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诗;朱孝明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以及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 评分、ODI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 VAS 评分以及 ODI 评分等,提升患者的手术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各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0%,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吴国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性睾丸炎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取鱼腥草药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为(3.6±1.0)d,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为(3.2±0.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鱼腥草内服外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睾丸炎效果较好,患者疼痛消失快,白细胞水平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敏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至12月足月新生儿1280例,男608例,女672例;年龄1~7(3.5±1.3)d,按 TBiL 水平分为重黄疸组(n =259)、轻黄疸组(n =423)、对照组组(n =598),对比三组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重黄疸组转肽酶( GGT)和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明显高于轻黄疸组、GGT 和碱性磷酸酶( AL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黄疸组、轻黄疸组白蛋白(ALB)和 LDH、HBD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CK)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重黄疸组 CK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总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心肌、肝、肾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及时采取治疗和干预措施,可降低损伤风险。
作者:程淑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产后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止血法,观察组46例在常规止血的基础上,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在止血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69.57%;观察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3,P <0.05)。在止血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4,P <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有显著的止血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房角分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眼压下降优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及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迟新建;马建黎;王小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符合选取标准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1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常规组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学诗;朱孝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的患儿,跟踪随访1年,分别在治愈后3、6、9、12个月时检测肺炎支原体 IgM 与肺炎支原体 IgG 抗体滴度、免疫功能、记录用药情况、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150例患儿中治愈后68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占45.52%。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年龄、CD4/ CD8、IgA、IgG、IgM 及是否服用增强免疫力药物与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力指标都有相关性,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碧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活检术在不典型泌尿系结核( UT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49例 UTB 患者,另取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活检、泌尿系造影以及尿沉渣检测,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为标准,尿沉渣、泌尿系造影、输尿管镜活检三种检测结果中真阳性比例逐渐升高;输尿管镜活检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尿沉渣、泌尿系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输尿管镜活检术用于 UTB 中具有较高价值,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容暖;丁胜文;尹锡洲;曾碧城;陈光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瑞舒伐他汀,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 OX-LDL、IMT、超敏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显著降低 IMT、OX-LDL 及其他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74例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联合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7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新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规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常规组,脑室镜手术治疗者15例纳入脑室镜组,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者15例纳入联合组,对比三组分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随访9~24(12±5)个月,脑室镜组(13±7)个月,联合组(13±6)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室镜组、联合组分流成功率分别为80.00%、86.67%、8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脑积水症状改善率(78.13%)低于联合组(89.22%),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0.63%)高于联合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室镜治疗脑积水可降低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采用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相较于开腹手术以及单纯采用脑室镜治疗的并发症较低,引流效果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李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内固定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关节置换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及愈合情况。结果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3.94%,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91%,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高龄患者。
作者:马金来;晋大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每组80例。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胸腔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胸腔镜组少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胸腔镜组短于开胸组(P <0.05);术后24 h 疼痛 NRS 评分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胸手术。
作者:汤轶;陈跃军;邹求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进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的中孕引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主要成分为淀粉的安慰剂结合利凡诺注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产程进展情况、宫缩情况、产后出血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护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用药6 h 后 Bishop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利凡诺注射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钟思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6例,均在 CT 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术,进一步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直径<2.5 cm 组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 AF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8.593,P <0.05)。经30 d 随诊,无患者有肝功能恶化情况发生。经随访,由于肝功能衰竭、肝功能恶化或并发其他脏器衰竭等原因死亡共8例,总病死率为8.33%。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5.21%。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有显著疗效,此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少、术后并发症低、恢复速度快;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应用。
作者:周延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脑供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ST 段总压低与 T 波总倒置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各项血流速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作者:黄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与 MR 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 MR 组10例,采用 MR 肺动脉造影技术诊断;CT 组24例,采用128层螺旋 CT 扫描仪进行诊断。经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 组检查结果发现408支肺动脉栓子,MR 组发现29支肺动脉栓子,CT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MR 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 组与 MR 组间接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对 PE 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R 可清晰显示肺叶动脉以上栓子,无法较好地显示肺段动脉栓子,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与3D-CE-MRPA 技术结合。
作者:湛满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分析影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 DWI 序列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按 Giang 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20%)脑梗死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弯曲者34例(16%),后循环梗死组30例(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既往 TIA 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倩倩;廖仁昊;董畅;陶晓雪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