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贤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 HbA1c <9.0%者44例, HbA1c≥9.0%者56例。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CV)再次对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血糖平稳组及血糖波动组,划分标准参照 CV =0.29。测定空腹血糖值、HbA1c、血脂各指标,观察各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了解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 CV 值≥0.29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均高于 CV 值<0.29组。四组以 HbA1c≥9.0%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波动性高血糖患者易诱发糖尿病肾病,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健康。
作者:曹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针刺夹脊穴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夹脊穴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患者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伍永灼;郑文诺;张福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治疗异位妊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13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9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盆腔包块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 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疗效、输卵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共同治疗,能有效缩短盆腔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 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并且不额外增加不良反应,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吉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各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0%,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吴国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观察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60例同症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未应用超声监视引导,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月经恢复正常率高,组间对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配合超声监视引导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明显,值得肯定。
作者:陈蔼屏;朱莉;吴智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与 MR 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 MR 组10例,采用 MR 肺动脉造影技术诊断;CT 组24例,采用128层螺旋 CT 扫描仪进行诊断。经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 组检查结果发现408支肺动脉栓子,MR 组发现29支肺动脉栓子,CT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MR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 组与 MR 组间接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对 PE 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R 可清晰显示肺叶动脉以上栓子,无法较好地显示肺段动脉栓子,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与3D-CE-MRPA 技术结合。
作者:湛满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其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和治疗后 NIHSS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3、5、7 d 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凝血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任西娟;许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3,P <0.05)。在心率(HR)、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曹晓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87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甲减组,同时选取同期50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亚甲减组,以及1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给予甲减组和亚甲减组进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分析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亚甲减组、甲减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亚甲减组、甲减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减组妊娠孕周少于亚甲减组、对照组,甲减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在孕早期实施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高爽;陈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新生儿高乳酸血症快速清除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在连续监测动脉血乳酸基础上,运用快速扩容、循环支持或同时运用氧疗、呼吸支持、纠酸治疗,监测围产期窒息高乳酸血症患儿52例的各时段乳酸清除率,并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病死率、预后。结果52例患儿出生后3、6 h 乳酸明显下降,乳酸清除率增高,3 h 乳酸清除率(57.33±20.44)%,6 h 乳酸清除率(79.76±8.60)%;治疗初始及治疗3、6 h 的乳酸、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愈52例(100.00%),所有患儿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围产期窒息高乳酸血症患儿运用快速扩容、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纠正酸中毒等清除乳酸的治疗方法可靠、有效、便于推广。
作者:李春亮;劳晓玲;莫洁洁;刘珍凤;唐勤坤;吕石华;陶瑞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6例,均在 CT 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术,进一步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直径<2.5 cm 组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 AF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8.593,P <0.05)。经30 d 随诊,无患者有肝功能恶化情况发生。经随访,由于肝功能衰竭、肝功能恶化或并发其他脏器衰竭等原因死亡共8例,总病死率为8.33%。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5.21%。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有显著疗效,此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少、术后并发症低、恢复速度快;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应用。
作者:周延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血清淀粉酶、乳酸、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1、3 d 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并给予各项血生化检查。结果入院即刻患者心电图、NT-proBNP 异常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入院即刻患者淀粉酶、乳酸hs-CRP、hs-cTnT 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3 d,且入院后1 d 又显著高于入院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对患者血清淀粉酶、乳酸、NT-proBNP、hs-CRP的变化进行检测,可有助于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以及预后判定,并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心肌损伤。
作者:陈带洋;赵笑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分析影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 DWI 序列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按 Giang 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20%)脑梗死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弯曲者34例(16%),后循环梗死组30例(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既往 TIA 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倩倩;廖仁昊;董畅;陶晓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玉培;徐大超;魏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进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的中孕引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主要成分为淀粉的安慰剂结合利凡诺注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产程进展情况、宫缩情况、产后出血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护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用药6 h 后 Bishop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钟思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头孢克洛对小儿肺炎症状缓解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均进行止咳、退热、化痰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阿奇霉素胶囊,观察组给予复方鱼腥草合剂与头孢克洛缓释片联合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肺部啰音、咳嗽、发热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肺部啰音、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头孢克洛治疗小儿肺炎能明显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有效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彦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路径和经桡动脉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路径的优点和缺点,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寻找佳手术路径。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符合介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通过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通过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91.07%(51/56),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4/56),明显较对照组21.43%(1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路径的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术后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此路径可以作为临床上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路径。
作者:郑彩虹;董惠翔;黄战军;张旭升;刘金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性睾丸炎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取鱼腥草药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为(3.6±1.0)d,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为(3.2±0.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效果较好,患者疼痛消失快,白细胞水平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敏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