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芳
目的:探讨国产曲美他嗪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应用常规药物,另80例为国产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治疗后2个月,主要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缺血表现、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死亡例数及严重出血、胃肠道不适症状、皮下紫斑、头部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2个月,国产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发作7例(8.8%),再次入院3例(3.8%),心电图缺血6例(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心绞痛发作,降低再次入院率,但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2例行开腹手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与对照组的78.1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153.42±28.18)ml,肛门排气时间为(38.36±6.19)h,下床活动时间为(52.06±8.52)h,住院时间为(9.38±1.72)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盆腔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晓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的患儿,跟踪随访1年,分别在治愈后3、6、9、12个月时检测肺炎支原体 IgM 与肺炎支原体 IgG 抗体滴度、免疫功能、记录用药情况、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150例患儿中治愈后68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占45.52%。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年龄、CD4/ CD8、IgA、IgG、IgM 及是否服用增强免疫力药物与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力指标都有相关性,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碧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和仅采用胺碘酮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律转复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心律转复率显著提高,血压、心率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林辉;巫雁丹;李翠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活检术在不典型泌尿系结核( UT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49例 UTB 患者,另取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活检、泌尿系造影以及尿沉渣检测,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为标准,尿沉渣、泌尿系造影、输尿管镜活检三种检测结果中真阳性比例逐渐升高;输尿管镜活检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尿沉渣、泌尿系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输尿管镜活检术用于 UTB 中具有较高价值,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容暖;丁胜文;尹锡洲;曾碧城;陈光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针刺夹脊穴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夹脊穴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患者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伍永灼;郑文诺;张福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每组80例。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胸腔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胸腔镜组少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胸腔镜组短于开胸组(P <0.05);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胸手术。
作者:汤轶;陈跃军;邹求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规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常规组,脑室镜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脑室镜组,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者15例纳入联合组,对比三组分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随访9~24(12±5)个月,脑室镜组(13±7)个月,联合组(13±6)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室镜组、联合组分流成功率分别为80.00%、86.67%、8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积水症状改善率(78.13%)低于联合组(89.22%),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0.63%)高于联合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室镜治疗脑积水可降低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采用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相较于开腹手术以及单纯采用脑室镜治疗的并发症较低,引流效果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李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瑞舒伐他汀,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 OX-LDL、IMT、超敏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显著降低 IMT、OX-LDL 及其他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 l5例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行经口内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复诊,锥形束 CT 检查,观察术后囊腔缩小情况。术后12~18个月行二期刮治手术,彻底根除肿瘤。结果15例患者术后12~18个月囊腔均显著缩小,二期刮治术后均未见复发,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结论开窗减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同时又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应作为治疗巨大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至12月足月新生儿1280例,男608例,女672例;年龄1~7(3.5±1.3)d,按 TBiL 水平分为重黄疸组(n =259)、轻黄疸组(n =423)、对照组组(n =598),对比三组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重黄疸组转肽酶( GGT)和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明显高于轻黄疸组、GGT 和碱性磷酸酶( AL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黄疸组、轻黄疸组白蛋白(ALB)和 LDH、HBD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CK)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重黄疸组 CK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总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心肌、肝、肾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及时采取治疗和干预措施,可降低损伤风险。
作者:程淑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性睾丸炎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取鱼腥草药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为(3.6±1.0)d,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为(3.2±0.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效果较好,患者疼痛消失快,白细胞水平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敏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7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鼻镜 messerklinger 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Ⅰ型、Ⅱ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经鼻镜手术前后辅助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何松周;黄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产后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止血法,观察组46例在常规止血的基础上,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在止血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69.57%;观察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3,P <0.05)。在止血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4,P <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有显著的止血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87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甲减组,同时选取同期50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亚甲减组,以及1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给予甲减组和亚甲减组进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分析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亚甲减组、甲减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亚甲减组、甲减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减组妊娠孕周少于亚甲减组、对照组,甲减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在孕早期实施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高爽;陈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0例,均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0例患者按照数字统计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40例采取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峰值流速、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结果实验组峰值流速均值为(3.98±0.65)m/ s,跨瓣压差为(18.96±2.13)mmHg(1 mmHg =0.133 kPa),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有效瓣口面积为(0.83±0.16)cm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可经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取得确切效果,对人工瓣膜的评价较传统二维超声更加全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勇;陈敏芝;匡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阴证、阳证与 CT 各征象的相关性,为肝硬化中医证型的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中医阴证、阳证肝硬化患者的各征象,如肝脏大小、肝叶比例失常,颗粒增粗、表面波浪状、分叶比例失常、腹水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阴证肝表面波浪状、腹水较阳证明显;肝裂增宽、肝脏大小、肝叶比例失常、颗粒增粗等方面中医阴阳证的总体概率分布相同。结论肝硬化中医阴证、阳证在 CT 各征象中各有其特征性体现,有助于对肝硬化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作者:陈耿春;邱士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30例 SA(稳定型心绞痛)、30例 UA(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A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液标本,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 BNP(血浆脑钠肽),以循环酶法检测 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行超声、心电图以及运动平板实验,统计分析实验前后的标本中的 BNP、HCY 变化。结果 AMI 组、UA 组、SA 组及对照组同期 BNP 与 HCY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A 组、SA 组、对照组运动实验前后 HCY 无明显变化(P >0.05),但三组运动实验后的 BNP 高于运动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 BNP、HCY 水平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对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立新;胡树培;黄庆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血清淀粉酶、乳酸、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1、3 d 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并给予各项血生化检查。结果入院即刻患者心电图、NT-proBNP 异常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入院即刻患者淀粉酶、乳酸hs-CRP、hs-cTnT 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对患者血清淀粉酶、乳酸、NT-proBNP、hs-CRP的变化进行检测,可有助于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以及预后判定,并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心肌损伤。
作者:陈带洋;赵笑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路径和经桡动脉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路径的优点和缺点,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寻找佳手术路径。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符合介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通过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通过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91.07%(51/56),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4/56),明显较对照组21.43%(1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路径的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术后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此路径可以作为临床上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路径。
作者:郑彩虹;董惠翔;黄战军;张旭升;刘金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