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平
目的 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脑膜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2例出现皮下积液.术后随访未见有肿瘤复发.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小程度减少对脑干小脑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和干扰,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钟文军;全伟;曹志恺;陈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静止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静止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资料TOAST分型分析针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大动脉病变48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32例(66.67%);小血管病变12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10例(8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血管病变中,静止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静止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效应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78例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治疗4周后,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定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同时对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外显性攻击行为量表总分及减点-攻击反应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起到抗攻击作用.
作者:高传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56例),观察组治疗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治疗采用开腹肝部分切除术.随访2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纯音听阈(PTA)的变化,观察听力曲线类型和治疗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A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尤其观察组更加明显,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升型损失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其次为下降型损失患者,后为平坦型损失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周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发病后1~2周内就诊者,发病后2周就诊的患者疗效较差.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宋伟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留置导管、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交替缓慢泵入尿激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热敷治疗2~4d恢复正常,经超声检查、静脉造影,证实血栓完全溶解,血流通畅,未出现出血及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赵庆和;王田田;龙军强;李海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工作中提高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对惠儿痰液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90例患儿取标本124份送检,检出菌117株,阳性率为94.4%,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70.1%);革兰阳性菌23株(19.7%);真菌12株(10.3%).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并且对临床常用药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等耐药.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耐药性多、发病复杂,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对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锦;季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6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中女5例,男1例;发病年龄45~68岁,平均58岁;肿瘤2例为双侧,单纯右侧3例,左侧1例;直径6~11 cm.手术方式为肿物切除术.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完整切除肿瘤,2例创腔放置引流皮片术后并发局部积液,经置入引流管后治愈.其余术中留置引流管,术后保留7~14 d,未再有积液;术后随访2~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弹性纤维瘤常见于老年女性,多发于肩胛下角区域.手术切除后效果良好.术后留置引流管能有效避免局部易积液.
作者:段红杰;赵建波;付东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连续高通量血液滤过(HV-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 25例MODS常规应用控制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V-CVVH,观察其疗效.结果 好转出院18例,存活率72%,死亡7例,死亡率28%.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性高通量血液滤过对MOD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清除炎症介质,维护内环境稳定,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曲东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行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1±0.7)次/d,对照组为(3.2±0.5)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脏事件及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减少心脏事件,可推广应用.
作者:代先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封丘县人民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Salmon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及改良后的标准:基本痊愈31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7例,无变化2例,无死亡.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红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治疗对策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济源人民医院确诊为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并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再行机械性血栓碎吸、导管溶栓、抗凝等治疗,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所有经过治疗后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35.83%)明显高于血管损伤的发生率(3.33%)、异常出血的发生率(4.17%)、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5.83%)、静脉再堵塞的发生率(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良好率(86.67%)明显高于治疗前生活质量的良好率(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提高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要做到采取措施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金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的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急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前往救治并行院前救治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由家属送至我院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x2=5.3636,P=0.0206)、住院治疗率(x2=7.2000,P=0.0073)、病死率(x2 =7.2176,P =0.0072)、并发症(x2=4.0111,P=0.04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行有效的院前救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为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肾肿瘤患者实施肾部分切除术.将钳闭30 min作为节点,<30 min钳闭者计入A组,≥30 min钳闭者计入B组.A组67例,B组39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0 d及0.5年的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0 d及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B组.两组术后10 d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术后10 d,A组治疗前与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效果确切,但需控制肾脏血管夹闭时间以大程度恢复肾功能.
作者:闫河峰;张芳;王天喜;卢建路;冀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快通道和常规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择期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快通道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拔管时间、C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芬太尼使用剂量为(10.79±7.15)μg/kg,使用1种以上镇静镇痛药物为6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C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对照组为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通道麻醉使用芬太尼的剂量较少,拔管时间、CICU时间较短,患儿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维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五氟利多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常德市康复医院收治的首发拒药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氟利多组(n=50)和利培酮组(n=50).五氟利多组给予五氟利多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五氟利多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利培酮组(7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5周及治疗后8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各组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利培酮组总不良反应率(25.00%)低于五氟利多组(40.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五氟利多较利培酮口服液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每周1次,服用方便,价格底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汤怀;代正春;代敏;汤巧蓉;代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辅助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标准纳入于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谢岗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57例,术前均进行甲状腺B超、核素扫描及细针穿刺活检(FNA)检查,分析术前辅助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甲状腺超声检查敏感度为12.0%,特异度为98.9%,诊断准确度为82.9%;核素扫描检查敏感度为23.0%,特异度为86.0%,诊断准确度为72.8%.多数患者仅进行原发病灶FNA,少数患者进行原发病灶或淋巴结FNA,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52.9%、63.1%,特异度分别为88.6%、93.3%,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8.8%、93.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性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节钙化、结节质硬是影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指标.结论 甲状腺B超、核素扫描及FNA对恶性甲状腺病变均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尤其是FNA在判断结节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冯春武;钟强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00例,按照术式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和对照组100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5~82岁.6例均以突发下腹部疼痛并且迅速弥漫至全腹部入院,5例合并恶心、呕吐,3例合并发热.病史:患者自诉慢性胃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口服止疼药物1例,右侧腰背部疼痛1月余伴午后发热半月间断口服退热药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间断口服激素1例,肝硬化1例,腰腿痛均为女性间断口服西药2例.
作者:牛高华;曹艳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双套管联合临床营养对肠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肠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腹腔双套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临床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00%、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356,P=0.05),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63、3.1198,P=0.05).结论 在肠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双套管联合临床营养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性高.
作者:康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