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永灼;郑文诺;张福顺
目的:分析通心络胶囊辅助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91例 UA 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 SV)和射血分数( EF)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SV 及 EF 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脏射血功能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国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9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A 组)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B 组),分别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后皮温、ABI 及 TcPO2水平、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后皮温与 TcPO2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 <0.05),但两组患者移植前后 ABI 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主观评价指标(疼痛、麻木)与客观评价指标(ABI、Tc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均较为有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娜;吴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规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常规组,脑室镜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脑室镜组,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者15例纳入联合组,对比三组分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随访9~24(12±5)个月,脑室镜组(13±7)个月,联合组(13±6)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室镜组、联合组分流成功率分别为80.00%、86.67%、8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积水症状改善率(78.13%)低于联合组(89.22%),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0.63%)高于联合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室镜治疗脑积水可降低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采用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相较于开腹手术以及单纯采用脑室镜治疗的并发症较低,引流效果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李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其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和治疗后 NIHSS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3、5、7 d 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凝血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任西娟;许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30例 SA(稳定型心绞痛)、30例 UA(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A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液标本,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 BNP(血浆脑钠肽),以循环酶法检测 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行超声、心电图以及运动平板实验,统计分析实验前后的标本中的 BNP、HCY 变化。结果 AMI 组、UA 组、SA 组及对照组同期 BNP 与 HCY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A 组、SA 组、对照组运动实验前后 HCY 无明显变化(P >0.05),但三组运动实验后的 BNP 高于运动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 BNP、HCY 水平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对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立新;胡树培;黄庆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观察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60例同症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未应用超声监视引导,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月经恢复正常率高,组间对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配合超声监视引导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明显,值得肯定。
作者:陈蔼屏;朱莉;吴智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与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12月儿科爱婴区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则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93.33%(56/6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7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对照组为28.33%(1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 <0.05)。结论持续与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较佳临床效果,但间隙蓝光照射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洁芳;曾碧仪;饶晓林;苏光辉;麦静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房角分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眼压下降优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及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迟新建;马建黎;王小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 HbA1c <9.0%者44例, HbA1c≥9.0%者56例。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CV)再次对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血糖平稳组及血糖波动组,划分标准参照 CV =0.29。测定空腹血糖值、HbA1c、血脂各指标,观察各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了解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 CV 值≥0.29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均高于 CV 值<0.29组。四组以 HbA1c≥9.0%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波动性高血糖患者易诱发糖尿病肾病,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健康。
作者:曹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接受免疫调理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和胸腺肽α1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年龄>18岁、APACHEⅡ评分>10分的严重脓毒症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采取经典 ICU 治疗,以《拯救脓毒症运动之严重脓毒症及休克治疗指南》为标准;治疗组(38例)除经典治疗外,给予胸腺肽α11.6 mg 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5 d,然后1.6 mg,皮下注射,每24小时1次,连续2 d,总疗程7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分别进行 SOFA 评分,检测 CD4+、CD8+、CD4+/ CD8+、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位点(HLA-D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 CD4+、CD4+/ CD8+、HLADR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SOFA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保护器官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
作者:程园园;吴晓琴;刘宗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路径和经桡动脉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路径的优点和缺点,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寻找佳手术路径。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符合介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通过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通过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91.07%(51/56),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4/56),明显较对照组21.43%(1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路径的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术后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此路径可以作为临床上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路径。
作者:郑彩虹;董惠翔;黄战军;张旭升;刘金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74例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联合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7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新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玉培;徐大超;魏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BALF)G 试验/ GM 试验在老年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确诊及临床诊断的老年 IPFI 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就诊的肺部细菌性感染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及 BALF G 试验/ GM 试验,对比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BALF 测定 G 试验/ GM 试验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测定,且观察组的 G 试验/ GM 试验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BALF 中 GM试验的特异性略高于 G 试验,敏感度略低于 G 试验(P >0.05)。结论对于老年 IPFI 患者,BALF G 试验/ GM 试验为较敏感及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对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揭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 H 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收集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稳定和不稳定例数,单支病变例数、双支病变例数和3支病变例数及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结果观察组中稳定性患者24例(35.29%),对照组中稳定性患者44例(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单支病变者占35.29%,双支病变者占42.65%,3支病变者占22.06%;对照组中单支病变者占61.76%,双支病变者占27.94%,3支病变者占1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单支病变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2.96±2.72)μmol/ L,双支病变者为(17.17±3.27)μmol/ L,3支病变者为(21.92±3.38)μmol/ L。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
作者:赵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2例行开腹手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与对照组的78.1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153.42±28.18)ml,肛门排气时间为(38.36±6.19)h,下床活动时间为(52.06±8.52)h,住院时间为(9.38±1.72)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盆腔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晓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260例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30例,观察组≥60岁,对照组<60岁。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较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明显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及高龄为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高危群体,颈动脉超声筛查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志英;王喜琴;陈军;刘军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产后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止血法,观察组46例在常规止血的基础上,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在止血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69.57%;观察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3,P <0.05)。在止血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4,P <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有显著的止血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脑供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ST 段总压低与 T 波总倒置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各项血流速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作者:黄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