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以及预后判定,并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心肌损伤。
作者:陈带洋;赵笑琼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